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城地区乡村空间文化景观分析与再造

2020-02-25贾雷丹张文瑞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景观

贾雷丹 张文瑞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以乡村田园综合体为依托,对运城地区传统文化及新时代景观元素进行简要分析。以贾村苹果示范区为例分析文化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乡村现有的经济、文化、物质条件,以农耕为主体,充分挖掘该地域空间独特的农耕文化、果文化、笑文化、后土文化等综合体景观文化價值。通过进行文化景观再规划,为运城地区的乡村空间文化景观提供样板及支持。

关键词:文化景观;传统特色;果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04-0051-04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 pastoral complex,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landscape elements of the new era in Yuncheng, taking Jiacun village's apple demonstration are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ltural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economic, cultural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villages, it takes agriculture as the main body, and fully excavates the complex landscape cultural values of the unique agricultural culture, fruit culture, laughing culture and post-soil culture in this region. Through the re-planning of cultural landscape, it provides the model and support for the rural spatial cultural landscape in Yuncheng area.

Keywords: cultural landscape; traditional features; apple culture

引言

运城古称河东,地处晋南盆地,位于秦、晋、豫三省交汇的黄河金三角流域,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摇篮,后因盐运而得运城之名。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后稷稼穑是运城农业文明悠久历史的真实写照。以农业为重要经济的运城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河东文明,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及经验,更为我们今天的现代化新型农业园区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样板及支持。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运城作为山西省农业的重点地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至2018年下旬,国家正式批准万荣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

1 运城地区文化景观分析

1.1 区位现状分析

运城地区属盆地地形,其农业主要集中在盆地内部及盆地与黄河的交汇处,基本农田面积占到了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六。农业集中区的形态造就了该地区农村人口聚集的大、聚、稠的特点,是国家重要的农业集聚区。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乡村景象一片繁荣。当前农村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主要以粮、棉、果等种类为主。

1.2 乡村文化景观的来源

“文化景观是一个人们可感知的区域,其特征由自然、人地或人际活动所形成”。乡村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的,因其不同耕作方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形成了丰富的乡村景观文化,运城地区地处黄河金三角流域,先天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农耕文化,后土文化等传统文化,造就了河东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景观风貌。

1.3 文化景观应用现状

运城市是华夏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人类远古文化,农耕源头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宗教信仰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为代表的河东文化千百年来始终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进程。关帝庙、舜帝陵、后土祠、中华宰相村等著名文化景区均分布在不同种植种类的乡村地区。受文化,传统,景区的影响,这类地区的乡村空间景观与景区相连接,空间内格局划分、建筑小品,装饰造型、民俗场地等内容丰富,具有当地特色及空间代表性。当前地区提出乡风文明建设,在村庄内宣传公示,并每年评选各级标兵活动。将“忠义仁勇、诚实守信”的关公文化,舜帝的德孝文化,裴氏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相结合,以唤醒运城人民的传统文化基因。

2 贾村示范区文化景观特性分析

2.1 区位简介

贾村苹果示范园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万荣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209国道沿线,是全县苹果生产核心区,观光板块占地230公顷。黄土高原的峨嵋岭经济带,北纬35°,产区海拔600-800米,日照长,温差大,土壤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境内没有化工企业,全乡北赵引黄渠系总里程达210公里,全区实现水浇地全覆盖,是该区域内苹果生产最适宜栽培的最佳生态区。

2.2 示范区文化特性分析

区域内传统农耕文化气息厚重,原始的耕作器具,农耕方式,丰收庆典等生产生活方式内容丰富。田间耕作衍生的万荣笑文化,丰收庆典的锣鼓,祭祀气息厚重的饮食文化及节庆手工制品;主题鲜明的文化果、健康果、订单订购果、维C金果四大系列,同 “晋魁”、“关公”、“万荣笑话”等系列文化果,正在推行的乡风文明建设等共同构成了示范区独特的文化体系。

