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馋经(十一)
2020-02-25欧式林
欧式林
白云山上说豆浆
活到这把年纪,毕竟明白人生没有魔法,只有日常生活。日常生活里,最日常的是一日三餐吧。有人统计过,如果活75岁到80岁,人一生要吃掉大约25吨食物,喝掉3.5万升液体。这装满十几辆卡车和罐子车的食物与液体里,最日常的又是什么呢?华夏地广人多,食性千差万别,恐怕难有统一答案。这些天在梧州访友,来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为之写下“苍梧白云远,烟水洞庭深”的白云山,这终极问题居然有了个自以为是的答案。一个广西人的日常生活里,很日常的应该是一碗豆浆吧。
让人开了脑洞的是白云山上的冰泉豆浆馆。这家民国时创建,历80多年历史沧桑的豆浆馆,门前立着块石头,上书“冰井泉香”,道尽梧州人与豆浆的缘分。冰井泉说的是浸泡黄豆使用的冰泉井水。冰泉豆浆这道人间美食,正是拜这得天独厚的冰泉井水所赐。馆子里喝着豆浆,听朋友说这冰泉井不是现代人杜撰的古代故事,是真实存在的,井边曾有座叫冰井寺的古寺,在梧州二中校园里。
冰井寺已消失在时光河流里,只是个遗址。梧州二中早些年搬离河东,也只是个旧址了。两天前路过万秀区的阜民路,无端地想起冰泉井来,手机里打开百度地图,寻路找过去。在一个旧址里寻觅一个遗址,就像在梦里穿越到更久远的梦,蛮有些四顾茫茫、不知人间何世的感觉。几番打听,找到了冰井寺的约莫所在。说是约莫,因为冰井无踪无迹,只是站在可能的故地上发思古之幽情罢了。
冰井无言,泉水为语。红尘俗世里多少事物,即便处身其中,也给人若虚若幻的不真实感,若然有点历史情怀,时光镜子里的往事也可以是那样的真切清晰。唐代开始,冰泉井就是名人逸士、诗人骚客歌咏的人间盛景。梧州地处亚热带,自古以来的梧州人不知冰雪为何物,何来冰泉这么诗意的命名呢?唐大历三年(768年),经略使元结来到梧州,在城东一口古井喝到甘美清凉的井水。元结是河南洛阳人,就喝冰水而言,是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想必是岭南的炎热放大了井水的清冷,让他喝出冰水的感觉吧。经略使大人喝罢井水,抬头远眺,视野里一座山峰耸立西江南岸,隔着江水与白云山遥遥相望。有分教,此山不但有来历,至今有图有真相,因为不管岁月如何变迁,眼下还没有搬迁。傍晚时分,山顶上晚霞缤纷,火焰般随风涌动,因此得名火焰山,乃梧州八景之一,曰火山夕焰。
火山让元结豁然来了灵感。从道家阴阳相倚、相生互化的玄妙哲理出发,基于五行相克的理论构造,结合舌头冻得发麻的感觉,倍感这冰凉的井水与对岸的火山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形成妙不可言的阴阳平衡,冰井之名非此井莫属了。立碑刻铭犹嫌不足,元结还在井边建了座寺院,称为梵王宫,与冰井相互辉映,改名为冰井寺倒是后世的事了。當年的冰井,井旁有元结作的《冰泉铭》,铭文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彼清泉,甘寒可凝。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后生。”
