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探索实践和政策建议

2020-02-26袁建涛

关键词:矫正区块对象

袁建涛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 长沙 410006)

一、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1]“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深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度整合信息资源,快速推进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成果丰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区块链技术高速发展,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应用服务场景、中间层服务、基础设施和辅助服务等在内的区块链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形成。各地政府积极将区块链技术列为战略性前沿技术,将区块链发展列入本地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政策和监管体系,助推区块链进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11月16日,司法部在南京举办“区块链+法治”论坛,强调要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与法治建设全面融合,要把“区块链+法治”作为“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新内容[2]。

2019年12月31日,司法部印发《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实体平台、热线平台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探索推进“区块链+公共法律服务”[3]。目前全国已有多地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社区矫正工作,大力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建设。“区块链+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兴起的时间不长。全国“区块链+社区矫正”建设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政策改革方向何在?本文试进行分析,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社区矫正的引入与管理模式

(一)社区矫正的内涵

社区矫正在国内外具有多种不同模式,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社区矫正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4]。该定义对社区矫正的矫正对象、责任主体、具体时限、矫正目的、刑罚性质等内容作出了明确规定,符合我国社区矫正的实际情况。2020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以下简称《社区矫正法》)在适用对象的称谓上,没有称“社区服刑人员”,而是称为中性化的“社区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法》对社区矫正的概念没有明确界定,但社区矫正的性质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刑罚执行活动”或“社区刑罚执行”,而被视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执行制度[5]。与监禁刑罚相比,社区矫正有利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有利于节约国家行刑资源、提高行刑效益,有利于服刑人员积极履行赔偿义务,有利于最大限度恢复社会秩序[6]。

(二)社区矫正的引入与政策走向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犯罪改造和再社会化理论的推动下,纷纷通过扩大缓刑和假释的适用、探索监禁替代措施、为罪犯提供教育和就业帮助等手段,以达到改造罪犯、帮助罪犯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7]。作为一种学术概念,“社区矫正”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介到中国[8]。2003年,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先行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此后,社区矫正逐渐在全国推广。2012年3月1日,在总结全国各地有效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正式施行,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操作规范、基本依据和制度保障。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社区矫正法》,此法自2020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的专门立法。与《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比,《社区矫正法》是根据我国《宪法》制定的,依据的法律位阶更高,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三)我国社区矫正管理主要模式辨析

在试点社区矫正之后,我国就特别注重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的探索和设计,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三种典型管理模式[9]。

一是司法行政模式。司法行政模式以北京市最具典型性,其通过构建较为完善的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社区矫正网络,强化对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形成了多部门参与、以司法行政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机制。市司法局统管全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各区(县)依靠阳光矫正服务中心和阳光中途之家加强矫正管理,基层司法所依靠矫正队伍负责具体的矫正工作。北京市依托社区服刑人员教育中心和阳光中途之家对矫正对象开展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

二是社会化模式。社会化模式以上海市最具典型性,其实行执行主体和工作主体适度分离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社区矫正中心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工作,矫正日常工作主要依靠社会团体来完成,形成了“政府主导、社团运作、各方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格局。2015年,上海市出台《本市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近年来,上海市社区矫正对象重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形成了社区矫正工作的“上海经验”。

三是购买模式。2007年,深圳市推出购买社会矫正岗位制度,由司法系统提出购买服务岗位申请,再由民政局向社会公开招标,有资质、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中标后向司法系统派出社会工作人员开展矫正工作,开启了行政执法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2010年1月,深圳建成首个市级社区矫正基地,基地是全市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专门场所,是对矫正对象开展监管、教育、帮扶的工作平台。依托矫正基地,深圳进一步推进了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

