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提升大学生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之途径

2020-02-25贾甲麟李梦茹

法制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群体性大学生能力

贾甲麟 李梦茹

【内容摘要】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至关重要。大学生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在处置过程中发挥着正确的导向引领和中心思想沟通传达作用,在善后阶段发挥着心理安抚和经验总结作用。所以高校培养大学生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在处置事件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 键 词】应对能力;高校教育;大学生群体性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20)02-0048-02

作 者 简 介:贾甲麟(1987-),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学生管理中队长,研究方向:警校学生管理、司法警务;李梦茹(1990-),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助教,学生管理中队长,研究方向:学生管理与警察职业教育。

当前社会群体性事件频发,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通常从群体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社会运动(Social Movements)、社会冲突(Social Conflicts)以及大范围紧急事件(Mass Emergency)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在我国,群体性事件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学者主要从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不同群体之间的博弈、情境的分析和处置等领域进行研究,而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更是其中的热门领域。

大学生作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者,被动受害者和后果承担者,如果只是消极地跟风、盲从和受害,只是担当被处置者的角色,是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形象和特点的,也不利于事件的科学处置。高校应对群体性事件时,应转变高校管理者与事件中大学生始终处于对立关系的思路,发挥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完成从被处置者到事件处置者或处置协力者的角色转变。

一、夯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老树在网络开出新花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治观念的经济化、道德观念的利益化、纪律观念的自由化和法制观念的淡薄化等社会现象,对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但社会经验不足、尚欠分析判断能力的大学生群体产生了较大的思想扰动和心理冲击。所以,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修養是一切活动的根基。[1]

(一)运用新媒体平台

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新媒体蓬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才能被更好的学习吸收。所以,让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教育各取所需完美融合,既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环境,又充分发挥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最终实现更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各种新媒体的使用,是一种隐性教育,不需要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无计划、间接、内隐的教学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将教育渗透到生活的点滴之中。[2]

(二)转变施教主体

在网络传播如此迅速的背景下,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侵蚀很大,要加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辨别和应对,各种新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让老师来运营与管理这些平台,会使学生有“上课的感觉”而让效果大打折扣。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老师要把教育者的主体让渡给学生,由思想成熟,信仰坚定的同学代替老师来管理平台,发布学习材料,将教育目的隐藏在看似与课程无关其实一脉相承的碎片化网文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形式渗透式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使大学生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

二、擦亮眼睛,准确认知识别群体性事件

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对于客观的事物的构成、性质及与周围事物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把握能力。

大学生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识别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判断力,即对高校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判断,这是否是高校群体性事件,事件的起因是什么,事件的根源在哪里,事件的核心人物是谁,核心人物具有哪些特质和能力等。其次是辨别力,即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自己是规避风险还是应对处置,正确避险的方法和路径是什么,应对处置的关键点在哪里等等。最后是学习能力,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经验总结能力以及事件发生后的学习反思能力,为日后的预防和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积累经验。[3]

高校可以采取开设《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置》相关课程、群体性事件应对模拟演练、群体性事件处置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群体性事件应对与处置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群体性事件的认知能力、应对意识与防范技能。通过心理素质和安全知识教育训练,训练大学生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良好的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耐挫能力和处置能力。

三、反客为主,学生成为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主体

高校是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大学生组成的有机共同体和地域单元,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有效的介入到学校发展和建设的全过程是应有之义,在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过程中亦应发挥主人翁和主力军的作用。[4]高校教育学生成为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新主体,必须着重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一)柔性处置能力

柔性处置是相对于校方以“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处置而提出来的。高校群体性事件中学生对于学校管理者多怀有抵触心理,柔性处置“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处置主体,具有方式的灵活性和方法多样性,能够防止学生与校方在事件中“硬碰硬”的接触。柔性处置是一种非强制的方式,不依靠外力,参与群体性事件应对的学生通过对身旁同学和朋友的积极的引导,有效调动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同时平等主体间的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口,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平息事件。

