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政产学”协同育人背景下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

2020-02-25漆尉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专业

漆尉琦

(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四川 成都61174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带来,我国教育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正所谓“教育乃国之重器,教育乃国之根本,教育乃国之未来”,在大时代背景下面临接憧而至的是高校学生毕业之后的就业问题。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使得创新创业呼声在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高。[1]在提出这一理念后,国家针对创新创业出台一系列相关措施,鼓励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同时,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力量。四川传媒学院在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协调,在原有的模式下进行人才的培养及改革创新,重新构建一个适应新时期需要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及质变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

“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实现依赖于高校人才输出的水平。而在全媒体时代下,对于“政产学”协同育人的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四川传媒学院以政府政策和高校现有教育模式的本质为依据,揭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局限性,探究培养高校创新型传媒人才。在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上,大部分高校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强调育功能。而往往忽视了开拓学生思维,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网络与新媒体这个专业,就是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充分满足企业人才需要,全力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此学院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基调以政府引导,企业中间协调,转变思想观念,健全产学研管理体制;完善高校课程体系设置,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建设和发展创新精神。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面生态系统下,推进培养全媒体时代下创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结合三方面则要求学生在传承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动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做到学以致用,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且通过对学校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与实际市场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掌握与市场同步接轨的内容,从而实现了企业、学院、学生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质变

首先研究指向确定以实践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性强,需求量大,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涉及课程内容多元化、多领域,基于对影视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掌握多项技能,实现一专多能。这种影视制作和网络制作的双料人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信息化时代急缺的人才,这也是四川传媒学院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初衷。在所开设的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堂内容与市场走向接轨,培养学生适应市场能力。在“双创”大环境下,四川传媒学院紧跟发展步伐,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2017-2019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职位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达到了71%。由此得出结论,在全媒体发展时代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实践能力必不可少。

其次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上,所设置课程紧密结合,为静态网页做好强有力的后备支持。在高等教育普及阶段,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但由于在校生普遍选择传统行业,每年机械化式的生产与各行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背道而驰,所以突出特色专业的课程设置,加紧创新创业步伐,紧密结合各行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所以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已成为一种趋势。

最后研究适合创新传媒人才发展的 “政产学”体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与市场结合,大量进行实践操作。在全媒体时代下,“政产学”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政策、企业、学习、研究四方互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资源整合,促使人才更加多元化,资源整合得到进一步提升。利用媒体平台双向发展,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社会支持平台。利用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及横向课题,与企业进行合作、对接,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培养和转化实际可实施的商业项目,提升大学的教学效率和实用率。

二、传媒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和优势

(一)人才培养体系的不足

在目前发展的创新传媒人才体系中,明显可以察觉到如下几点不足。

其一:学生创新意识薄弱。当今社会中,创新精神在某个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创业精神及其能力的培养,最重要是创靠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优化。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更新,将发展前端的优秀案例与学生分享。但在培养过程中不难发现,很多高校创新意识薄弱,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意识不够强,上行下效。

其二:教学模式局限。当前形势下,大部分高校追求考试分数,用人单位更看重能力和创新意识,互相矛盾,致使大学生毕业后处于有理论无实践的情况中。这给所有高校一个警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否还适用于今天的人才社会。高校没有把个性化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手段和途径,[2]教育模式做不到个性化,不注重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做不到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不到激发,何谈创新创业能力。[3]教育的目不是传授而是培育,传授内容相同,但心性的培育却大相径庭。高校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带来的也必将是更快地淘汰,要“时效”还是“实效”是所有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其三:培养目标陈旧。自从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于创新创业的文件也相继提出,“双创”之风逐渐在全国蔓延开来。各高校也制定相关文件,对于现有的模式做出创新与改变,但在落实过程中,在人才管理和激励体制方面,很多高校并未实质的做出改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对学生的激励体制也不健全,导致“双创”的落实变成假象,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内在关系,投入大量的精力,到最后收获成果甚微,“雷声大雨点小”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自然培养不出高质量、创新型的人才。

其四:创新教学缺失。教育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过程,个性化教育需以两点为基础:一是尊重并保持教育者现有个性;二是为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可以发现和发挥个性的舞台。所以要求在传统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改变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多元化的环境。这是现下教育应做的事情,但事实上,创新教学始终突不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养不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本能。在接受大学教育之前,我们接受的教育模式都是传统的,统一灌输思想,以分数定高低,但在大学环境里,如果还按照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在本质上还是得不到有所创新,只做了表面功夫,自欺欺人,也终将受其所累。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势

由于全媒体“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需要多门学科交叉,对教学基础设施,教学师资,教学内容又有苛刻的要求,因此各个高校对全媒体“创新型传媒人才”的培养基本上都处于摸索状态。全媒体“创新型传媒人才”需要对多个学科熟练掌握,并落实在高校本科阶段的 “实践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对本专业所采用的理论架构和实践案例结合的认识,主要的对全媒体新型态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阐明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创新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专业对提高学生专业美学素养以及增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关系。