总的来看,我国社区矫正还停留在借助行政层级和人力进行管理的阶段,这带来了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力量不足。基层司法所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力量,但基层司法普遍牌子多、任务杂,有“调解委员会”“法律服务工作站”“综治办公室”等,这些机构的办公室多设在司法所。这些工作部分是司法行政的职能范围,但很多是与其他部门的共同职责,司法所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力量不足,形成了“专职不专用、兼职多而杂”的局面。二是管理手段落后。社区矫正管理主要还是采取“人盯人”的方式,社矫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沟通、见面谈心、书面汇报等方式掌握矫正对象的情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缺乏,工作效率不高。三是违规现象频发。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社区矫正工作机关和工作人员对矫正对象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管,主要还是依靠矫正对象的自觉性。工作机关和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活动轨迹,造成了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等违规现象,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借助智慧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全面打造“智慧矫正”新局面。

三、区块链运用于社区矫正的地方探索

(一)区块链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前景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经历了1.0应用、2.0应用、3.0应用三个发展阶段,具有开放性、去中心化、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的特征。区块链有两大应用趋势,一是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可以用系统化的支撑促进经济社会转型。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来看,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区块链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参与度,明显促进了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区块链的特征和应用实践,为将区块链技术植入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可能性。在传统的社区矫正管理模式下,矫正对象脱管、漏管的直接原因在于审前未羁押、法院在判决后未及时送达文书,而根本原因在于相关机构之间无法达成数据信息的“共识”和“共享”。社区矫正的工作节点较多、流程较长,虽然信息技术也运用于其中,但纸来纸往仍然是程序衔接的主要方式。如果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社区矫正,在理论上,法院系统会自动生成矫正对象信息并自动分发给检察、公安、监狱、社区矫正机构以及矫正对象所在地的基层组织。在矫正对象信息共享的情况下,若矫正对象在任一环节处于真空状态,系统都会自动发出预警和提醒。区块链协议是每家机构必须遵循的承诺保证,不再需要联席协商等衔接程序。区块链成员单位只有一台服务器,任何一个机构在系统里进行的操作都是透明的,相关操作都会显示在其他成员单位的计算机中,能有效避免数据被篡改[10]。

(二)“区块链+社区矫正”的地方探索

区块链作为近年来兴起的前沿科技,为解决长期以来法治存在的条线化、碎片化等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契机,法治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国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将区块链运用于社区矫正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9年,山东省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区块链+社区矫正”建设的工作方案》《全省“智慧矫正”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社区矫正工作,在全省选取了26个县级社区矫正中心作为“智慧矫正中心”示范单位建设试点。2019年,江苏省基本建成“1356”总体架构的司法行政一体化智能平台,在社区矫正领域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2018年9月,广东省中山市正式启用“区块链”社区矫正监管系统,促进了社区矫正监管从“单一化”到“全方位化”的转变。这些地方的“区块链+社区矫正”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区块链+社区矫正”的典型模式和经验。

(三)佛山市禅城区“区块链+社区矫正”的改革创新

2018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区块链+社区矫正”应用上线。这是全国首个“区块链+社区矫正”应用,打造了社区矫正的“禅城样本”,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前来交流学习。禅城区运用“区块链+社区矫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打破矫正工作信息孤岛。禅城区“区块链+社区矫正”应用正式推出后,“社矫链”平台也得以建立。在横向上,“社矫链”打破了与社矫相关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的线上传输。在纵向上,“社矫链”可以自动对接禅城区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自然人数据库,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平台和数据库对矫正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查询。非本地矫正对象就近受矫时,不必再亲自到社保、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申请出具收入、居住等证明。“社矫链”平台改变了电子监控、实地走访、当面谈话等传统模式,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就可以掌握矫正对象的所有信息,在有效避免脱管、漏管问题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社区矫正监督效率。

二是以信用模型推动矫正对象的社会化。社区矫正机构通过“社矫链”平台的信用评价、轨迹掌控、行为监控功能对矫正对象的现状进行实时掌控,研判任何异常行为。若矫正对象有行为异常,系统将自动向管理人员发出预警,管理人员将及时对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行为。“社矫链”平台的信用评价模型会及时记录矫正对象的信用,任何信用信息都将被掌握并记录在系统里并形成信用的具体分数。社区矫正机构对信用好的矫正对象会有具体的奖励措施,而信用差的将面临进一步管教。信用模型有效约束了矫正对象的不良行为,推动了矫正对象的社会化进程。

