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环境—激励”(MEE)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设计与实现

2020-02-26吴剑文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建构管理工作

吴剑文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伴随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高校的生源结构、校园规模及学生素质等出现重大转变,受到国内外综合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尤其是近年来与高校大学生相关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建构和谐的发展环境,推动校园安全稳定发展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现状

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由校园安全责任的落实及安全教育引导两个部分,二者相互融合,统筹发展管理与教育,确保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在当前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园安全管理过于大包大揽

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始终将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从管理制度、维稳体系及安全教育等方面明确责任、进行指责,并建构起完整的防控体系,防患于未然。在这种背景下,尤其是伴随安全法律的日益完善,高校教育教学安全服务越来越细化,在这种新型的校园环境下,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1]。但由于校方教育过于全面化,导致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不强,难以提升其自我防范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会将安全管理人员视为其不安全行为的限制者,并不会意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因此很难赢得学生的认同感。同时,这种管理模式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作为家庭与社会的过度,要防止家庭安全教育的缺失,学习就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安全素养,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成长环境[2]。全方位监控并不能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这种过于注重管理的安全管理模式,反而会滋生学生的依赖感,使其缺少科学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学生安全教育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大多应用广泛宣传及强化教育结合的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首先借助宣传报、微信、宣传栏等宣传手段,拓展学生安全教育的范围,其次,通过专题讲座、宣传视频播放等活动,向学生宣讲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时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安全教育知识;再者,将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与其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开展防盗、防火及防恐等专题教育,向学生讲授相应的防范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是没有考虑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需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盲目向学生灌输安全知识,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3]。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过于依赖校方的管理,再加上大学生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很难意识到安全防范知识的重要性。此外,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自觉。近些年来,虽然安全教育的形式十分丰富,在内容方面不断创新,但经常会出现宿舍火灾、网络诈骗等安全事件,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二、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设计要素分析

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其身心发展比较成熟,具备参与学校安全管理的条件,在这种前提下为学生干部创造更多的安全管理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发展建构良好的互动平台。学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学生发展营造安全的环境。

(一)管理

1916年,法国法约尔明确提出:管理是由组织、计划、指挥及控制组成的活动,这对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及实践价值。由此可见,管理是在社会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旨在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当前,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中,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其通过明确管理对象、职责、范围及目标等内容,为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其次,要结合管理的五大职能要求,建构相关的管理组织,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真正为活动开展提供制度基础,即管理在MEE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二)教育

管理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是人,管理是为了提升人的素养,以此调动人的创新性。针对管理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及集体主义教育等。

MEE体系的精髓是“教育”,这与高校全员育人具有相似性的特点。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在育人的活动中,要坚持全方位育人的原则,为大学生建构良好的成长环境。高校学生安全管理是建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三)激励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认为:人内心想要争取的愿望、动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诱导的,在管理学中,通过应用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对其行为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激励”是MEE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能有效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将激励效果与社会、民族等要素有效结合起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大学生德育教育,以此强化大学生的教育效果[4]。

(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将需求分成了生理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安全需求及归属感等。人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高校公共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为大学生建构良好的校园环境,确保其健康成长。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通过对大学生现实需求的密切关注,建构起适合学生发展的完整体系,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校园公共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其自我价值。“MEE”体系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及实现其自我价值,应用文化营造、建立激励机制等培养来实现。由此可见,良好管理体系的建构,要与体系建立者自身的发展相契合,要与外部环境的总体目标相契合。并在这个基础上,建构相关的组织制度。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将自身的需求与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应用相关的奖励机制作为支持,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安全管理的实效性。

三、“管理—环境—激励”(MEE)模式下的高校学生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人、事、物”相关联的制度体系

首先,成立“大学生安全信息委员会”,应用学院推荐与集中招聘的方式,提高学生干部的生活待遇,做好安全信息上报工作。其次,针对学员学生定制突发情况应急预案,明确安全信息员的职责,彰显其可操作性。通过安排相关人员的实习演练活动,科学处理学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确保学院的正常生活。信息反馈是学生安全信息员最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收集信息反馈,并采取有针对性地措施解决,防患于未然。

(二)教育层面体现个人发展与氛围营造

首先,高校安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及法律知识教育等,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高校办学提供良好的思想基础。要充分发挥校园安全文化的引领价值,培育内涵丰富的校园安全文化,比如开展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文体活动,注重安全技能的传授,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安全教育问题[5]。其次,将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与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融合起来,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化能力及政治觉悟。最后,将校园文化营造与公共安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指引作用,培育内涵丰富的校园安全文化,开展相关的公共安全文体活动,注重安全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让大学生对安全工作达成共识,提升其文化认同感。

(三)激励层面强调个人自我满足感的实现

在学生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健全学生队员的建立机制,评选优秀个人等。在每学期的评优评先中优先考虑,采取多种形式的表彰,调动学生参与信息队伍的积极性。要强化对“大学生安全信息委员会”的指导,学院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工作,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从而提升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注重大学生安全管理队伍归属感的培养,定期开展文化建设,以此提升队员的归属感。要强化对“大学生安全信息委员会”的指导,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交流协作的平台,确保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要积极建构学生安全管理体系,将学生的教育工作与安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全体成员的安全防范能力,真正提升安全管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是系统化的工程,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结合高校的办学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协同推进稳定的格局,为学校管理的人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此外,高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觉悟,落实好安全管理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安全管理实践的机会,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学生整体安全管理的效果,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管理实践中,让其养成科学的防范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建构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