以四川传媒学院为例,在开展创新创业工作进程中,积极参加“国创省创项目”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就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75项(参与学生人数815人),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45项(参与学生人数1570人);[4]其中《大型原创话剧“一代斯文”创作与推广》《四川嘉申光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业初探》等多个项目被批为国家创新计划训练项目。2015年的教育部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电影电视学院获省级比赛四川传媒学院最终获金奖《BIGTOY视频杂志》《互联网视听娱乐》创业项目介绍2项;银奖《互联网关注残障人士》1项,铜奖《4k电影调色》《乐影学》2项。其中《BIGTOY 视频杂志》荣获全国银奖。其中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互联网视听娱乐》的项目是四川嘉申光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的创业项目。四川嘉申光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系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系2011级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的学生,自入学以来,三人怀揣影视梦想,一起做出属于自己的事业,在校期间始终铭记“博学笃行,德艺双馨”的校训,尤其重视“笃行”,在2013年动手成立了盛夏光年影视工作室。着手系列网络剧《做个好汉子》制作,积累了一定的网络视频点击率,并在56网、优酷等网站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借此良好的创业起步基础,与全网视频门户建立了合作关系。2014年10月,根据金牛区有相关建立创业园的政策,参加金牛区电视台组织的4批项目比赛,比赛淘汰率为三分之一,在答辩结束后获得评委全票通过,成功入驻金牛区创业园。公司拥有整个专业的编剧、摄影、导演、制作、营销推广和配音的团队。该公司还制作、出品了很多原创视频,例如网络剧 《做个好汉子》、《show time》,还有配音视频《中国好神经》,定制广告《青年日记》、《告别单身》等,总点击量在全网突破2000万,目前已与优酷、土豆、腾讯、爱奇艺、搜狐、56、PPS、爆米花八家主流门户建立了合作。并且该公司负责人正在注册一家新的公司,拟定名四川嘉申科技有限公司,是以汉元素为主的中国风服装品牌,中间所有环节包括服装设计和制版均在公司内完成,通过网络电商进行销售。目前,新公司已成功入驻了成都市高新区智汇青年创业孵化园。

通过《互联网视听娱乐》创业项目的成功,可以总结出三点,一是学校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支持,并鼓励参加各项创新比赛。二是政府相关宏观调控的支持与鼓励。建立相关产业园,给予政策支持。三是企业提供的平台让创新创业项目有得以大展拳脚的平台和场所。所以,只有政产学三方合作才能更好的推进“双创”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对于网络与新媒体方向来说,在“政产学”生态系统下构建创新型传媒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实践性强的专业,不仅要将实践与理论结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模拟实战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共同发力打造网络与新媒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新常态。将专业所设课程与市场紧密结合,从课堂走向市场。并且努力跟上市场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自我创作意识,发挥充分的想象力。共同完成全媒体时代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三、相关意见

(一)政府

在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中政府应充当领航人的位置,起到风向标的作用。因为相关政策决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并且根据相对应的政策,政府应创造机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实践的市场准入、市场体系、市场秩序原则,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除此之外,政府应着重给予金融政策支持,拨专款用于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二)企业

企业在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中充当引航人的位置,起到引导的作用。创新型人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企业应当给予高校毕业生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支持。大学生在校接受理论教学多,实践机会较少,在校内的实践也远远抵不上亲身投入到行业中去实践训练,所以各企业可以在假期内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既解决企业内人员调度问题,又可以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并在此期间可以储备一批优秀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减少培训成本。

(三)高校

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传媒人才的重要基础,要对现有的模式进行重新改革规划。首先要打造“双师型”队伍教师,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起了关键作用。以网络新媒体专业为例,课程中技能训练内容都是来自任课教师投放市场的成熟案例,既符合市场的需要,也涵盖足够的知识点。课内教学采取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理论为辅,实践为主。课内习题分为模拟练习和模拟实战。模拟练习通过以往实践案例进行全班讲解。模拟实战则是通过命题进行实战,以提案的方式进行演练,并且全班同学参与讲解,老师负责评议、答疑。

四、总结新思路

网络与新媒体在培养全媒体“创新型传媒人才”中设置特色课程,满足政府,高校,社会三类生态建设体系。在教师的配备中,采用“双师双能”型老师,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教学大纲。而在课程中技能训练内容既符合市场的需要,也涵盖足够的知识点。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述不同项目之间的实操问题,真正做到把项目带到课题。专业课程立足于实战能力训练。从全媒体“创新型传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为基础,以提升实践教学内容为指导方法。重视教学内容从市场中来,作品到市场中去。充分加强与市场联系,加强与企业联系,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

除此之外学校社团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联系本行业的专家学者进入到学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将学生引入一个新的专业高度;通过相关专业公司的从业人员以“短小精”的形式进入课堂,将自身的体会和最新的理念带到课堂;通过每个学期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主观接地气的实习,为走出校门迈出第一步;成立新媒体实训中心,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实际项目,以项目带动教学和科研,实现实践教学的产业性转换;开展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将实践创新工作室和自主创业工作室同时引入,形式竞争机制,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专业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