APP下载

疫情下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与培育途径探究

2020-02-26陈元明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建构培育

刘 宇 陈元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 102249;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社会责任意识是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1]329青年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和主力军。习近平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2]为此,针对为培育有理想信念、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结合疫情防控为新时代在加强中改进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创造的情景和策略,对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与培育途径的研究,已成为极具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和建构的主要短板

社会责任“是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发展及其他成员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3]社会成员生活在社会中就必须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这体现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辩证统一。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发展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青年社会责任意识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广大青年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4]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和培育短板在于青年对社会责任认知不足,部分青年存在利己主义现象和青年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一)青年对社会责任认知不足

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求青年科学把握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关系。青年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不深,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部分青年对社会认知不足主要表现在政治领域、社会舆论领域和思想道德领域。一是政治领域。一些国外敌对势力主观片面的政治化抹黑中国制度。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质疑中国疫情防控成绩。一部分青年社会主体意识薄弱,对复杂社会问题和现象认识不全面,四个自信不足,对抵制社会中的不良风气缺乏应有的正义感。二是社会舆论领域。部分青年面对海量舆论信息,思想意识混乱。全媒体时代所产生的舆论信息海量大增,人人都是社会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网络平台上一些负面舆论和谣言多,缺乏正能量、高质量的深度思考信息,容易造成青年思想混乱。三是思想道德领域。虚拟化社会生存样态虽然拉开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但不应该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青年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从而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新时代,部分青年思想道德缓坡,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善恶不分、以耻为荣,不讲诚信、规则和纪律,重视个人利益,忽视奉献和志愿精神。特别是疫情期间,部分青年在“宅”在家里的生活和心理状态值得关注,疫情影响青年的心理健康,出现焦虑、倦怠、焦虑和失落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状态。

(二)部分青年存在利己主义现象

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青年要明晰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换言之,人与人之间互为依存的,培育新时代青年利他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5]新时代,人与人之间是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然而由于社会发展转型,部分青年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化、陌生化和物化现象比较严重,例如洁洁良、精日青年等部分青年和群体自私自利、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这一利己主义现象凸显。这一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实惠化。这是指部分青年在进行交往时,往往考虑到自己是否能获得实际利益,减少付出,道德、情感和法律的因素影响和作用成分降低,受利益驱使,功利性、工具性和目的性日益突出,认为社会责任费时、费力和费钱,有损自身利益, 不利于自身发展。与此同时,青年间的心理交往距离扩大,推动陌生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其二,冷漠化。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导致青年承受压力不强,对社会容易产生抱怨。加之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和构建的薄弱性,导致部分青年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意识不强,青年之间的信任缺乏,心理防备加重,安于一个人的岁月静好,独守自己的小确幸,对社会责任的态度和情感冷漠, 发生“憎社会责任”和“冷社会责任”现象;其三,市场化。部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认为社会责任与自己无关, 拒绝参加社会责任活动,即使参加积极性也不高。少数青年把该尽的义务当成争取自身利益的方式或手段,对于一些事情遵循市场等价交换原则,把做多少事和收益对等,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整体大局,这十分值得注意。

(三)青年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

马克思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青年要正确审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历史维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由敬畏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顺应自然规律的深刻历史嬗变。一开始人类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对自然的认知程度不高,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畏惧和崇尚。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为追求发展,人类不断地向自然界扩张和索取,无节制地利用资源和改造自然环境,忽视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修复和保护,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如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动植物灭绝、资源匮乏和生态失衡等已成为危及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新时代,一系列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导致的重大突发情境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境遇, 内在蕴含和彰显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资源。[6]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和培育的生态文明意识短板导致人与自然关系激化,特别是疫情的发生体现出的生命伦理和自然问题令人深思。一方面,人类随着社会进步和以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飞速进步,对大自然的改造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背后,要从疫情危机中要醒悟和认识到青年生态文明意识有待加强,换言之,要尊重自然规律,对自然的法则永怀敬畏之心,反思片面为追求物质利益,生产方式过度向大自然索取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人类中心主义;另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类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疫情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与自然生命关系的激化。人类对于自然生命的漠视,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等非文明行为,导致人与自然生命矛盾的尖锐,最终必然会伤及人类自身。

二、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和建构存在短板的原因分析

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和建构存在短板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责任交往基础的虚拟化冲击公民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特殊战“疫”给思想意识带来考验,资本逻辑强势渗透下所衍生的道德建构和培育存在问题。

