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教学型大学创新灵感实验室建设模式与启示
——基于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的个案研究

2020-02-26祝杨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验室教育学生

祝杨军

(首都师范大学 招生就业处,北京 100048)

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和高等教育高度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出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创新创业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创新基础设施被视为美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最大的国家优势之一[1]。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奋起直追,加上已有欧美大学作为“标杆领航”与“前车之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稳步推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个案研究,调研、分析、了解作为美国教学型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为重要依托平台之一的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建设模式,借鉴其先进经验,对我国高校而言具有很好的实际价值。

1 美国教学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意义与个案遴选过程

政府、学界、高校和社会机构通常将精力聚焦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由显而易见: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具有最为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然而,先进并不等于适用,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无法为我国高校提供有益借鉴。

美国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之高,不仅是因为其教育理念、教学水平领先,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发达的区域经济、优质生源、世界顶尖科研水平和充裕的创新创业基金等。例如斯坦福大学既是世界研究型大学中的翘楚,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典范,作为著名的理工科大学,斯坦福大学依靠学校一直秉承的创新精神和毗邻硅谷的优越条件,发展出了独特的创业教育特色,即重视应用导向和产学研结合[2]。对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但在我国,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少数几所具备世界一流水平实力的高校才能从这样的比较、研究中直接获益,而大部分高校受办学条件和水平所限,很难直接借用相关成果。

实际上,美国只有少数高校属于一流研究型大学。美国高等教育通常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研究型大学(约占20%),如斯坦福大学等,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研究生,进行前沿科学研究;另一类是教学型大学(约占80%,社区学院也归入此类),如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普拉特维尔分校等,其主要任务是通过高质量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美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也就相应有两种模式,即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教学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由于后者数量更多、规模更大、覆盖范围更广,且颇具特色,对美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贡献力更为突出。关键是美国教学型州立大学与我国许多地方高校或新建本科高校的定位基本吻合,地位相近[3],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也就自然而然更有借鉴价值。

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是加州州立大学系统的23 所大学之一。学校于1938 年建立,是全美7 大理工大学之一。该校坐落于距离洛杉矶市以东约30 英里的郊区波莫那,以商业学、工程学、招待管理学、建筑学等学科最为著名。作为教学型大学,学校只提供教育系博士学位,但有近百个学士学位学科。

学校的教学理念是知行合一,强调从实践中学习,旨在通过提供体验学习平台、建立创新实验室、发现和创新多元文化、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产学研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迎接来自地方和全球的挑战,从而帮助学生改变人生,获得成功。

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在美国属于中等层次,与我国大部分高校校情接近。该校学生创新灵感较强、实验室硬件设施较好、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体系完善,在推动学校整体创新创业工作方面贡献大,以其作为研究个案具有典型性,且研究价值好、适宜性强。

2 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的运行模式

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的创始人是现任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学术创新助理副校长Olukemi Sawyerr。在谈到2015 年成立创新灵感实验室的初衷时,她强调师生创新、创造和创业必须有载体依托,这一载体必须承担双重角色:一是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基本条件(场地、设备、导师、经费等),平时由学生自主管理,常设导师咨询,实验室内配备3D 打印机、激光雕刻机、机械工具箱、缝纫机等装备和耗材供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验;二是作为大学的中介,与地区政府、邻近社区合作,开展系列活动,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实验室的官方网页上清楚地印着:我们的使命是支持创新、创造和创业。不仅为了学校,同时也为了地区的发展。我们的角色像催化剂,与地区政府合作,以及附近的地区合作,为社区创造良好的环境。 创新灵感实验室举办多项品牌性创新创业活动。除了常规活动之外,创新灵感实验室还举办谈判力工作坊、“发现学习”等有益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项目。这些活动项目均强调动手实践,基本上覆盖了创新创业的完整过程链。

