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的基础阿拉伯语说课设计
——以课文《阿拉伯国家的旅游业》为例

2020-02-2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5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阿拉伯本课

(浙江外国语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2)

说课是教师针对某一课题,向同行或者其他听众,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师可通过面对面交流,对教学活动进行探讨和思考,从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高等学校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提出,外语类专业课程应突出能力培养,特别要突出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为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需求,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应并重外语运用、跨文化和思辨等能力的培养。

本文以“基础阿拉伯语(三)”课程(以下简称“基阿”课)所用教材《新编阿拉伯语》第三册中第十三课课文“阿拉伯国家的旅游业”为例,在《标准》和《高等学校阿拉伯语教学大纲》指导下,从课程教学要求、教材、教学对象、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教学设计。

1 课程教学要求

“基阿”课是一门精读课,其要求为掌握阿拉伯语语音,并能综合运用基本句型、句法等阿拉伯语基础知识,加强语言熟巧方面的训练,达到基础阶段教学大纲规定的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指标;此外,学生应对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及国情,历史与现状有初步的了解,理解中阿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用阿拉伯语进行得体、有效地跨文化沟通。

2 教材

本册教材注重对阿拉伯社会、文化、国情知识的介绍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与道德品质的培养。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词汇量大,学生难以很好的记忆和掌握。因此,教师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结合已学的相关知识点带领学生进行复习。

本篇课文的编写思路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对阿拉伯国家的旅游业和旅游资源有所了解。课文用词精简,行文富有美感,展示了阿语的魅力。但结构上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应使学生对课文进行辩证思考。

3 教学对象

本课针对本科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大部分大纲要求范围内的基础语法,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遣词造句,并且无重大语法错误。但是,对于阿拉伯语的语言特点、汉语和阿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则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进行体会。

4 教学设计思路

4.1 本课教学目标

基于本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以及二年级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为语言层面,期望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现象,并能理解文章大意;体会阿拉伯人惯用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阿语思维。

第二个层面为素养层面,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从词义、语法范畴探究其异同,而且从句式、篇章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体会阿语的语言、文化特色,了解汉阿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无形中,将知识学习、语言学习和表达能力进行多层面整合,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优势智能,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体参与度。

4.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也需从大纲要求和学生情况和上述教学目标出发。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梳理为以下三点:理解文章意思,掌握本课的重点词汇与句型,并能灵活运用;学习阿拉伯语的定语,了解其的多种形式;了解阿拉伯国家的主要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性。本课教学难点为多定语和句子作定语。

4.3 教学方法

达成上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二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原则,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三种。

(1)启发引导法:在学生提前预习,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就本课重难点、旅游业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思考。

(2)精讲多练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选取合适的例句讲解本课重点单词、句型和语法,并通过大量的造句、翻译练习等,锻炼学生的听力、理解、翻译等技能。

(3)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文中出现的近义词、同义词、句子结构及具有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特色表达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中阿两种语言的异同,发展学生的目的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起阿语思维。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积极探索、乐于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素养。

5 教学过程

5.1 温故知新,导入主题

5.2 检查预习,答疑解惑

课前要求大家做预习,熟读或背诵课文。课上提问:谁愿意来朗读课文?并建议其他同学边听边默读,或默默背诵,同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预习中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随后,进入答疑解惑环节。教师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情,在PPT上提前准备部分学生可能尚未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做同位语的用法。(因教学大纲不要求掌握的用法,故仅就其作同位语的情况加以讲解。)

5.3 梳理段落大意,分析篇章结构

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较强的言语技能和交际能力。因此,在基础阿拉伯语教学中,除了应从微观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在词义和句子结构上的理解水平和运用技能,还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注意句际接应链、句段接应链之间结构和关系,培养学生在篇章层次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篇章交际能力。

因此,课堂上教师可抛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根据文章大意进行分段。

(1)请找出文中表示旅游业地位的句子。(第一段第一句)

(2)阿拉伯国家是否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第二段)

(3)课文中介绍了哪些阿拉伯国家的旅游资源?(第三段至第八段)

(4)阿拉伯国家的旅游有何特点?(第九段)

(5)课文的篇章结构是什么?(总分总)

5.4 寻找重点表达,感悟语言特色

课前,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课文中出现较多的语言、语法表达并于课前上交。上课时请同学们做展示,例如对文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同位语、数词、最高级、定语成分加以总结。课堂上,教师再根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含义和用法上的差别,体会阿拉伯语词汇和句法特点。

表1:课文中出现的所有同义词和近义词

另外,根据学生分组从课文中摘抄的句子,着重总结出不同形式的定语和用法,并通过听译、视译、造句等练习,选择难度不同的句子,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表2: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形式定语成分的部分例子

通过以上教学互动过程,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通过本篇文章,从词汇、句子、篇章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总结出本篇课文所体现的阿拉伯语语言特色。

图1:本篇课文体现的阿拉伯语语言特色

6 结语

本文从课程教学要求、教材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阿拉伯国家的旅游业》这一课的说课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模式的三个转变:一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二是从个人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三是从单纯的文本学习到感悟语言魅力的转变。但对于如何在基础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仍需进行更有深度的探索。同时,教师本身应着重培养自身深厚的文化、历史等学科理论基础,积累跨文化教学经验,这样才能立足于教材内容,将语言运用和跨文化技能训练和思辨能力培养相结合,做出更优质的教学设计。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阿拉伯本课
科技阿拉伯语词汇的构成及翻译方法探析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网络资源在阿拉伯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成效分析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阿拉伯语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难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