元结之后,历代题咏西江流水般绵绵不绝,尤其喜欢苏东坡的《冰井》。苏轼被贬海南儋州,乘船经过梧州时,听船家提到冰井,便特意过去旅游一番,写下这首五律诗描述所见所感。冰井还在,且“源泉池中生,莹净可鉴影”。先生让一位僧人替他汲水煮茶,喝后“悠然脱尘境”,但冰井寺已经是“寺古栋宇倾,碑断苍苔冷”了。清代有位梧州府学教授叫黄裳吉的,作有《冰井泉香》一诗,读来满满中规中矩的老干体,不过其中有几句相当有趣。“为访幽岑踏径苔,寒泉相对赏心开。琼花滟滟随云起,玉液溶溶滴露来。”辞藻华丽,似有所指又似无所指,似纯情似暧昧,作为生活在礼崩乐坏、人心不古时代的读者,读着多少有些“彰厥”了。
已经做出大局面的梧州冰泉豆浆,是一位叫黄彩洲的藤县商人在1935年创制的,算来距今也不太远。豆浆与豆腐是寻常的加工食品,却有很古老且传奇的渊源故事。说是2000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每天泡黄豆磨浆,让患病的母亲恢复了健康,因此发明了豆浆。刘安在八公山上炼丹时,无意间手一抖将石膏掉进豆浆桶里,桶里发生他也未必明白的化学变化,人世间便有了豆腐。这故事在很多典籍里都有记载,且宁可信其有吧。饮水思源,饮豆浆何不如此呢?享受着一道美食,有点心肠去追根溯源,就像拿开水冲兑超市里买来的冰泉豆浆粉,比不上现磨现煮的,多少也能体会些个中真味吧。
做一碗寻常的豆浆,工艺其实很简单,黄豆浸泡后磨浆过滤,大锅里煮熟就大功告成了。冰泉豆浆不是寻常的豆浆,以醇浓、甘甜、香滑为特色,选料须是上好的广西黄豆,要求粒粒饱满,质地幼嫩无涩味,冰井水泡浸后精工细磨成乳浆,再加入广西产的榴花白糖烹熬三四个小时,直至豆浆色泽转黄,乳化变稠接近乳液的质感,才算完工。
坐在冰泉豆浆馆里喝豆浆,有种坐在液体实验室里的感觉。环视四周,外地食客都在饶有兴味地做着同样的动作:用汤匙舀起豆浆,手腕一转,让豆浆断线的珍珠般连串成排落回碗里。这就是冰泉豆浆蜚声世界的“滴珠蜜味”。冰泉豆浆是用柴火烧煮的,煮熟后还要用文火隔水再炖,蒸发部分水分,使豆浆更浓香,同时保留了豆子的自然风味。馆子里的餐桌实验除“连珠法”外,还有“滴珠法”,把豆浆滴在桌面上,观赏它屹立不倒,保持着稳定的物理形状。也有人把豆浆滴进茶水,看乳白色的珠子完整地沉下杯底。实验百花齐放,却都殊途同归,验证冰泉豆浆的看家本领:它的浓度是一般豆浆的3倍。
端上来的豆浆是两壶,一壶有糖一壶没糖,如果觉得加糖的太甜,可以冲淡喝。熬炼得如脂似乳的豆浆,一般人只能喝两三碗而已,能量大点的可以喝四碗五碗,坊间传说的最高纪录是八碗。梧州与南粤一水相连,饮食属于粤菜的分支。豆浆馆里供应的咸甜点心,都是粤式茶餐厅常见的马蹄糕、油炸芋角、煎萝卜糕、煎韭菜饺子之类,外加十几款其他烧卖。与冰泉豆浆最为配搭的,应该是是梧州本地的石磨肠粉,皮薄馅多,口感非常滑嫩。几碗豆浆下肚,吃着精美的点心,人人显得满足而幸福。到底是活在舌尖上的民族,能安慰心灵的终是人间烟火。
走出豆浆馆,漫步往白云峰顶走去。山坡上已是深秋,明朗天空下草木泛黄,霜叶在风里摇曳生姿,道不尽“云岭晴岚”的诗情画意。梧州八景中,鸳江春泛、云岭晴岚、金牛仙渡、火山夕焰等都是天地宇宙间的宏大叙事,唯有冰井泉香与舌蕾搭上界。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冰井寺的晨钟暮鼓遥远而虚渺,城市里的车水马龙与西江上汽船的鸣笛让人迷茫,还有谁会着意那些文人品味的八景或者十景呢?冰井泉香如果不是在舌尖上站稳了脚,想必也像其他美景一样被人遗忘了吧。
责任编辑 丘晓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