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毛泽东政治思想教育方法的当代启示
2020-02-26王海金
王海金 冯 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 100089)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极端重要性。重温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治党治国治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感悟历史伟人为人处世的方式,分析成功经验的时代内涵,对于做好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青年群众“四个意识”,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抢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创新政治思想教育的传播方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年政治意识
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社会实践是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的首要前提。延安时期,毛泽东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实际的工作原则,并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应用和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思想便是在这一工作理念指导下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法对于当代青年的政治思想引领和政治意识的强化具有重要作用。
(一)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党员干部和普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教育。一方面,通过成立学校、课堂教育、翻译并研读马列主义原著第一手资料等形式,教育人民掌握马列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习并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中国革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延安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所包含的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形势与政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就是很好的例证,而延安整风运动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
(二)坚持历史经验与社会实践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的最实际的呼声”。[2]这不仅说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也说明了理论发展的问题导向。延安时期,毛泽东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指出:“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3]此外,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系统论述了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指出要从中国的革命实际出发来确定党的理论方针,纠正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
(三)坚持一脉相成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面对社会思潮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要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就要加强对青年的理论教育,加强青年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青年政治领袖的政治敏锐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同时,党的思想理论教育要坚持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升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5]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得来的,都是经得起人民群众检验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态度是要坚持理论、历史和现实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党带领广大青年牢记革命建设年代的历史,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自觉抵制错误思想。江泽民同志曾讲到:“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理论的说服力和时效性在于联系实际、改造思想、指导工作、关心现实。
生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时代青年,担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光荣使命,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互联网在给国人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为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的广泛传播和渗透提供了条件。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引领广大青年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成熟,首先,要加强青年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领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只有理论基础扎实可靠,才能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保持政治清醒,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其次,网生一代要保持政治定力,还要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被称作网络“原住民”的新时代青年,由于实践经验较少,各方面资历较浅,容易被网络上一些诱导性言论带偏,对于本就一知半解的理论知识产生怀疑和抵触情绪,在网络上造成不假思索式的起哄式发言,挑战官方权威。为此,我们要主动出击,带领青年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理,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用客观现实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增强青年的理性思考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理论越牢固,理想信念越坚定,政治意识也就越强烈。
二、系统教育与层次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年大局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只有全面而系统的学习马克思主义,才能掌握其精髓和本质,从而指导人类生活实践。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了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从最初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整体性,再到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元素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最后到解释理论和指导革命建设实践的功能整体性,是一种极大的理论创新。其次,要将系统学习和重点学习结合起来。延安时期,毛泽东亲自带头学习马恩列斯的著作和思想,着重强调并学习其核心思想,并在延安时期成立的高校中进行讲授。理论内容讲授也是分层分类分级进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对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集体观等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一)系统教育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开放的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性,就要处理好全部内容与核心内容的关系、处理好内容的创新性与方法的多样性的关系,坚持理论内容的完整性和社会实践的完整性。延安时期,毛泽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非常重视对马列主义的系统性学习,而且注重对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学习教育,在延安干部学校普遍开设唯物史观的课程,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就曾讲授过长达110多个小时的唯物辩证法课程。与此同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中央领导干部亲自到课堂中讲学,教学成效显著。此外,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开展理论知识竞赛的方式让党员干部掌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其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全局意识。
(二)层次教育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学习马列主义要精要管用,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此外,理论知识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照本宣科,而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的去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针对党内出现的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思想,在其《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精辟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提出干部教育要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为广大干部指明正确方向;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摒弃主观主义“头重脚轻,嘴尖皮厚”的错误做法。在教育方法上,毛泽东特别注重分层分类教育法。其一,针对党内学风、党风和文风中出现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思想错误,毛泽东号召全党整顿“三风”,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整顿学风,通过增强党员全局意识整顿党风,培养和启发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整顿文风。其二,针对思想教育的不同群体,毛泽东将教育对象分为党员干部、普通党员、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四个层次,每一类教育对象的理论知识学习都有所区别,这主要取决于教育客体自身的教育背景和接受能力。其三,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同目的,分别开设不同类型的学校,用于培养专业型人才。
(三)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培养青年大局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7]新时代中国青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也要从整体上学习把握,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在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提供了崭新的形式。当前,新自由主义、新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传播流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产生解构,动摇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此,一方面要引导广大青年从理论层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从整体上感悟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另一方面,要教育广大青年重点掌握并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提升理性思考能力和信息甄别能力,同一切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潮作斗争。