2.3 问题分析

(1)道路分析

公园将村庄与园区的主干道路分开划分,且道路间距不足,一定程度造成了空间主次不分,作为国家新型农业示范区,园区内整体特色不清晰,在入口处,景观步道,景观节点,特色雕塑等景观体系中,特色文化景观表现不足,将园区作为了一个独立的观光体系,与村庄相割裂,只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丢失了村庄内最为质朴的文化景观特色风貌,村与园的关系被迫割裂,这同时也导致了园村相连的道路中生活垃圾倾倒,原有景观树种保护不足等固有问题继续遗留(如图1),最为严重的是失去了人气,割裂了果园与人的联系,文化似乎不为存在。

(2)地形分析

对于地形的研究不全面,园内高低不平的多层次地形不明确,从园区入口至村庄的入口,三个变换的台阶式地形的空间资源完全被遗弃,空间层次单调。遗留水道、渠系等均荒废,(如图2)在不具备耕种条件下,未能有效利用紧张的农业用地,失去了后土祭祀文化,黄河根祖文化等在文化景观中再塑造的机会。

(3)文化主题分析

以木构为主的景观设计主题,在经济上造价高,建筑空间内部狭小,维修成本高,易受腐蚀,(如图3)未利用原有遗留下来的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及村牌等,大拆大建,造成了对石材、木料、土方等的浪费,失去了传统景观特色,不符合当地现状。植物作为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将行道树,景观步道的树种全部采用新引进的红叶李,竹子等,创造了新的景观植物体系,同时也丢失了当地传统空间记忆,削弱了植物在作为文化景观设计中的组成部分,对于果文化,农耕文化、后土文化等内容丰富的当地传统特色及丰厚的民风民俗,简单用单个雕塑,壁画等的表达,都有涉猎却无完整的脉络体系,且落后的造型设计,工艺等,造成了后期维护困难的现状。

广场中心区域,平面式的设计及铺装,空间层次单调,结构单一。观景台的设置与设计突兀,完全与园区无关的建筑设计元素(如图4),在园区内主要景观节点的表现,未能体现当地传统集会的文化氛围。广场入口与四周,单独的苹果与耕种文化雕塑,片面的将景观小品强硬的融入广场之中,未考虑防雨,休息等实质的功能,不具备文化广场最基础的文化脉络的展示。

3 示范区文化景观的再规划

3.1 再规划的目标

经过对原有地形、道路、主题等园区内文化景观的重构,再发掘当地农耕文化、果文化等的文化元素,以明确示范园区内观光体验板块内文化景观骨架结构。规划的主次干道、景观步道、文化广场、景观小品等对于当地特色,对于万荣苹果的发展历史、果品、包装、荣誉、农机具等的展示,对于娱乐、劳作、逃避、审美等的体验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3.2 文化景观体系再规划

(1)道路再规划

明确空间主次,以苹果主题公园主干道为村园主要道路,设置园区文化景观主轴,在园区主干道的视觉节点中,以苹果赋为开篇,详细介绍园区农耕根源的“土性”、富有拼搏精神的艰苦奋斗、国家和当地的支持及取得的成绩等,重现园区内深厚的农耕文化及果文化的历史证明。在主干道与万荣县国家示范区主轴王开线相接,展示示范区内万亩果园风光及园区中现代化农业密集的冷藏库,合作社,交易景象等的“果文化”风光。将村庄与园区的部分,作为文化景观体系中的一个整体部分,连接村庄内部道路体系。重新规划公共生态游憩空间,重视路旁、宅旁及庭院绿化,设置休憩空间,解决空间内部结构不健全的问题,并将其融入空间景观体系中。保护传统建筑、舞台、池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遗留景观,参考当地县志中的记载,重点保护,适当改造,激发空间活力,构建村与园的景观文脉体系和田园综合体的完整性。

