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待闸锚地靠检基地运行方案优化

2020-02-26辉,吕

水运工程 2020年2期
关键词:过闸锚地系泊

孙 辉,吕 露

(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湖北 宜昌 443002)

自2018年6月1日长江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开展过闸船舶100%安检工作以来,所有通过三峡大坝的船舶必须先在划定的安检区锚泊,等待安检人员登船实施过闸安检。为了进一步提高过闸安检效率,更好地服务船方,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在坝上沙湾锚地打造三峡河段首个长江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其中靠检基地的建设是对船舶安检区及安检形式的一次探索和重大突破。靠检基地作为传统船舶安检区功能的创新和延伸,其高效运行将会为过闸船舶100%安检工作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

1 靠检试验条件

1.1 靠检基地布局及配套设施

靠检基地设置在三峡大坝上游沙湾锚地水域,由2艘90 m和1艘65 m趸船艏艉串联组成,按照90 m安检趸船+65 m工作趸船+90 m安检趸船的顺序组合固定,顺航路锚泊。2艘90 m安检趸船内、外档共设置4个安检口,每个安检口可并靠3艘左右船舶,采取4个安检口交替靠检的方式进行过闸安检,即1个安检口安检、其余3个安检口进行靠离泊作业,依次轮换。另外,居中的65 m工作趸船作为安检工作及生活基地,供安检人员、锚泊指挥人员等使用。靠检基地配备有完善的信息化设施设备,包括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工业电视系统(CCTV)、甚高频通讯系统(VHF)、锚地业务管理系统以及数据采集设备等。

1.2 靠检船舶的选定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长江航运业蓬勃发展,各河段运输船型逐渐大型化、标准化[1]。市场经济的发展对船舶运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 000吨级以下的过闸船舶逐年减少。由于干散货船在过闸船舶占比最大、干散货船主甲板上层建筑较少,招风面积小,船舶在靠泊过程中对靠检基地影响较小[2]。考虑到以上因素,靠检船舶主要选择干散货船。同时,靠检基地位于沙湾锚地水域,方便靠检船舶移泊,也大大缩短了船舶所需的移泊时间,有助于提高靠检效率。

1.3 靠检船舶的移泊调度

受检船舶在完成自查后,符合过闸条件的,根据锚地管理部门指令靠泊指定的90 m安检趸船,随后过闸安检人员登船进行过闸安检。按照规定,检查合格船舶和不合格船舶应分别驶入对应水域。其中安检合格船舶停靠安检合格区水域待闸,安检不合格船舶,符合整改条件的可根据指令驶入其他水域整改,等待重新接受过闸安检,被取消过闸计划的船舶应驶离过闸安检区域[3]。

1.4 靠检基地运行的安全性

目前,三峡河段上下游待闸船舶的系泊方式有抛锚系泊、趸船系泊、丁靠系泊、顺岸系泊共4种[4]。靠检基地选用的是趸船系泊,该系泊方式是利用趸船来系泊船舶,通过调节锚链长短松紧以适应水位的变化,这种系泊方式的特点是船舶系泊安全可靠,对水位变幅适应灵活,方便锚地值守、管理[5]。靠检基地设置之前,已有1艘锚泊趸船系泊于该处,用于船舶停泊待闸,且一直运行良好。3艘趸船串联设置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

2 靠检方案试验

2.1 靠检方案测试总体情况

测试考虑到趸船靠泊能力有限,在保障趸船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船舶靠离泊方案进行细化,并对单艘趸船制定了8种靠泊方案(图1),即同时停靠2~5艘船舶。测试人员先后用了2个全天和5个半天时间对各靠泊方案进行具体操作测试,对各阶段操作历时进行记录。

图1 靠泊方案

2.2 测试情况

1)安检时间:每日安检时间段为8:30—12:00、15:00—18:00。

2)每组船舶停靠趸船安检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为通知船舶移泊到靠外档第1艘船舶泊妥;第2阶段为第1艘船舶泊妥到安检人员开始登船(靠外档第2艘船舶泊妥);第3阶段为安检人员登船进行安检到靠外档最后1艘船舶安检结束;第4阶段为外档最后1艘船舶安检结束通知船舶离泊到外挡全部驶离趸船水域。各方案的测试数据见表1。

