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术中护理配合技巧
2020-02-26蔡奉娟马田田通讯作者
蔡奉娟 马田田( 通讯作者)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 宿迁 223800)
胆总管结石是指处于胆总管内的结石,常发于胆总管下端,分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和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胆总管结石的形成多与胆道感染、胆道蛔虫和胆汁淤积有关,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而且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临床表现多为上腹绞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等,进而影响患者正常肝功能,长期不治疗或者错过治疗时间可能会造成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危及患者生命[2]。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以逆行显示胰胆管的技术,该方法因安全性高和成功率高受到各大医院青睐,本文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 手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6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0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8 例,女性患者42 例,年龄37 ~75 岁,平均年龄(58.5±4.6)岁。以上患者均经过B 超、CT 及MRCP检查后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未患有影响此次研究结果的疾病,均为自愿参加且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内镜中心护士在手术前要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病史,向患者讲述整个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并向患者介绍ERCP 术成功的患者,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监测患者俯卧位时的指脉氧要在>95%以上,心肺功能及心电图、凝血功能情况及相应检查报告,备齐手术所需物品、药品、治疗附件及仪器能处于备用状态。取下假牙及配饰,禁食水,右上肢留置静脉留置针一枚。
1.2.2 术中配合护理 护士核对患者身份及手术信息,协助患者取左俯卧位,戴好咬口,医师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降段十二指肠乳头处,医生将切开刀插入乳头开口处并调整刀头至11 点~12 点钟的方向,护士根据医师要求送入试探性的轻柔插入导丝,,当阻力较大时可适当调整方向,导丝有落空感时可继续插入,直到进行胆总管。待导丝至合适位置后缓慢注入碘海醇行胆管造影,注射前要将造影管内空气排尽,以免影响造影效果。借助胆总管显影确定胆道形态和结石大小、数量及位置。缓慢回退切开刀,并调整好切开刀的方向,护士需要注意切开刀钢丝松弛度,太紧会导致切开刀无法前进,出现局部电凝现象,出现出血进和穿孔等现象;乳头切开后配合医生根据结石量分次取石头完成手术,对于细小的结石可直接采用取石球囊拉出,而体积较大的岩石则进行机械碎石后使用球囊拉出,最后放置鼻胆管进行胆汁引流[3]。引流管放置于正确位置回抽见胆汁并妥善固定。手术过程中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抚和心理暗示,同时护理人员要熟悉主刀医生的操作步骤和意图,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谨防患者身体出现意外状况,为患者营造安全的手术环境。
1.2.3 术后护理 在患者完成手术后,护士和医生帮助搬运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告诉患者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心电监测、氧气吸入,监测患者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和排尿情况,关注患者有无发热、腹痛症状,预防患者出现胰腺炎。另外也要注重对引流管的管理,引流管放置于正确位置并妥善固定,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和无菌,记录引流物颜色及引流量。
2.结果
在接受ERCP 手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插管成功,发现大小不等的石头。其中一次手术成功患者有96 例,二次手术患者3 例,仅有1 例患者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有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见表,经治疗好转出院。
表 100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讨论
胆总管结石常常因为无法尽快排除,引发胆总管梗阻,进而出现腹痛腹泻、胆道感染等一些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ERCP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方法虽然手术创伤小、恢复速度快,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术中护理配合不当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术中配合和护理能提高ERCP 手术安全性,通过本次研究也可看出,通过医生护士的熟练操作及默契配合,手术成功率高,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的几率很低,患者可尽早恢复出院,此外还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理水平,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取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成功率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创伤小、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