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效应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一、引言

节能减排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前提,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对保护世界环境与资源的承诺,也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布局的重要实施目标。当前关于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工业、建筑业、区域差异等角度,未重视发展迅猛的第三产业角度的研究。中国第三产业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在扩大规模、结构升级,进而缩减碳排放强度的可能性更优于第二产业。因此探求出一条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识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第三产业经济可持续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将中国第三产业细分为三大类行业,即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其他行业。首先,根据能源消费统计数据测算第三产业各类行业8种主要能源(煤炭、焦炭、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以及天然气)的碳排量;其次,为消除因价格因素对第三产业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本文以2000年为基期,计算历年GDP,并建立Tapio弹性脱钩模型,分析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况;然后,建立基于Kaya恒等式的脱钩—LMDI因素分解模型,针对其脱钩状况,分析中国第三产业能源CO2排放情况及分解效应;最后,通过对第三产业行业层面进行纵向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脱钩模型和LMDI因素分解模型

Tapio脱钩模型是分析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费脱钩关系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传统的脱钩模型(OECD模型)相比,Tapio脱钩模型对基期的选择更为灵活,增加了指数弹性的概念,使所研究结果更趋于稳定。本文运用扩展的Kaya恒等式LMDI因素分解法对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其理论方法是通过对整体的拆分,将总变量分解为几个效应因素进行分析,即测算碳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人口规模效应引起的碳排放变化量,分析时如果效应结果是正值,则表示对原始数据具有促进提升的作用,如果效应结果是负值,则表示具有降低削弱的作用。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各年度能源消费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根据2000—2001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来;人口、实际 GDP、产业结构数据根据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得来,其中实际 GDP 以 2000 年为基期计算。第三产业能源消费的统计分类(三大类行业)通过《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归总得出。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

从时间演变来看,2003年-2004年及2012年-2013年脱钩指标不理想,显示增长连接和扩张性负脱钩状态;其余时期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均呈弱脱钩状态,即经济增长,同时碳排放量也增长,但碳排放增加的幅度要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虽然近年来第三产业脱钩状态有向好趋势,但第三产业仍处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降低单位经济碳排放的节能减排技术还有待提高。

从行业空间差异来看,2000-2016年不同产业碳排放脱钩指数差异较大,数值分布范围较广,其中交通邮政业弹性值最大,绝对值达到0.354;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其他行业脱钩弹性较小,绝对值分别为 0.189,0.181。总体来看,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的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较强,脱钩效应不稳定,甚至在2003年、2007年、2009年和2014年出现扩张负脱钩状态,表明交通运输仓储业能源利用率较低,其行业经济增长率低于其能源碳排放增幅,导致环境压力增大;但2015年、2016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弹性指数有降低趋势,脱钩效果有所改善,表明国家颁布的“十二五”规划中培育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环保新能源交通方式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果;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及其他行业的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较低,特别是2015年后,两者都呈强脱钩的理想状态。这一现象与“十三五”节能减排目标相一致,这表明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第三产业在能源结构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商贸流通领域节能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二)第三产业碳排放LMDI分解结果分析

总体上看,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业结构对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促进作用,其中,能源强度效应是决定目前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关键影响因素;而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指数效应对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抑制作用,经济产出效应的脱钩指数均大于1,表明经济产出是抑制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最主要因素。

1.能源结构效应分析

能源结构效应,反映了能源结构变化对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正向作用。能源结构效应对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作用较小,主要原因是中国第三产业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使用比率低。除2014—2016年外,能源结构效应对碳排放脱钩的贡献都为负值,说明能源结构变化对第三产业碳排放脱钩具有促进作用,交通运输和仓储业与以金融房地产等为代表其他行业的能源结构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煤炭和柴油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降低;而2014—2016年的能源结构效应值为正,这一现象不利于第三产业碳排放脱钩理想状态发展,这可能与汽车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天然气和柴油的消费量的大幅增加有一定的关联。