表1 船舶停靠趸船安检各方案测试数据

方案5~8内档船舶靠离泊过程不受外档船舶影响,即在外档船舶靠离泊的同时内档船舶可以进行安检作业。

2.3 测试分析

2.3.1耗时

1)第1艘船舶的靠泊耗时约48 min。主要受到船员值守、船长驾驶技术、船舶周边通航环境、靠离泊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2艘船舶泊妥的时间间隔约14 min。

3)安检人员登船安检每艘船安检耗时约24 min。

4)从通知船舶离泊到船舶驶出趸船水域单船舶离泊耗时约7 min。

5)2组船舶调集的间隔时间为30~40 min。并靠2艘及以上船舶时,为保障船舶靠泊安全,安检人员须在并靠的第2艘船舶泊妥后才能上船安检。

2.3.2靠泊方案

1)方案1~4和方案5~8的主要差别在于趸船内档是否停船。内档船舶是每组船舶中最后进行安检的,在进行内档船舶安检时,该组外档船舶进行离泊操作后可以调集下组船舶在趸船外档停靠。即方案5~8较方案1~4可缩短约24 min船舶调集时间(为单船的登船安检耗时)。

2)安检人员登船安检都是在外档第2艘船舶泊妥后开始的,即各方案中第1、2阶段合计耗时约62 min。

3)第3阶段安检人员登船安检每艘船安检耗时约24 min。

4)第4阶段安检人员主要从外档向外按顺序安检,可得出单船离泊耗时约7 min。

5)第4阶段安检人员可尽量先对最外档船舶进行安检,最外档船舶安检完毕后立即离泊,这样可缩短整体离泊耗时,理想状态下,外档船舶安检完毕时,只有2艘船舶未离泊,即各方案中整体离泊耗时约为14 min。

2.3.3趸船靠检操作参考

1)若安检时间为8:30—12:00、15:00—18:00时,分别在7:30和14:00通知船舶停靠趸船,每工作日可完成13~15艘船舶安检任务。

8:30—12:00可完成7~8艘船安检。在早上8:30前按方案8调集4艘船停靠趸船,安检人员从最外档船舶开始安检,待第一艘船安检完成离泊后,通知下一组待检船舶做好靠泊准备,根据安检进展情况,下一组可按方案6或方案7停靠。

15:00—18:00可完成6~7艘船安检。在15:00前按方案6调集3艘船停靠趸船,安检人员从最外档船舶开始安检,待第1艘船安检完成离泊后,通知下一组待检船舶做好靠泊准备,根据安检进展情况,下一组可按方案6或方案7停靠。

2)若安检时间为8:30—18:00时,7:30开始通知船舶停靠趸船,每工作日可完成20艘船舶安检任务。

在早上8:30前按方案7调集4艘船停靠趸船,安检人员从最外档船舶开始安检。之后每组都按照方案7连续进行停靠,安检人员尽量从最外档船舶开始安检,待最外档船舶安检完成离泊后,通知下一组船舶做好靠泊准备。

3 结语

1)趸船内档靠船可以缩短单船平均耗时,但内档靠检受到可旋回水域面积的限制;随着外档停靠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多,单船平均耗时先降低后增高。试验表明,内档靠泊1艘待检船+外档靠泊2艘待检船、内档靠泊1艘待检船+外档靠泊3艘待检船这2种方案更能兼顾船舶操纵限制、旋回水域限制、靠检基地趸船自身安全的要求。故推荐方案6和7。

2)安检人员的检查顺序对单船平均耗时有影响,从最外档开始安检使船舶停靠时间更短。靠检需要考虑靠检基地趸船安全因素、船舶操纵困难程度,即趸船靠泊能力有限、旋回水域有限,安全风险随靠泊船舶数量增多而加大。

猜你喜欢

过闸锚地系泊
基于CFD方法的系泊状态FSO舵载荷计算
长江江苏段港口锚地现状及发展建议
天津港船舶定线制与优化锚地规划的思考
江苏内河航道船舶优先过闸现状与经验
三峡船舶过闸计划的智能编制与优化
IACS UR A2和OCIMF MEG4对系泊配置要求的对比分析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六、七、八号锚地启用
SPAR平台张紧式与半张紧式系泊性能比较
系泊系统的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