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2020-02-26唐后乐

关键词:理论历史精神

唐后乐

(邵阳学院 城乡建设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承性和内在一致性,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深入挖掘五四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样有利于培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开阔胸襟与眼界,有利于培育大学生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与担当精神,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种融入一方面是由五四精神的历史伟力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决定的,反映了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纪念五四运动与发扬五四精神重要指示的现实需求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到“四个讲清楚”;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四个讲清楚”是对理论界的要求,“六点要求”是对广大青年的殷切期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准确把握五四精神的时代意蕴,主动担当中华复兴的历史使命。

第一,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做到“四个讲清楚”,帮助青年大学生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五四运动影响深远,五四精神内涵丰富,要做到正确认知与有力传承五四精神,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向广大理论工作者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的要求。“四个讲清楚”就是要对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四个重大问题做出毫不含糊的、有理有力的科学阐析,达到释疑解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清楚”为指引,了解青年大学生认知规律与接受特性,掌握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理解青年大学生的理论求知欲,了解青年大学生的优势与长处,针对青年大学生的弱点与不足,破解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的理论热点焦点难点盲点,引导青年“以史为鉴、以史为师”[1]。通过“四个讲清楚”,以理论的魅力感染、吸引、打动与武装青年大学生,引导广大青年胸怀理想、脚踏实地,从情感、政治、理论多方面帮助他们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与认同,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的理论底气与理论力量。

第二,真正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政治责任和工作主线,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引领、理论引领、价值引领,引导青年继续发扬五四精神,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2]。就是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心怀希望,百折不挠,“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就是要把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有机统一起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青春,贡献智慧与力量;就是要有“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豪情壮志,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气担当,有“国家兴亡,舍我其谁”的主人翁意识,铁肩担重任,任重而道远,不断历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就是要不当过客与看客,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人民的幸福与自己的幸福,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奋勇当先,以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的气魄,以勇往直前、坚韧不拔、愈挫愈勇的毅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创建丰功伟业;就是要增强本领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价值理念、一种生活方式,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专家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掌握政策,精通专业,锻造技能,不断增长服务人民、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与才干;就是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做一个有品格、有品骨、有品行、有品位的新时代青年。

二、是丰富与完善五四精神研究,形成系统化、集成化成果的理论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多出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1]。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五四精神的研究。这些研究集中在五四精神形成的背景、五四精神的核心内涵、五四精神的主要功能、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五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五四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五四精神对新时期国家发展建设的影响和借鉴意义、五四精神与青年发展等方面。学术界对五四精神的研究具有建设性,既有理论的整合,也有实践的凝练。但关于将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很少涉及,有些相关的研究只是零散的、碎片化的,尚没有系统化、集成化的理论成果。诸如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问题,期待着理论界给予深度探究。

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从大历史观的视角瞄准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围绕“为什么融合”“以什么原则融合”“怎样融合”的主线,阐述与全面探析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因、主要内容、时代意义、基本原则、现实路径,为形成系统化、集成化的五四精神研究成果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贡献理论供给与实践范式。

第一,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调研理论以及具体手段和方式方法,针对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调查摸底,通过对收集的各种第一手数据资料的分析处理,得出基础数据与结论依据,挖掘研究的思想深度。

第二,加强文献研究。收集、查阅并参考五四精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书籍、期刊、电子文献,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进行筛选归类、综合分析,为“融合”工作提供详实的理论依据、理论养料、理论元素,为理论形成、深化奠定基础,提升研究的理论高度。

第三,加强历史研究。以史为据、以史为师、以史为鉴,向历史学习思想观念与方法论,学习五四精神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学习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合五四精神,凸显研究的历史厚度。

第四,加强比较研究。对五四精神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二者在内容、实践和作用方面的内在一致性,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拓展研究的视域宽度。

三、是挫败历史虚无主义与阴谋史学,还原五四精神的本来意蕴,挖掘五四精神当代价值的客观需要

历史虚无主义与阴谋史学无视历史事实与历史规律,否认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历史虚无主义与阴谋史学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错解、曲解、瓦解、支解、消解、误解历史,模糊、歪曲历史。2020年5月4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马特·波廷杰在弗吉尼亚大学米勒中心发表了“美国视角下的中国五四精神”的演讲,歪曲“五四精神”为“平民主义”,无视历史,藐视中国。这是阴谋史学的典型事例。面对多样化、多元化的考验与挑战,面对纷繁芜杂、光怪陆离、众说纷纭、交锋交战的思潮激荡,我们决不能迷失方向。这就需要理论界不做绅士要做战士,敢于亮剑善于亮剑,以无比的勇气与智慧揭露阴谋澄清史实,挫败历史虚无主义与阴谋史学,决不让各种错误思潮在高校“抢滩登陆”。