1.培养班团信息员

每班培养两名班团信息员,一明一暗相互依托配合,负责校园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调动其他同学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保证活动大方向的正确性,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良好秩序。班团信息员定期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发挥其宣传作用,帮助同学自觉树立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人人有责”的意识。尤其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时,班团信息员要将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事件以及敏感的社会问题和现象等,及时予以报送和反馈,做到预知预判、提前准备。

2.正确运用“意见领袖”能力

“意见领袖”对于舆论信息的传播和筛选影响巨大,说他是舆论信息过滤放大器一点也为过,舆论信息如果想快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多半需经历“意见领袖”的背书过程。[5]在大学校园这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里,“师兄说”或“老乡说”对于缺乏信息来源和选择处理信息能力较低的学生仍然影响很大。在高校群体性事件中,“意见领袖”往往能够发挥领导身处事件激流中的迷途学生选择站队的作用。

“意见领袖”具有对舆论信息筛选加工的微观功能、引导大学生对群体性事件认知和态度的中观功能、控制高校群体性事件发展方向的宏观功能。发掘并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听从学校指引、理论储备丰富、具有学生威信、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能够影响学生思想的“意见领袖”是非常重要的。

3.班干团干危机公关

班干团干作为高校管理中最基层的践行者,也是联系学生个体最多,数量最庞大,影响力最强的群体,能够有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管。班干团干相较于辅导员和老师更加深入本班学生的生活和了解同学的思想动态,并能广泛覆盖、及时发现、第一时间反馈,是敏锐感知学生动态的重要抓手。[6]班干团干以其独有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优势,也能成为控制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战力。所以必须以班干团干为依托建立具有对诱发因素实时监控、群体性事件及时上报、事件发生第一时间处置的主战场。

(二)应急处突能力

大学生必须增强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敏锐嗅觉,并且要未雨绸缪,学习掌握应对处置的技能。同时关心身边同学的情况,关注他们的情绪波动和确实存在问题,及时展开高效地、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導也是必备的应急处突能力。

1.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

许多学生步入大学校园时间不长,社会经验和处突能力还未得到充分锻炼,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往往不知所措。因此,每个学生都要提升自己面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危机意识,能预警事件的来临,也能在事件发生时快速反应和判断。

2.培养学生干预现场的能力

发生高校群体性事件,在场的学生要迅速收

集现场信息,判明自己目前所处的境况,能够处置的快速做出先期反应,能力范围外的先保证自身安全,并向学校汇报情况。学生应该锻炼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高校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与主事者沟通,了解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平常所学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处理,把握住最佳处理时机,采用高效有力的手段将事件平息下去,把影响降到最低。

(三)运用法律能力

在高校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中,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普法宣传和及时引导方面,如果事件的爆发不可控制,高校就必须积极面对、正确判断、及时处置。在处置过程中,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可以让他们有效投入到普及法律知识和组织协商、调解方面的活动,及时到来的法律参考意见帮助双方消去脾气、理性分析。有法律知识的学生还可以充当传话筒,对双方的诉求进行法律加工,避免双方因沟通不畅剑拔弩张,引导双方拨云见日认清事实。

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或参与者的理性一面也为有法律知识的学生提供了斡旋的机会。如果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或参与者选择事先征求或事后咨询懂法学生建议,有法律知识的学生就可以把握住机会化解事件,即使不能全胜,也能够帮助组织者或参与者选择合法途径和保持理性,及时止损。[7]

四、结语

高校学生有效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符合事件的发展规律,是一种科学的应对,积极的应对,高效的应对,但是在笔者日常的涉猎当中罕见相关的系统性研究。本文成稿仓促,完全是笔者平日管理学生时的所思所感,疏漏难免,故全当引玉之砖,希望能够开辟一条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继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动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

[2]徐利颖.“微思政”在应对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比较优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

[3]何静.大学生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认知能力及应对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4]杨雪.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爆发原因及其治理路径[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5]廖志谋.论我国对外地方形象树立的媒介传播策略[J].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

[6]李金韦.浅论高校突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及应急处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

[7]何广材,等.法学专业学生参与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状况探究[J].价值工程,2016.

猜你喜欢

群体性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