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活动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2-26张多兰张丽君
张多兰 张丽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呼吸衰竭主要指的是患者生理与病理等发生相关改变而表现出的临床综合征,其中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1]。早期康复活动通过训练患者的残余机能,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疾病的康复速度[2]。本文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86 例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观察研究,探讨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早期康复活动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86 例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对观察组43 例与照组43 例。观察组患者男性24 例,女性19 例,年龄38 ~79 岁,平均66.28±4.53 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6 例,女性17 例,年龄36 ~78 岁,平均65.36±4.24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呼吸衰竭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干预,主要护理方式如下:
(1)协助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卧位为宜,若患者伴有昏迷症状,应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其呼吸道分泌物对气管造成堵塞。若患者伴有痰液,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可用手掌沿患者支气管走向叩击胸壁,若患者需机械通气,医护人员应保证患者气管有效湿化,并使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以防其脱落。护理人员应实时对呼吸机的参数进行监测与记录,仔细查看是否出现人工气道堵塞、管路衔接松脱、皮下气肿、通气过度和不足等现象。
(2)医护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活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量活动,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将患者的床头逐渐抬升到65°,每日帮助患者清洁皮肤,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适量活动,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进行上肢恬动,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指导患者进行抬腿训练,每日2 ~3 次,协助患者在床边保持站立5min。
(3)呼吸衰竭的治疗周期漫长,患者会由于焦虑、紧张等产生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主动为患者讲解治愈的成功案例等,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接受疾病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其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具体方式如下:(1)显效: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神经精神障碍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神经精神障碍有一定的好转。(3)无效: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精神障碍依然存在。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康复效果比较[n(%)]
3.讨论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昏睡、紫绀、喘息、呼吸困难、神经精神障碍与抽搐等方面[3]。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且进展非常快[4]。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早期康复活动干预作为一种有效的呼吸衰竭干预方式,其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与制定针对性的早期康复活动计划等方面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身体的康复。
本文通过我院收治的86 例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干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表示,早期康复活动有利于提高重症监护病房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