2.1 波莫那创新周

创新灵感实验室通常和学生社团一起举办这一活动。该活动会在一个要求亲自动手的高强度环境中持续整整2 天,比如从周六早上9:00 持续到周日下午6:00,参加者甚至可以携带睡袋到活动场。学生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能否盈利均可),还必须上手做出原型产品。原型产品会在学校的野马学生中心对外展示,还可以获得奖励。该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将想法变成现实,体验创新过程中的兴奋感和挫败感。

2.2 女性创业日

在当前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是女性创业可能面临更多障碍,如传统观念束缚、资源获取困难等。并且,女性创业有独特规律,包括创业行业、团队管理、市场营销等。有鉴于此,创新灵感实验室已连续5 年举办女性创业日,参加者包括学生、教师和社区成员。该活动邀请了包括女性国会议员在内的嘉宾分享创新创业的收获和体会,组织相关议题的研讨、倾听女性声音,旨在呼吁社会关心女性创新创业和职业成长。

2.3 知识产权启动营

美国是世界上知识产权保护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这与其对学生反复灌输知识产权意识、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等密不可分。创新灵感实验室于每年10 月启动知识产权启动营,邀请知识产权律师等专业人士来学校免费为学生做集体训练。与此同时,为学生和专业人士提供一对一交流机会,帮助学生建立保护知识产权观念、学习必要知识产权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会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方法。同时,学校法律办公室还会为学生提供日常免费法律服务。

2.4 帕萨迪纳天使工作坊

帕萨迪纳天使工作坊通过路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展示创新想法,并邀请天使投资人入校担任评判。学生可以根据投资人建议修订设计,使其创新创业方案更加完善、可行。创新灵感实验室与附近区域的天使投资人(如学校的董事)关系密切,经常会有投资人在帕萨迪纳天使工作坊中发掘出有价值的项目并进行投资。工作坊在天使投资人与在校师生之间搭建起了有效的沟通桥梁,有利于将学生的创新想法转化为原型产品,获得资金、技术、场地等方面的支持。

2.5 创业学术计划

这是一个为期14 周的课程项目,同时又是一个比赛项目和学习促进计划,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根据创意想法做出产品模型,还要依据产品模型做出真正的产品;不仅要产生创业想法,还要能够从商业概念真正转化到成立公司。通常,每周二,创新灵感实验室都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入校就不同主题进行授课、辅导,主要是指导学生利用商业模式,撰写商业计划书。同时,学生也获得了与导师深入交流的机会。课程结束后,需要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业计划,如果计划经评判合格,就有可能获得2 000 美元的创新创业启动资金。

2.6 ESTEAM 系列课程

ESTEAM 全称为“entrepreneurship in steam”,意思是把创业精神融入STEAM 课程之中。该系列课程先于创新灵感实验室而设立,旨在鼓励师生跨学科、跨学院合作,尤其是要在商学院和工程学院之间搭建桥梁,这是由创新创业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特征决定的。该课程设立6 年后,由于效果良好,才募款成立创新灵感实验室实体。可以说,ESTEAM 是创新灵感实验室的设计理论基础,也是其运行的基本原理。ESTEAM是学分课程,实行小班授课(每门课约有25 名学生),几乎覆盖了所有院系的学生。

2.7 暑期创业营

暑期创业营为经过挑选的创业团队提供8 周左右的系统训练,要求团队能够制作出最小化可行产品,在20~30 个左右顾客群体内试用并获得反馈。创业营的目标是进一步发展团队的创业概念,帮助团队判断这一概念值不值得花费精力继续执行。团队成员在参训期间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知识产权、顾客发现、商业模式和创业融资,还必须参加创新灵感实验室互助计划。训练营也包括展示日,展示日为创业团队提供了呈现创业项目、推销创业理念和接受专家建设性反馈的平台。

2.8 野马创业挑战赛

野马创业挑战赛由学生社团野马创业社与创新灵感实验室联合主办,旨在以赛促学,鼓励不同背景、专长和专门知识的学生组成团队,在形式多样的工作坊辅导下,将创意想法转变为商业计划。商业计划经过路演和评审(评审委员一般由企业家、投资人组成)获得肯定后,团队将获得1 万美元、3 000 美元、2 000美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助。表现出色的获奖项目(每年10 个左右)将会被邀请进入波莫那学区孵化器并获得后续孵化和加速支持服务。附近的高中生也被允许参与课程,可获得4 个学分。