将思政教育工作按照不同对象和标准进行细分,是从国家、社会和人民发展全局进行统筹谋划的良策。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分层分类教育法同样适用于当代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按照教育对象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将青年群体分为学校青年、企业青年、自由职业青年,对不同群体的青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不同方式。学校青年主要通过课堂、讲座、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教育内容,避免不同教育阶段内容的重叠与脱节;企业青年主要通过会议、党建团建活动、企业文化活动等形式开展;自由职业青年主要通过社会大思政的形式进行。其次,依据教育要求不同将青年群体分为普通青年、团员青年、党员青年、青年领袖,依据不同层级青年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最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领域的作用,对不同性质的高校和院系的思政教育要求也有所区别,对于政治特色较强的学校和院系,要重点关注并进行系统、深入的教育,通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马克思主义专业领域取得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和实践成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对于综合性大学和非马克思主义领域的院系,思想政治应当适量融入专业教学中,达到基本的思政理论认知水准。
三、显性灌输与隐性引导相结合,培养青年核心意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13个方面的制度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正,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是方式和载体,显性灌输和隐性引导是理论教育的基本原则。延安时期,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注重理论灌输的同时,讲求方式方法,而不是强硬灌输;在强调隐性教育的同时,创新内容呈现形式和理论传播方式,从而达到理论教育的目的和效果。
(一)显性灌输要注重方法,体现人民性
坚持显性灌输教育是教育者以一种正面直接的方式,对被教育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持续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广泛的思想宣传,引导人们主动接受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没有系统的理论灌输,就没有自觉地理性行动。马克思曾经说道:“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8]一方面,科学理论只有以系统的形式从外部灌输进人们的头脑中,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我解放。另一方面,如果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不入人们的头脑,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就会乘机渗透。延安时期,毛泽东主要通过课程教学和讲座等形式给人民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革命战争所需的时事政治,并组织党中央领导人亲自到课堂中讲学,增强显性灌输的教育成效。此外,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向人民灌输知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人民的接受程度制定灌输内容,而非硬性规定,强行灌输。正如毛泽东所说:“企图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是非问题,不但没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9]因此,显性灌输也要有的放矢。
(二)隐性疏导要打通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和方式
系统而直接的显性教育虽至关重要,但内隐而生动的隐性教育同样必不可少。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隐性教育是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方式和实现形式。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到,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可见,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将理论教育融入艺术表达形式,以艺术的形式深化人们对革命战争的理解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此外,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干部和群众的意识形态教育,识字的人就通过看书、看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不识字的就通过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的形式提高人们的拥军爱党的政治觉悟。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毛泽东要求文艺工作者将文艺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结合起来,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理论结合起来,既能代表群众又能丰富文艺内容,既能反映党的政治思想又能丰富隐性教育的实现形式,最终达到文艺服务与人民,文艺服从于政治的目的。
(三)引导青年听党指挥,培养青年核心意识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青年政治思想工作是党的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青年群体的理论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首先,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新时代青年群体尚不具备自发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前进的能力,其思想政治教育要继续坚持显性灌输的教育方法,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其次,在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新时代,要抢占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一方面要继续坚持灌输原则,不给西方非意识形态思想渗透青年的机会,另一方面要增强灌输内容的时代感,让青年乐于接受、学习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最后,要通过隐性疏导、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青年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让青年从内心认可马克思主义,自觉践行党的方针政策,主动拥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建功立业新时代。
四、典型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年看齐意识
典型教育具有示范、指引、激励作用,是个体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觉悟、自我改造的重要动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经常运用典型教育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正面典型激励、鼓舞人民借鉴成功经验,从而更好的学习理论,指导实践;运用反面典型鞭策、警醒人民吸取教训,增强自我觉悟能力。中共七大的成功经验为后来解放战争的理论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全党整风运动则是以反面教材的形式总结经验。正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引导青年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青年的看齐意识,激发斗志,严于律己,精于修身。
(一)典型教育要充分发挥正面典型与反面典型的正向引导作用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正面典型能够激起人们的思想情感共鸣,调动人民积极性,激发人民上进心;反面典型能够警醒人民保持头脑清醒和政治清醒,不重蹈覆辙。通过正反面典型对比教育,让人们从历史中充分认识到正确理论和实践的生成形态和发展状态,从而更好地把握其精髓和本质。毛泽东曾在干部教育中强调:党员干部“应当注意收集和传播经过选择的典型性的经验, 使自己领导的群众运动按照正确的路线向前发展”,这充分肯定了典型教育对人民的正向引导作用,强调了群众运动在革命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毛泽东本人也在中共七大上通过列举“韩荆州”的典故,讲述了李白脱离群众导致官场上的失意,从而教育党员和知识分子密切联系群众。解放战争时期,王克勤班长在其领导的军队中开展思想互助、技术互助和体力互助的活动,成为军中的先进典型。王克勤的这一创新性活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范例,发扬了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的精神。针对抗日战争期间出现在党内的不良作风,毛泽东号召全党整顿“三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方法,为后期党的建设提供借鉴。1937年发生在延安的“黄克功事件”,因逼婚未遂枪杀学员,被党中央判处死刑,以此表示公平正义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决心。正反面典型教育,为革命时期党的团结统一和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将在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自我教育要在典型教育的引导下坚定正确方向
毛泽东曾指出:“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自我教育经历了从自为到自发再到自觉的发展阶段,其理性思维能力的逐渐形成就是在不断的对比、不断的思想斗争中实现的,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思想教育同样是不断试错纠错的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延安时期,党内提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在充分体现个体自觉性的基础上进行的。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好的发挥作用,就要尊重教育对象思想发展规律,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个体自我需要、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引领青年向党中央看齐,培养看齐意识
有对比才有觉醒和进步。延安时期的正反面对比教育在培养革命优秀人才和队伍的同时,其勇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增强了人民向党中央看齐的意识。毛泽东曾指出:“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13]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向党中央看齐,为党的核心任务服务。
首先要从三个层面选树正面典型。其一,选树优秀个体,比如:十佳优秀青年、感动中国人物、十佳杰出志愿者等个人表彰活动;其二,评选先进集体,比如:先进党支部、先进班集体、优秀团组织等;其三,中国共产党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典型示范,带领青年自愿、自觉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看齐,朝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目标前进。其次要精心挑选反面典型,认真剖析错误根源,积极引导正确方向。针对党内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反面典型案例,要利用网络收集一手数据,分析人们关注度较高的,影响力较大的反面案例的诱发因子,抓住其本质要素,运用人们乐于接受的语言形式,解释事发原因并公布后期的惩戒措施,秉持实事求是、公平正义、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看中心。最后,深入青年群体,发掘并选树青年典型。通过反面教材与正面典型的对比,让理论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和易于掌握,从而引导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通过典型引导和自我觉悟,让青年主动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统一起来,努力向党中央看齐,向总书记看齐。
总而言之,总结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对于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具有重大启发意义,也为新媒体时代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了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