(2)地形再规划

在园区内分区划分,利用传统及引进的植物、景观小品等,进行阶梯划分,明确空间层次,创造独具特色的大地景观。结合园区内部遗留的古水道,因地、因时制宜,弥补空间环境景观缺陷,种植运城市特色花种月季,菊花及引进外来樱花、芙蓉等,结合高差地形,形成与园区传统景观相结合的大地景观特色。利用旧有黄河渠系的剩余空间,结合园区已建体系,以渠坡为脉络,花、草、树、图相结合,以当地快乐苹果、后土祭祀场景、万荣笑文化为题材,在原有以点为基础的景观脉络上,构建完整富有风格的河东地区空间文化景观。以地形、古水道、渠系为体系,提升该地区紧张的土地空间利用率,发挥其最大的经济及景观效益。

(3)文化主题植物与广场的再规划

改造原有的木构主题,融入秋风楼,鹳雀楼等区域内的历史木构建筑特色。结合当地的传统建造方式与施工工艺,采用大量加固,翻新,少数新建等的方式,保护遗留的传统建筑。在植物体系的再规划中,适当引入适宜的景观树种同时也要结合传统乡土树种。柿子、葡萄、李子等乡土气息浓厚的新树种,作为行道树,再设计之后的长廊及林荫小道是景观化、乡土化等的综合体,在村庄与园区的连接道路中,保护原有乡土树种,在次干道的进村道路中,还原传统梧桐树,重新唤醒传统空间记忆,统筹地展示当地的传统景观文化体系。

规划以苹果广场为中心,将博览馆与观景平台相结合,以当地传统的四合院式的特色,设立博览馆观景平台,通过文字、图片、人机交互等展示区域内传统果业文化、现代果业新技术、未来新型农业技术等,营造景观平台,博览王开线周边大地景观,中心为集会广场,苹果雕塑及后土文化的剪纸雕塑,是广场的纪念象征,构成空间内浓厚的文化景观脉络及村民们共同的空间文化记忆。

3.3 文化小品的再设计

景观小品是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支撑,应当以园区内不同層次的空间体系为基础,以分区划分的功能为脉络,结合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及苹果主题,贯穿空间景观体系。在广场中的小品以苹果文化为主,挖掘笑话果、善果、专用果中各自的景观特点,运用当地著名的木质拼接的建筑手法,进行景观小品的再设计;在渠系及古河道体系中,以当地柿饼,花馍、耕具等传统农耕文化为题材,运用原生材料与新材料相结合,构建文化景观的长篇叙事;在村庄舞台,广场入口、道路交叉口,充分利用空间条件,将后土黄河祭祀文化与壁画,雕塑等相结合(如图5),连接园区内各分区节点,结合当地乡风文明建设的现有条件,将“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等情节作为展示内容,设置景观步道的文化长廊。

4 结束语

贾村示范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物,是为改变现行园区内低迷的经济状况,也是为未来建设先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的重要规划,应当通过县志,走访,体验等充分挖掘地区丰厚的农耕文化、果文化、后土文化。结合现代新文化、新技术、新材料,在有限的经费及空间内,为服务当地生产生活,为文化景观的后天形成进行深入的再创造,也为运城地区未来广大乡村空间文化景观的创造提供优秀的典范。

参考文献:

[1]刘佳音.风景园林学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J].农业工程,2019,9(06):126-129.

[2]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运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公告[N].运城日报,2013-03-23(003).

[3]王琦琪.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力量——访山西运城市委书记刘志宏[J].农村工作通讯,2019(08):18-19.

[4]刘雷,牛任远,郑嫣然,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大地景观设计手法[J/OL].浙江农业科学,2019(09):1623-1627+1630.

[5]林箐.乡村景观的价值与可持续发展途径[J].风景园林,2016(08):27-37.

[6]张宇翔.美丽乡村背景下运城地区乡村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7]李长青.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融入与体现[J].中国园艺文摘,2018,34(06):177-178.

[8]王丽芳.运城根祖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2007(01):67-68.

猜你喜欢

文化景观
城市化视域下的中国佛教文化景观研究
隐逸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其更新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情感休闲文化与当代文学思潮
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探析
新老校区文化景观传承研究
从乡土景观视角看新农村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