由于在分析时我们假定各种能源的碳排放强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碳排放强度大的能源消费比重,提高新型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将有助于碳排放脱钩的实现。

2.能源强度效应分析

能源强度效应对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影响作用仅次于经济产出效应。能源强度下降意味着能源利用效率和相应碳排放的经济效益在提高,因此会对碳排放脱钩产生促进作用。2000—2016年能源强度效应指数均为负值,表明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第三产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的主要影响效应类型,能源强度效应对第三产业碳排放脱钩的贡献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与其他行业的能源强度效应的促进作用最大,约占总能源强度效应的90%,这是因为交通运输仓储业对能源的消费需求量大,处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考量,其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煤炭消费量大大减少,关于提高其能源利用率和发展清洁能源的措施和项目也比较多;其他行业特别是新兴行业如信息服务和软件业等能源消费量较少,经济效益较大,其能源强度效应越强;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的能源强度对碳排放与产值增加的脱钩促进作用较为稳定,对其正向作用较小。因此,转变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节能技术改进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来实现低碳发展是促进碳排放脱钩的重要措施。

3.产业结构效应分析

产业结构效应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脱钩的作用呈现先正后负的趋势。2000~2016年,其他行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脱钩一直起抑制作用,这表明以金融房地产业为代表的其他行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脱钩呈负面影响,但随着产业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优化,这种负向作用正在逐渐减小;2003~2006年期间,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的抑制作用最大,这是主要是因为在2003—2006年间交通运输仓储业的平均产值较2007年产值低出近0.65亿元,而在此期间天然气和柴油等燃料消费量大幅增加,导致交通运输仓储业的产业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碳排放脱钩的抑制作用异常突出。

2007年~2016年期间,总体上产业结构效应对第三产业碳排放脱钩促进作用显著,由于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增速放缓,交通运输与邮政仓储业的产业结构效应与总结构效应趋势一致,表明中国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对第三产业碳排放脱钩的促进作用显著,2014年、2015年、2016年产业结构效应脱钩指数分别为-1.773、-1.793、-2.602,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并已逐渐有由“增长连接”状态向“强脱钩”状态转变的趋势。

4.经济产出效应分析

过去40年里,产出经济效应始终是阻碍中国第三产业碳排放脱钩的最大不利因素,对脱钩工作产生了持续负面影响;除2007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有小幅降低外,其对应的效应脱钩指数近年来呈现出增加趋势,2000~2016年间长期呈“扩张性负脱钩”状态,此状态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存在,表明中国第三产业实现能源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也进一步说明我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性依然很强,因此为第三产业开辟一条低碳健康的经济发展道路更显得尤为迫切。

5.人口规模效应分析

人口规模效应一直对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起负向作用。在2000—2007年,人口规模指数弹性较小,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增幅很小,对脱钩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在2008—2016年间,人口规模效应的脱钩指数有所上升,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以及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使得相应的能源需求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碳排放的增加,从而使得碳排放对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脱钩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从整体来看,人口规模效应对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影响不大。

四、结论

(一)2000~2016年,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2016年,中国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量达10.09亿吨,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仓储业的能源碳排放量最大,约占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总量的70%,其他行业次之,批发零售餐饮业最少。

(二)2000~2016年,大部分时间段中,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关系处于“弱脱钩”状态,部分年份出现“增长连接”和“扩张性负脱钩”状态;2014~2016年,第三产业GDP增速为15.5%,第三产业碳排放总量增速为7.1%,碳排放总量增速显著低于第三产业GDP增速,脱钩指数下降,脱钩状态趋势较好。

(三)在影响碳排放脱钩的5个因素中,经济产出效应是阻碍第三产业能源碳排放脱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效应较稳定,对碳排放脱钩的抑制作用较小,能源强度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对碳排放脱钩起拉动作用,能源强度效应是促进碳排放脱钩的关键因素。因此,促进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是低碳化建设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