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2020-02-26姜向
姜向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外二科,河南 商丘 4761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中枢衰竭及清理呼吸道无效等原因易出现不同程度躁动情绪[1]。伴有躁动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意外坠床及拔管等护理不良事件,直接影响患者颅内血肿发生风险,增加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因此,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躁动情绪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躁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5~73岁,平均(60.89±4.96)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3~75岁,平均(61.24±4.55)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经头颅或MRI检查确诊,格拉斯哥评分≤8分;(2)闭合性颅脑损伤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贫血、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全身性严重疾病者;(2)有神经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病史者;(3)胸腹腔脏器损伤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减少外界刺激,给予体位护理,密切观察导线是否出现折叠、扭曲等情况发生,加强皮肤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保证患者营养供应充足,为患者提供饮食干预,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观察患者有无便秘及尿潴留等情况发生,适当使用缓泻剂药物促进患者排便,避免引起患者腹压上升,脑脊液压力升高;加强引流系统各个接口检查,检查有无渗漏现象,出现渗漏及时更换管道,根据液体量及颜色变化,配合引流袋内液体检查,判断是否出现堵塞;严格控制患者体温,避免发热引起患者血流增大,脑组织代谢增加,采用亚低温疗法,降低脑代谢,维持物理降温及正常脑血流;对引流导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避免逆行感染及肺部感染等情况发生,注意碘伏局部热敷;拆下监护装置时,不可上提引流袋,夹闭引流器,注意引流系统的全封闭,避免引流出的液体在管路中逆流。
1.4 观察指标(1)干预前和干预后12、24 h,采用医院自制躁动情绪分级法比较两组患者躁动情绪,该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31。1分:对刺激无任何反应,且不服从指令;2分:身体多刺激可被唤醒,本能移动但不能服从指令;3分:呼唤时可被叫醒,简单服从指令后继续入睡;4分:容易被唤醒且服从指令;5分:尝试坐起,轻微躁动听从口头指令;6分:身体制动难以平静,表现非常躁动;7分:患者试图击打护理人员,翻床及拔管危险操作,表现危险躁动。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躁动程度越严重。(2)观察两组患者泌尿感染、肺部感染、静脉导管感染及颅内感染等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躁动情绪干预后12、24 h,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躁动情绪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躁动情绪评分比较分)
2.2 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躁动因素的主要原因有脑挫裂伤所致精神症状、尿潴留、颅内压升高、切口疼痛刺激、尿路刺激、低血容量等[3]。躁动患者发生意外事件,如意外拔管、坠床等。因此,应采取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式改善患者躁动情绪[4]。
集束化护理强调以实际研究证据或成果为理论指导,优化一系列有效诊疗护理措施,实现护理的系统化、整体化与科学化[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及躁动情绪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这表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躁动情绪,减少肺部感染发生,促进其转归。集束化护理干预使患者接受一体化护理服务,提高保护性约束的针对性和安全性。重症脑外伤患者大多难以下床大小便,导致细菌增多,增加泌尿系统感染,外界病原菌容易从伤处入侵引起感染,发生静脉导管感染等[6]。定期清洗患者的外阴部及对肛门位置进行消毒,可保持环境和患者个人的清洁卫生,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通过加强引流系统各个接口检查可预防渗流及堵塞情况发生,加强体温控制可有效避免脑组织代谢增加及血流增大情况发生[7]。此外,对患者的注射通路、静脉穿刺部分及端口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8]。
综上所述,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改善患者躁动情绪,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