3 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的设计原理

3.1 教育理念

创新灵感实验室在教育理念上突出“做中学”和“问题导向”,要求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美国高校的一种校园文化,也是一种社会文化[4]。知识体系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基础性、一般性、完整性的创新创业知识基础和逻辑体系,帮助学生迅速入门;问题导向的主要作用则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利用工具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真正提升创新创业的水平。

践行“做中学”“问题导向”式教育理念的另一个好处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一经掌握(尤其是亲自动手),就能迁移到其他领域,对学生生涯其他方面的发展大有裨益。诚如Olukemi Sawyerr 所指出的那样,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创立企业,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工具,让学生可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运用,从而在未来更加成功。

3.2 教育模式

创新灵感实验室在教育模式上实现课堂互补、专创融合和专业协同,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水平、发掘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在教育教学层面,创新灵感实验室要求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第一课堂侧重于学生知识理论传授,第二课堂侧重于借助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实验室模拟仿真实训等平台开展具体实践。两个课堂既相对独立、分别实施,又优势互补、不可偏废。在教学体系层面,创新灵感实验室强调专创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关注创新创业的一般性原理、规律、程序、方法等,专业教育重点关注学生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在教学构成层面,认识随着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已经不再是任何一个学科能单独完成的任务。创新灵感实验室要求创新创业必须实现科学、技术、工程、经济、社会和工商管理等多个专业跨学科交叉配合(如ESTEAM 课程),简言之,必须做到专业协同。

3.3 教育方法

在教育方法上,创新灵感实验室采用公共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增强开放性,有利于学生直接从现实实践中学习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具有极强的应用性特质,这就决定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还必须到现实操作中才能真正有所体会。美国高校大都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无论是研究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都致力于通过培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沙盘模拟推演、制作原型产品、体验顾客培育、实施反向创业和举办各级各类赛事等模块化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训机会。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平台对校友、其他院校学生、社会人士乃至其他国家居民开放,既带动了社区、产业界的创新创业活力(如普林斯顿大学在校外相邻社区建设了孵化器,耶鲁大学创新创业的探索推动了纽黑文(New Haven)地区生物科技集群的快速发展,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创业文化作出重大贡献[5]),还大幅提升了学生实训水准(如面向全球的混凝土舟大赛)。在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校区内的Kellogg West 会议中心为柯林斯酒店旅游管理学院学生提供了5 110 m2最先进的实践设施。Kellogg West 会议中心的服务员、厨师、经理等均由学生担任。教师通过考核学生的任职情况,给出实践课程的学分[6]。

3.4 教育保障

在教育保障上,创新灵感实验室实行“互惠双赢”项目制,整合多元化力量,有利于提升创新创业参与度、可持续性,获得高质量成果。从外部看,项目来源方和执行方因为共同利益和互补优势产生合作,只有“互惠双赢”才能达到合作目标,如高校能够获得更多办学资源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方则能够实现高端技术民用转化。从内部看,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运行的团队,多元化必不可少。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教育体系自然呈现多样性,包括大学属性的多样性(私立、公立,研究型、教学型,社区学院)、学生的多样性(不同性别、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资金来源的多样性(政府拨款、企业捐赠、校友支持、自主营收)等。因此,在创新灵感实验室的教育观念中,创新创业成功首要的就是团队构成(学科背景、学缘关系、自然情况等)必须多元化,多元化能为项目团队带来活力和不同的思想碰撞。在一个典型的美国式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中,通常可以看到亚裔、非裔、拉丁裔等各种肤色的面孔,能看到来自数学、工程、艺术等各个专业的学生。多元化还意味着学校要从社会各界积极争取资源支持,哪怕是公立型大学也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项目。

