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弥漫性疾病普通CT 和高分辨率CT 诊断价值对比
2020-02-26周韬
周韬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放射科 四川 自贡 643000)
肺弥漫性疾病临床发生率较高,患者肺小叶、肺部边缘、终末细支气管会产生细胞浸润症状,全肺均会受到累及[1]。当前临床主要采取影像学方法进行肺弥漫性疾病诊断,其中CT 应用最为广泛。部分学者[2]认为,在肺弥漫性疾病诊断中相对于常规CT,高分辨率CT 诊断效果更好。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收治肺弥漫性疾病患者144 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 年1 月-2019 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疗,分别为其开展高分辨率CT、常规CT 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收治肺弥漫性疾病患者144 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 年1 月-2019 年6 月在我院接受诊疗。纳入标准:具有正常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恶性心律失常者。其中包括女63 例、男81 例;年龄范围35 ~70 岁,平均(53.4±5.7)岁。
1.2 方法
选择16 排西门子螺旋CT 机进行常规CT 扫描,图像重建采用标准算法。高分辨率CT 扫描从肺尖扫描至肺底,矩阵512×512,层厚1 ~1.5mm,扫描时间<2s。肺窗窗位670UH,肺窗窗宽1500UH,显示野15 ~25cm。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不同CT 检查影像学结果。(2)统计疾病种类。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疾病种类
144 例患者中24 例间质性肺水肿,64 例肺纤维化,40 例小叶肺气肿,16 例支气管肺炎。
2.2 影像学结果对比
高分辨率CT 磨玻璃影检出率38.9%、肺纤维化检出率23.6%、结节影检出率27.8%、支气管扩张检出率20.8%,显著优于常规CT 的27.8%、16.7%、21.5%、15.3%(P<0.05)。见表。
表 不同CT 检查结果对比[n(%)]
3.讨论
肺弥漫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肺叶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线条、结节或网格状影。当前有超过200 余种肺弥漫性疾病,但通常具有相似影像学表现。因分辨率限制,X 线检查难以获得肺部影像信息,诊断效果不佳[3]。相对于常规CT,高分辨率CT空间分辨率更高、层厚更薄,能够有效定位小叶弥漫性病变。临床研究显示,肺间质增厚和炎症、肿瘤、肉芽肿存在密切关系。有学者对比CT 结果和病理结果,发现肺小叶范围内间隔间质和轴心间质导致小叶内间质增厚征象,可呈结节、光滑、不规则状,多合并胸膜增厚[4]。
肺泡壁间质病变可出现疾病活动期表现,形成磨玻璃密度影像,对激素较为敏感。肺泡壁间质病变为轻度增厚,可见磨玻璃密度影。在高分辨率CT 中广泛性肺纤维化呈蜂窝状改变,可见几毫米至几厘米的囊状气腔。支气管受纤维组织牵引发展为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段和亚段支气管受累[5]。肺内间质增生和细支气管周围间质增生引发胸膜下线,影像呈线形,和胸膜平行[6]。血管和小气道疾病引发肺组织不均匀灌注,在高分辨率CT 下表现为马赛克样灌注。高分辨率CT 应用迭代重建算法,具体划分处理过程为若干次迭代,并将投影数据和每一次迭代数据对比,逐次改善图像,提升信噪比和图像平滑度[7]。临床学者选择80例患者,分别为其进行常规CT、高分辨率CT 检查,结果显示高分辨率CT 诊断结节位置、大小、密度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CT。
本研究中,144 例患者24 例间质性肺水肿,64 例肺纤维化,40 例小叶肺气肿,16 例支气管肺炎。高分辨率CT 磨玻璃影检出率38.9%、肺纤维化检出率23.6%、结节影检出率27.8%、支气管扩张检出率20.8%,显著优于常规CT 的27.8%、16.7%、21.5%、15.3%(P< 0.05)。
综上所述,在肺弥漫性疾病诊断中应用高分辨率CT,可明显提升诊断效果,为临床开展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