(一)社会责任交往基础的虚拟化冲击青年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社会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冲击青年社会交往实践基础。和以往不同,新时代青年大多数属于“90后”、”“00后”独生子女,独立性、自主性的主导地位凸显。青年大多属于网生代,交往的虚拟性、交互性强,推动青年个性化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虚拟生存泛化导致个体化倾向明显,以自我为中心,共同体意识薄弱,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对社会与他人的认同感下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高效和畅通,给青年的学习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特别是疫情防控背景下,进一步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一方面,在社会发展加速、多元价值观渗透背景下,青年仍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并不完善的阶段,对新鲜事物接受快,而错误的“舆论螺旋”效应会导致青年分辨不清,受到误导,容易产生错误思想观念和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互联网在青年生活中占得地位日益重要,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网络平台提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青年现实生活中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在信息交错复杂的网络条件下,青年很容易在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给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带来挑战。

(二)社会发展转型背景下特殊战“疫”给思想意识带来考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7]533。这说明并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换言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自疫情发生以来,特殊战“疫”是对社会思想意识的考验,并青年社会责任意识造成冲击。面对战“疫”大考,一定程度上会暴露出许多思想层面的短板和问题,这些表现为有的青年在网络上发表错误言论,自我意识强烈,责任担当意识淡薄。而疫情防控工作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给青年的思想意识带来考验,也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建构产生影响。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调整发展的机遇。进一步而言,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青年对社会责任漠视的现象,本质上是由社会存在的性质和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变化。具体而言,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过去的崇尚集体、讲求奉献、主动担当的光荣传统受到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为我们所熟悉的榜样人格日益虚化。正是因此,社会责任的社会心理受到冲击,造成了部分青年对高尚精神品格存在淡化、漠视现象。

(三)资本逻辑强势渗透下衍生的道德建构和培育存在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资本逻辑的侵蚀,理性经济人取代能动社会人的现象严重,青年利益主体化越来越强。新时代,青年在参与到社会的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但有些青年盲目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忽视社会价值,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的现象突出。青年的仪式感强,知识感弱,价值观的功利化、物化现象比较明显。这就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过于偏离社会价值产生的后果。面对社会利益的巨大调整,青年对价值选择和判断的思考也日益多样化,自主意识、个体独立意识等得到了彰显,但和功利化心态发展有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会导致部分青年从纯社会本位走向个人本位,甚至个人至上的精致利己主义,将目光过度聚焦于自己的身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下资本逻辑的趋利性强势渗透,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导在物质财富上,为了财富的获得、物质的享受,导致社会失范,原有的社会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体系解体,青年的精神世界日益虚化。

三、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与培育途径

如前所述,从整体、长远、辨证看待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与培育这项系统性工程十分重要。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给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建构和培育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意识建构和培育的主要经验值得总结。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与培育途径在于要通过全面鲜活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构建高效严格的制度规范,以积极向上的思想舆论,形成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以疫情防控为鲜活的实践教材,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 青年作为时代新人,体现出了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在疫情防控期间,青年的社会主人翁意识极大增强。“只有当一个人在责任面前觉得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干’,才能使得人们逐渐将外在客观要求内化、升华为自我的真正需要”[8]。要运用疫情防控的活教材,通过全面鲜活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实践教育,培育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首先,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观念上切勿采取家长式教育,要培养青年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挥家长正向引导作用,帮助青年认识疫情特殊时期尽量不要扎堆聚集,对他人生命健康负责的重要性;其次,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发挥榜样作用。例如疫情防控期间,许多青年的家长身处防疫第一线,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对青年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最后,要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社会生活中要帮助青年认识到我国显著制度优势,感知中国力量,学习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战疫必胜信念。

二是深入开展学校教育。首先,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收集、宣传和组织学习抗疫英雄及其感人事迹。其中,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身边战疫先进典型任务和事迹的宣传,用身边的真人真事教育引导青年。其次,学校应组织专门教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开通心理咨询辅导热线,及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最后,开展线上思政课程。思政课教学要紧密结合疫情防控的生动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意识培育。在知识讲授中展现疫情防控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家国情怀,在价值引领中,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要增强爱国主义和厚植家国情怀,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社会责任意识生成之“钙”,充分把抗击疫情实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是投入社会实践,强调知行合一。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仅停留在理论的灌输、说教层次上是不够的,还要注重结合社会实践教育,探索新方法。青年要积极投身于志愿实践活动,勇于做时代的先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中去。在重大事件面前,青年应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90后、00作为驰援湖北医护人员的主力军,在这次“战疫”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坚守与使命担当、责任在肩与奉献在心。

(二)以高效严格的制度规范,补齐社会责任意识的制度短板

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和培育离不开社会制度规范的保障。首先,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是一场依法防控的人民战争,加强疫情防护措施关乎群众利益、生命健康。疫情防控期间,法治必须适应实际需要,为疫情防控提供法制保障。基于此,党和国家要建设相关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责任制度,以法律和政策规范,提高制度运行效率。例如国家以立法形式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凸显保护自然,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同时,疫情防控需要人们信守法律,共同严格遵守和积极配合执行疫情防控的规定和措施,严守相关要求和遵守社会公德。对于违法、妨碍疫情工作的人要依法依纪承担的法律责任,追责处理,增强威信力。