当然,创新灵感实验室也不是尽善尽美。例如,由于过度强调自由主义式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在导向上存在一定盲目性。这是因为,自由主义式的多元化常常意味着排斥政府主导,支持多个利益方同时参与竞争(博弈)。表面上看,自由主义式的多元化意味着公平正义,实际上,每个利益方都必然只从自身的立场出发引导创新创业。这些形式上有较大差别的利益方实质上拥有共同点,即受资本逻辑驱动,其最理想的状态必然是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经济价值。由于政府的控制力和参与感较弱,很难从产业布局的战略高度引导创新创业。尽管市场犹如无形的手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具有明显滞后性。因此,创新创业就很有可能会被资本“牵着鼻子”走而不考虑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效益。创新灵感实验室经常引入投资人进行评判(甚至是唯一评判)或者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尽管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化,但也会扼杀那些基础科学领域的创新。除此之外,美国在人才、技术与包容性方面也显现出一些实际问题,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着发展瓶颈和新的挑战[7]。

4 学生创新灵感实验室建设模式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总体而言,美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政府、学校、社会机构等多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呈现出支持保障有力、产学合作广泛、重视精神培育和价值引领、注重国际性和开放性等特点[8]。创新灵感实验室正是“美国模式”的具象化。美国教学型大学创新灵感实验室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分而述之。

4.1 组建管理协调专门机构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协调。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通常由类似创新灵感实验室的实体机构承担,同时会赋予该协调机构较大的资源整合权力。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承担者则包括教务处(创新创业课程安排、“互联网+”等赛事组织)、科技处(科研项目管理)、技术转移中心(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园(创业项目孵化)、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日常创业咨询,组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施)和团委(“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等多个部门,看似多部门参与,受到高度重视,实则结构松散、效率偏低,容易互相推诿、扯皮。有的高校虽然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安排资源,却没有配套的专门工作人员、场地、经费等,而是由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导致学院缺乏权力,形同虚设。

当前,科技、经济、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只能是一个跨学院、跨学科、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学校必须意识到,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是通过在自身学科专业背景的基础上建立起与其他学科、生活的内在联系,进而促进自身进行学科思维和学科理解[9]。成立专门机构统筹、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进行顶层设计,打通学科壁垒,优化配套资源,创新服务方式,势在必行。专门机构必须是常设机构,有固定人员编制(配备一定的领导职数)、充足办公经费、适宜工作场所,还必须被授予一定的资源协调和整合能力。专门机构要负责管理学校创新创业的完整链条,理顺创新创业课程、咨询、实训、比赛、孵化、加速等各个环节,保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效运转。

4.2 依托实践实训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依托实训平台,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大、在校人数多、高校资源有限、人才培养模式相对落后等原因,许多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条件和能力严重不足。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或者慕课,但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践维度。有的高校能够通过赛事、活动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侧重于实践层面),但缺乏系统性和知识性。有的高校虽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实践兼而有之,但本质上仍旧是理论、实践两张皮,无法做到有机统一。

从加州州立波莫那理工大学的经验看,实训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整合资源和统筹协调,因此只有依托创新灵感实验室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平台资源聚合(学科、教学、实训、孵化)的方式在于:通过跨学科平台促进不同专业、不同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组建团队、优势互补、协同合作;通过课堂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进展;通过工作坊平台帮助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技术、沙盘推演技术,提供交流创新创业心得的机会;通过项目孵化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资金支持、政策辅导、企业导师咨询等。

简言之,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必须在横向上协同各个资源提供方,在纵向上全程覆盖整个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因此,平台只有建成实体才有意义。所谓实体,就是指实训平台战略定位清晰、组织结构完整、制度管理健全、人员编制到位、技能学科齐全、行为风格规范和共同价值凝聚。其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硬元素,人员、技能、风格和价值观是软元素,实训平台必须做到硬元素和软元素的统一。

4.3 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要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所谓“输血”就是运用外部资源支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发展。“输血”在创新创业项目初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启动,并实现初步发展;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控制创新创业导向,比如学校掌握经费使用权,并用于重点资助创新创业形态,即包括清洁生产、绿色消费和生态文明3 个维度在内的绿色创新创业项目[10]。但是,从长远看,“输血”不利于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外部资源总是有限的、有条件的,总有一天会“油尽灯枯”。

