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创伤后及内固定相关骨感染效果观察
2020-02-26邵芳陈伟通讯作者
邵芳 陈伟( 通讯作者)
(重庆市奉节县人民医院骨科 重庆 404600)
创伤、骨科内固定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创伤后骨感染,骨感染治疗措施包括清创后对局部组织保持持续高浓度抗生素,清创+全身抗生素治疗骨感染后具有疗效,但全身给药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无法达到有效抗菌浓度,影响治疗效效果,可能导致手术治疗失败,存在复发风险[1-2]。有研究表明局部应用抗生素缓释系统可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药效持续,血药浓度较低,且全身药物的毒副作用较低,克服了全身给药不良反应的弊端[3]。文章纳入我院于2017.6 月-2018.6 月间收治的60 例创伤后及内固定相关感染的患者,分析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创伤后及内固定相关感染的患者60 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年龄范围在20 ~65 岁,平均为(43.7±5.1)岁;对照组中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龄范围在21 ~67 岁,平均为(44.4±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参与本项实验研究的受试者或家属均在获悉操作程序和潜在的不适和风险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临床表现显示出局部组织表现为红肿热痛症状、体温升高。
排除标准:排除骨折不愈合的患者;排除血源性骨髓炎的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骨缺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骨水泥(庆大霉素+万古霉素5 克),治疗措施:手术分为两期进行,1 期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死腔,放置负压引流,大概6 ~8 周感染控制后二期行自体髂骨植骨术。
对照组给予敏感抗菌药物静脉注射,治疗6 周,术后放置引流管,时间一般为48 ~72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骨腔、骨折愈合用时,比较两组再次手术率、感染清除率、骨折愈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估两组骨腔、骨折愈合用时
观察组骨腔、骨折愈合用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骨腔、骨折愈合用时(±s,月)
表1 比较两组骨腔、骨折愈合用时(±s,月)
组别 n 骨腔愈合 骨折愈合观察组 30 2.20±0.05 3.14±0.35对照组 30 3.15±0.10 4.19±0.10 t 46.540 15.799 P 0.000 0.000
2.2 评估两组再次手术率、感染清除率、骨折愈合率
观察组患者再次手术率低于对照组,感染清除率、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评估两组再次手术率、感染清除率、骨折愈合率[n(%)]
3.讨论
创伤性及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发生后处理难度较高,临床治疗多主张清创后填充死腔后使用高浓度抗菌药,抗生素缓释系统是针对创伤性及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新型治疗方法,该治疗措施的应用优势指可提高局部高药物浓度,操作难度不高且护理方便[4]。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骨腔、骨折愈合用时、再次手术率低;感染清除率、骨折愈合率均高,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缓释系统,抗生素植入体内24 小时内周围抗生素浓度最高,后呈断崖式下降,可持续释放28 天。骨水泥植入体内8 周后可在其周围形成生物膜,可有效阻止肉芽组织长入,消灭死腔,同时可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促进植入腔内的自体骨成骨,可修复10 厘米以上的骨缺损。万古霉素可抑制细菌的细胞壁蛋白合成,抑制细菌粘附于界面组织内,可阻止蛋白膜形成,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且性能相对稳定,杀伤力强大。而庆大霉素可有效破坏细胞胞浆膜完整性,对各类革兰阴性杆菌杀伤力强,局部联合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获得更广的抗菌谱,降低全身联合使用抗生素带来的不良反应[5-6]。但临床实际治疗中需注意如下事项:大部分伤口经多次换药即可痊愈,考虑可能与机体排异反应有关,影响伤口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可能与残存感染有关,内置物影响病灶导致渗出液无法彻底排出。
综上所述,创伤后及内固定相关骨感染采用抗生素缓释系统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