三是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禅城区建立了专门的社区矫正网格员队伍,实现了网格员队伍乡镇、村(社区)的全覆盖。网格员登录手机工作平台,可实时与需要工作衔接的横向、纵向网格员进行交流沟通,在进行入户调查时会按照工作要求留下工作记录并录入系统。“社矫链”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与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自然人数据库等系统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维度的监管矫治综合性信息化系统。禅城区构建起自然人和法人两个数据库,融合云平台形成了社会管理多领域的“一张图”,依靠大数据、用好“一张图”,有效构建了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

四是以社区矫正改革倒逼社会治理改革。禅城区“区块链+社区矫正”的成功实践,促使其他社会治理领域同时推进系列改革,以解决治理手段不新、治理效率不高的问题。为了全方位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禅城区以问题为导向,倒逼出改革的新动力,不断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出了一系列的大数据、“区块链+”应用,构建了社会现代治理的创新图谱。目前,禅城区已开发出“区块链+医疗”“区块链+共享社区”等多个应用,营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四、对统筹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的政策建议

进行有效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深化“区块链+社区矫正”改革、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应用落地的改革方向。应总结各地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的成功经验,聚焦区块链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对传统行政管理手段提出的挑战等问题进行研究,将各地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上升为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以链治链”推动区块链监管立法

区块链作为新的信息技术,其技术创新和引发的产业变革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各领域的监管风险,监管工作面临法律空白的挑战,这需要国家“以链治链”推动区块链监管立法,推动行业安全有序发展。要顺应区块链发展的历史潮流,采取“包容审慎”的态度,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出台监管法律,用法的力量护航发展、纠正偏差。2019年2月15日,我国第一部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规定《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流程、区块链信息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及违法后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但《规定》无法解决区块链专项立法缺失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的区块链应用监管格局。要完善互联网金融基础立法,明确区块链应用的法律属性。要完善区块链金融监管立法,严格监管主体和企业准入条件。要基于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确立不同更新换代技术的法律服务机制,推进区块链试点应用立法,保障金融领域技术创新成果。

(二)加强对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的督促检查

《社区矫正法》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又一重大举措。《社区矫正法》第五条规定:“国家支持社区矫正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社区矫正工作相关部门之间依法进行信息共享”。并对信息化核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等作出专门规定。各地要全面对标《社区矫正法》,梳理本地现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制度规定,做好制度规定的废、改、立、释等工作,尤其要废除不符合《社区矫正法》要求的制度规定,及时出台本地的社区矫正工作条例。各地要及时公开有关社区矫正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受矫者义务清单,出台有关社区矫正的规范性文件,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公正。要自上而下推动对各地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情况的督促检查,尤其要重点督查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落实情况,统筹推进“区块链+社区矫正”的落实落地。

(三)建设统一的“区块链+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

司法部和全国司法系统要聚焦“区块链+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启动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区块链+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推动社区矫正数据的资源共享,实现社区矫正信息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能。“区块链+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要嵌入具体指标,实现社区矫正分类管控的目标。要明确矫正不同过程的考核评价指标,在入矫阶段,重点掌握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认罪悔罪情况;在矫中阶段,重点考核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治情况;在解矫阶段,重点评估其信用情况以及回归社会能力、安置帮教情况。要明确管控等级,按照矫正对象“宽松、普通、严格、重点”四个管理等级,明确不同管理等级的不同管控措施。“区块链+社区矫正”信息化平台要实现四大功能。一是信息查询。与社区矫正相关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部门通过平台便可轻松获取有关信息。二是信息互通。平台要实现社区矫正各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社区矫正机构和人员通过平台就可以传递文书、记录资料,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无缝对接。三是实时监管。平台要具备操作日志功能,任何机构和人员的任何一项操作都将留下痕迹,既杜绝数据篡改、伪造的可能,又有效解决数据和资料滞后性的问题。四是信用评价。建立信用模型,对接“我是我”(IMI)信用评价平台,把矫正对象的所有矫正记录纳入个人信用,作为矫正对象“再社会化”的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矫正区块对象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