所谓“造血”就是主要运用项目本身运转带来的收益支持创新创业,即意味着项目已经步入正轨,能在“成本—收益”中保持平衡和创造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造血”的关键在于市场导向的运行模式和商业模式,政府提供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是保障“造血”功能的前提。

美国高校不仅注重“输血”,如利用多方渠道设立校友基金,提供较好的创客空间环境等,更注重“造血”,如通过与社区、校友、企业家等联合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打磨项目,帮助学生直接对接投资人,甚至保证校友创业遇上困难同样可以“回炉”享受咨询等服务,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相比之下,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和许多组织都把重点放在“输血”方面,片面强调创业率、资助率,攀比资助经费、创客空间面积、路演大厅先进度、创业导师数量等,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创新创业团队“输血”。归根结底,创新创业团队不能只是因为接受“输血”而表面光鲜,而是要脱离襁褓,走向社会,学会“造血”。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将重点放在“造血”方面,强调战略管理视野、项目选择方法、政策解读要领、融资路演技巧、团队建设策略和市场营销技术等。

4.4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文化,按照其基本含义,就是以文化人。文化对人有极强的塑造力,主要体现在深入影响个体价值观、行为方式、风格习惯等方面,其中价值是核心。文化发展需要价值引领,否则就会缺乏方向,误入歧途。文化塑造体现价值共识,价值共识是文化形态变迁和深入人心的前提。没有价值共识,文化就没有核心[11]。

在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早就被人们广泛接受,实用主义、商业文化、契约精神、企业家精神等始终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创新灵感实验室即是“缩影”)。因此,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我国,大学文化通常被理解为强烈的爱国主义、厚重的历史积淀、深切的人文关怀、共同的核心价值等,少有创新创业维度。实际上,大学是科学研究的前沿和青年人才聚集的阵地,思想激荡、活力万千,大学生必然要走出象牙塔、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只有把创新创业文化纳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才符合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

创新创业文化的关键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企业家精神。知识产权保护是对人才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是创新的源泉,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基石。企业家精神意味着冒险、担当、责任,是创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首先应该在高校形成文化氛围,从而带动全社会践行。然而,文化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意味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可能自发形成,需要有意识地精心培育。在这个意义上,高校不仅要在微观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必须从宏观上致力于文化建设。

4.5 激发主体积极能动性

创新创业教育重在激发主体积极能动性。积极能动性是创新创业最为根本的动力源泉,只要有积极能动性,一切困难都能克服。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激发主体积极能动性的维度,如专业课教师教授专业课程,创新创业导师教授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则是学生的事情,三者之间缺乏融合,专业课教师在整个创新创业过程中找不到适当位置。由于没有规范的激励机制,专业课教师缺乏积极能动性,因而无法产生好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本上都是高校独立开展,很难与社区、区县发生关联,后者没有积极性,从而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场地、人员等有利资源。女性很长时间以来都不被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群体,没有“特殊优待”,在一般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一视同仁”,同样没有积极主动性。

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把“人”放在首位,创新灵感实验室工作极其精细:不仅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专业、不同民族、不同肤色学生的创新创业积极性,还通过核算工作量、创新创业收益分成等各种形式激发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仅针对在校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高度重视整合校友、社区和周边资源,努力做到“互惠双赢”,从而调动起社区等的积极性;还考虑到女性、少数民族等群体创新创业特殊性,特别为其量身打造创新创业课程和辅导模式,针对性地调动积极性,打造了一批有该群体特色的创新创业项目。

我国高校应该借鉴“美国模式”,以“人”为中心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切忌“一刀切”,尤其是要把专业教师、周边资源和特殊群体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努力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要针对不同创新创业模式设计课程体系和组织形式,在专业教育中注重培养创新,通过设计专门性创业课程培养创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都要注重创业实践教学[12]。

5 结语

在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虽然任重而道远,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借鉴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不远的将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必然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必然能涌现出一批出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项目,助力中国梦实现。

猜你喜欢

实验室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