目前我国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五四精神缺少正确认知与深刻理解,这要求我们要实现对五四精神的超越,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历史、实践、理论三个维度,加强与五四历史的对话,主动链接历史,忠实还原历史,将历史传承发扬光大,让五四精神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要阐述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时代价值、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基本方法,还原五四精神的本来意蕴,挖掘五四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当代价值,用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占领高校理论园地、舆论阵地、思想领地、道德圣地与精神高地。

四、是彰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立德树人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具有划时代意义。五四精神是一种救亡图存、彻底不妥协地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追求进步、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甘于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奉献一切;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中华复兴砥砺前行、浴血奋战;这种精神成为融在民族血液里生生不息的内生动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不能忘记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与伟大精神,认识和把握中国人民、中国历史、中国实践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逻辑,坚定“四个自信”“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5]。

五、是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加强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研究”“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政治引领”[1]。“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团结、依靠与带领青年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我们党一如既往地十分重视与关怀青年。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取向,只有与当下的实践有机统一起来,才可以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关于什么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这个回答科学解答了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性质、任务与目标。五四精神的灵魂与内核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动态的、发展的,我们今天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群策群力、同心同德。这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最深刻的内涵。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精神实质的五四精神涵盖了对人生价值、人生理想、人生目的、人生态度的哲学思考,是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积极进取、上下求索的一面旗帜。五四精神蕴涵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源泉与动力,在中华复兴的道路上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旗帜,就是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我们继承五四精神,就要把握好这个主题,理顺五四精神与中国梦的关系,发挥好爱国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与精神引领作用。在此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候,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宽阔舞台上,只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才能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只有深刻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内涵,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才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惊涛骇浪,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代青年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肩负着中华复兴的时代重任。不同时代赋予青年以不同的使命,一个多世纪以前爆发的五四运动,其时代背景是国难当头,民不聊生,政府腐败无能。要彻底改变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苦难命运,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创造辉煌,没有一场血与火的革命洗礼,没有一番凤凰涅槃的功夫,光靠一点点的改良,是无济于事的。斗转星移,天翻地覆,现在我们国家与民族已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幸逢新时代,欣逢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正确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方向和使命,深刻把握五四精神和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规律,要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遵从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谆谆教导,在五四精神光芒的照耀与五四精神旗帜的指引下,把握五四精神的精神实质与精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主动担当,焕发青春正能量,将五四精神自觉融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自觉融入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自觉融入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勇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解决各种问题的伟大斗争。激励广大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与国家同前途,与民族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自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青春风采,铸造青春品格,创造青春华章。这就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对五四精神的最好传承。

六、是打造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是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搞好五四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汲取五四精神营养,彰显五四精神引领、创新、示范、教育的功能,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品质。这对于打造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思政教育体系,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把“五四”精神内化到青年学生心中,将其外化为青年学生行动,具有独到的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将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破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消解学生思想政治上存在的困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进一步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正确提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导向与精神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大思政理念,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文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当中,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时代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民主意识,培养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素养。高校思政教育要聚焦政治站位,守住主阵地地位,把握时代方位,明确思政定位,提升思政品位,工作全方面到位,通过政治方向、理论风向、理想志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引领,引导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在新长征的广阔舞台上建功立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传统理论教育教学、互联网和新媒体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四个课堂的联动优势。要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渠道、多平台、多媒体、多形式的教育培植,进一步彰显五四精神的青春张力。所以,高校思政老师应承担五四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社团活动、进学生头脑的历史重任,充分利用与五四精神联系紧密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加强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把握五四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助推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通过举办与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相关的读书活动、理论研讨、学术讲座等,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弘扬五四精神,争当新时代的排头兵。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因传承而生动鲜活,历史因借鉴而丰富多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五四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尽快掌握“融合”的本领,“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6]。

猜你喜欢

理论历史精神
坚持理论创新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