其次,改革和完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维护国家安全层面,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尤其要加强基层协同治理和依法治理,围绕补足国家物质储备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应急制度等短板,革除体系机制弊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其中,党和国家要以制度的完善推动落实精准防控、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在责任制度设计上,要与实际相结合,明确责任主体,防止出现责任越位、让位和缺位现象,提高责任主体的积极性,帮助社会成员顺利履行职责。

最后,形成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推动有序化、规范化。以制度的规范作用,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作用,通过全过程、全方位公开透明,消除权力、金钱和人情等因素对落实逃避责任惩罚的阻碍作用。党和国家建立政府职能部门决策失误追责机制,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行为依法惩处,彻底根除责任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纪委监委迅速跟进,开展全覆盖式监督检查,将纪律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同时强化曝光力度,发挥震慑警示教育作用。

(三)以积极正面的思想舆论宣传,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维护人民利益、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也中国人民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根本保障。其中,坚持党对舆论的领导。疫情是产生舆情的源头,党和国家要主动了解疫情期间网络舆论的发展态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收集跟踪关键信息,按照信息主题进行分类,细化热点、焦点问题,观察实时信息更新,对于一些消极信息要及时给予正确的评估、引导和防止舆情扩大。

新闻媒体要引导网络舆情的正确走向,弘扬正能量。一些自媒体、公知大V关于新冠病毒的海量信息和由疫情引起的焦点话题被发布或转载,一些国内外对立势力、不法分子污名化中国形象,发布谣言、对焦点话题添油加醋。一系列网络舆情事件发生,不乏西方势力的恶意破坏,港独和台独分子的刻意抹黑以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舆情作为疫情的指示器,对于网络舆论,党和国家主要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认真收集和分析舆情的初步信息,认真查看网络信息中网民关注的热点议题、焦点新闻、突发事件和疑点问题。这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反影着网民的意见和态度,符合实际的社会的实际情况和诉求。同时贯彻重大舆情和重大网络事件的监督机制,对潜在的不良舆论的信息进行监督评估,持续跟进舆论发展态势,必要时可及时依法阻止。

疫情和舆情是紧密关联的。疫情不解决,舆情无宁日。做好疫情工作是解决舆情问题的关键,避免疫情和舆情产生对冲效应。社会主要媒体要采用文字、电视、视频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在传播和报道疫情工作中承担宣传一线先进事迹和取得的实际成效,承担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责任。同时,青年要增强社会主体意识,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涵养作用,特别是要加强青年网民的网络道德教育,主动提升对社会复杂舆论的辨识能力,不传谣、不信谣,主动参与到良好的文化环境构建之中,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环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正确的价值取向对于形塑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的价值风尚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人都是抗击疫情的主体,要对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之“魂”。疫情防控背景下,青年的责任担当意识展现中国精神与民族品格。“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责任和担当。”[9]爱国是第一位的、最大的责任担当,也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青年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对祖国、人民要有高度责任感,认识到对社会、对他人和环境的责任,培育积极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道德践履能力,引领社会风尚。同时,青年要树立良好的法纪意识,做尊法、守法和用法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守法、遵规守纪的良好氛围。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建设集体主义的道德环境。其一,每个人不是单个的抽象物,人人都是抗击疫情的实践主体。青年所处社会环境深刻影响着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建构和培育的实际效果。在党中央的领导和地方政府、基层组织的努力下,人力、物力、财力、医疗设施和专业医疗队伍火速集结,“青年逆行”“青年突击队”的实际行动,形成了我们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源泉,令人感动。这体现出中国的制度优势正在积极转化为疫情防控、人民卫生健康治理的效能,展示了中国之治的优势,创造了中国奇迹,为世界所赞许。其二,高尚的品德是责任践履的必要条件。青年要主动与历史、祖国和人民同向同行,把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激发奉献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疫情防控这场阻击战,每一个人都是防控疫情的主角。人们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回归,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防疫情,凝聚团结起中国精神,更展现出人间有情、谱写了人间大爱。

结语

青年梦始终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实质上就是一代又一代的时代接力和使命担当。从救亡图存的青年一代,到建设国家的青年一代,再到强国富民的青年一代,青年奋斗着的青春始终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引领时代潮流。青年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要勇于面对考验,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在战“疫”中谱写最美的青春。在参与疫情防控的伟大斗争中,做到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和心有大德。这场战役让我们认识到没有一个人的世外桃花源,更让我们共呼吸共命运,维护共同利益。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通过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建构和培育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必定能达到全面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目的。当代青年定会秉着使命担当意识,心怀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谱写青春、热血、信仰的篇章,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建构培育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建构游戏玩不够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