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青岛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71)

一、绪论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是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的宣传中正式提出,后来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自此,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掀起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热潮。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在全球范围内,金融资源总是存在着分配上的不平衡。经济贫困地区对于金融服务往往出现明显的排斥性,这使得金融服务获得的能力出现马太效应,大量的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企业手中,而乡村和小企业很难获得所需的金融服务。这加剧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而加剧金融排斥问题,阻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虽拥有较多的各类金融机构,但从基层金融服务的总量上来讲仍然是供给不足的,存在明显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目前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此时跟进研究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将对提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协调普惠金融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对于普惠金融的关注研究,是源于对与金融排斥这一概念的研究与理解,Leyshon和Thrft(1995)二者都将金融排斥严格定义,认为金融排斥是阻碍某些人群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过程。Conroy(2005)将以上的特殊对象具化为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认为这个群体获得正规渠道金融服务非常困难的现象是金融排斥。自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后,世界各国就掀起了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研究热潮。发展普惠金融,突破金融排斥实现包容性增长,在国际上已形成公认的战略框架,这也是国际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王兆旭,2015)。中国金融发展长期存在着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金融行业的“二八定律”导致了较为严重的金融排斥问题(郭田勇和丁潇,2015)。在普惠金融产生的经济后果方面,主要研究了给金融稳定性、监管机构等方面所来的影响(王韦程和邢立全,2015)。

三、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需求方面

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国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90%以上),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我国中小微企业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非常大,几乎占整个中国GDP的60%,这说明我国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一半以上来自于中小微企业创造出来的价值。中小微企业为创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促进共同富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中小微企业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地满足。这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标准往往比较严苛,常常将中小微企业拒之门外,这时,中小微企业就会转向民间的一些提供贷款的组织。这些贷款通常风险较大、利率较高、周期较短,而且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全部需要。

(二)供给方面

日益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普惠金融体系深化发展,新型金融必然将代替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成为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在服务客户方面,根据长尾理论,新型金融模式能够覆盖到尽可能多的客户。而传统金融遵照二八规则,主要是面对大中型企业,高净值客户。在服务方式上面,新型金融提供的服务方式不限于线下实体,它以覆盖的方式,全面提供标准化的简单金融服务。在服务价格方面,新型金融利用网络服务等模式,降低边际成本,服务大规模数量的客户。而传统金融一般是通过网点覆盖专人营销的服务模式,服务成本较高,服务数量有限。在服务效率方面,新型金融通过线上提供服务的方式,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而传统金融一般通过线下网点提供人工服务,效率普遍较低。现阶段,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无法满足普惠金融的需求,然而,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技术手段,将其与传统金融服务相结合,打造适合现代客户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能够将金融的支付清算、融通资金、和风险管理等功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提升,这是对传统金融进行的优化升级。

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建议

(一)中小微企业将成为普惠金融重点领域

中小微企业是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部分,极具活力与创新力,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目前现存的传统金融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的在金融方面的需求。因此,应重视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在新增信贷中注意积极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份额,对于中小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求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控制有效风险的前提下,单列中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由主要负责人层层负责落实。丰富中小微企业所获得的金融服务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树立要加强支持小微企业的需求力度的服务理念。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

(二)新型金融助力普惠金融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信息对称,提高服务质量。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征信系统体系,降低金融风险控制成本。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立相关的专营事业部,专营互联网金融产品,突破畅通金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降低获取金融服务的准入门槛,拓宽金融服务能够触及的覆盖面,提高普惠金融的普惠性本质。

(三)普惠金融制度将逐步完善

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的提倡,针对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环节,例如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将逐步得到完善。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建立跨部门的工作组,开展普惠金融的专项调查,全面、及时测算普惠金融指数,掌握有效信息,形成动态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发展方案,督促各地区根据评价情况改进服务工作。针对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相对落后地区的金融建设扶持力度,将政策落到实处。尤其是相对发达的中部地区,经济水平较好,但普惠金融水平较低,需要加强对于农村等落后地区金融机构建设和有效金融服务的普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率,落实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与投入使用。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服务金融机构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我国金融机构股价和主要财务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