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航空港区结构演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0-02-25任慧敏

山西农经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新郑航空港郑州

□任慧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为了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航空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航空业会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1-2]。目前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基于此,河南省在2013年提出了“中原崛起”的发展计划。

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发达的交通结构。目前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3],经济资源的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加速经济资源流通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航空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现状

郑州航空港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4]。该航空港区发展定位是以航空运输为中心,并以此引领相关的现代产业发展。未来郑州航空港区将会被打造成一个拥有多种快速交通方式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如航空、地铁、城铁等。目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经开通61条航线,基本实现与全国大中城市的航空联系。

此外,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出入口与5条高速公路交汇,成功打造成航空与陆地运输相结合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发展离不开河南省其他地级市的支线机场。目前该机场与其周边的洛阳、安阳、南阳和商丘机场基本实现河南省内航空运输全覆盖,形成了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发散式航空网络。

目前,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太明朗的情况下,郑州航空港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提高。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0.8亿元,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在减税降费3.5亿元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了10%的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省、全市占比分别为64.1%、88.7%。航空口岸旅客吞吐量完成2 913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完成52.2万t,这两项在中部地区都是稳居第一。

2 基于SWOT分析郑州航空港区优势与劣势

2.1 内部优势

郑州作为中国铁路的中心枢纽,京广线与陇海线铁路在郑州交汇,进一步加深了郑州在中国铁路中的核心地位。另外,2016年9月徐兰高速铁路郑徐段正式开始运营,2019年12月商丘站至合肥北城站正式开始运营,这两处铁路在郑州交汇,进一步加强了郑州在中国铁路中的核心地位。不管是在铁路与公路方面,还是在航空运输业方面,郑州在中国的交通运输业中都处于不可或缺的位置。

此外,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经济建设,各个经济一体化发展区正在按照规划逐步实现。郑汴一体化增加了郑州的地域面积,提升了城市功能,增加了郑州的文化底蕴建设,拓展了郑州的经济发展空间。

近年来,郑州不断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往来,建设了与洛阳、许昌之间的高铁线路。目前,周边城市与郑州之间的往来时间最长1 h。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地,不仅可以推动郑州经济快速发展,也有利于促使整个中原经济区经济共同发展[5]。

2.2 内部劣势

郑州航空港区规划发展产业是以航空物流为主导的相关现代产业,如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等。这些都是外向型经济产业,要想使这些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不仅要有较高的管理效率,还要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但是目前河南省的政策体系设计对于外向型经济重视不足,不能完全适应郑州航空港区的规划需要,政策体系的设计必须进行改善。另外,相对于陆路运输,河南省的航空运输相对薄弱,目前距离大型航空枢纽差距较大。

2.3 外部机遇

河南省现已具备良好的公路、铁路设施硬件基础和正常运营的软件基础,适宜在现有的有利形势下,将其扩展至航空运输,建立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郑州航空港区“创建建设大枢纽,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奠定扎实基础。

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民航业需求增长的一剂“良药”。如今我国民航业整体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仅与美国有较低差距,客运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可是其与整体规模并不对称。与此同时,河南省根据航空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提前规划,将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与中原经济区“三化”融合发展联合在一起,旨在把握历史给予河南省的良好发展契机。

2.4 外部威胁

作为新兴力量的郑州航空港区,其前身是临空经济区。目前河南省周边的一些核心城市基本上都提前建立了临空经济体系,其行业变化指向还是未知数。在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郑州航空港区大范围基建投放需求受到严重制约。

当前宏观经济状况不佳,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平稳物价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对进口产生了不利效应,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郑州航空经济繁荣,势必会面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艰难抉择。促进经济发展、就业和平稳物价需求的融合,已然是当下政府急需思索和处理的战略性难题。

3 郑州航空港区结构演变及辐射效应层面

3.1 结构演变层面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初期交通结构采用的是单向扩张,后来改为多方位扩张,这一改变不仅可以舒缓郑州的交通压力,还可以分散来郑州的客流量。目前,乘客可以选择多样的交通方式出行,比如地铁、公交、高铁等,交通结构不断多样化,缓解了郑州的交通压力。目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方便河南省内游客外出旅游,提供了专门的机场大巴进行接送,这一措施不仅吸引更多游客选择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出行,还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会吸引更多航空公司进驻。截至2018年,在郑州运营的航空公司76家,开通客运航线208条、货运航线34条,基本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机场。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货运规模逐年提升,地位日益重要。2013年旅客吞吐量达1 314万人次,2017年达2 429.91万人次,2018年达2 733.5万人次;2013年货运量为25.6万t,2017年达50.27万t,2018年达51.49万t(货运规模位居全国第7位)。2013—2018年年均增长22.7%,2017年和2018年客货运规模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

3.2 辐射效应层面

目前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东西部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平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个中心枢纽将东西部连接起来。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带,位置有利,拥有大量优秀人才,同时汇合了多种经济行业,不管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郑州航空港区都占据有利地位。据统计,郑州航空港区2018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总收入486.37亿元,同比增长27.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7亿元,2013—2018年均增长34.2%;国地税税收收入72.49亿元,是2012年的3.4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37亿元。2013—2018年郑州航空港区年均增长43.1%。经济效应是证明一个地区的发展状况的最有力证据,地区发展也会相应带来就业机会增加和其他产业发展。

郑州航空港区承载着“中原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以近2年的经济指标看,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3 085元提高到2018年的2 1627元,现价年均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23 052元提高到2018年的36 590元,现价年均增长8.0%。

4 航空港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4.1 城市经济化功能

首先,航空港基础生产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将直接作用于城市,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其次,由于航空港与产业间相互关联,城市的繁荣及经济效益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同行业发展的影响。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成为重要的干线枢纽机场和空中交通枢纽。2019年全省货物运输总量21.86亿t,货物运输周转量8 595.74亿t;旅客运输总量11.15亿人次,比2018年下降1.0%。2019年郑州航空港区货物运输周转量2 012.66亿t,比2018年增长1.7%;旅客吞吐量3 184.70万人次,比2018年增长7.7%;机场货邮吞吐量52.42万t,比2018年增长1.3%。

4.2 城市社会化功能

航空港成长进程中,可以使地区内外乃至国内外的物质资源为“我”所用,在很大程度上使航空港内的基建项目日益完备,也较好地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4.3 城市生态化功能

城市发挥其全部效用的前提是生态环境建设。航空港的绿色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要注意生态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新郑航空港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河南省新郑市:融媒汇聚抗疫力量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梦启郑州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美丽乡村——新郑泰山
郑州航空物资流发展困境剖析及对策建议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