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自闭症康复中心环境创设研究综述

2020-02-25张晓霞冯吉荣向友余胡金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墙面自闭症创设

齐 艳 张晓霞 冯吉荣 向友余 胡金萍

(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重庆高校市级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331;3.济南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山东济南 250022)

一、引言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社交、语言以及刻板行为是其核心障碍。自闭症康复中心是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的重要场所,所以康复中心的环境创设不可忽视。环境一是指物理环境,如,活动空间的分割和设备安排、活动材料、户外活动场地等等都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指心理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1]康复中心作为早期干预场所,其环境对自闭症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Owen提到对于患有自闭症的个体来说,建筑环境可能同样致残。[2]Gaudion在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设计人员改进学校的设计,将自然环境作为重要的干预点。[3]但目前我国对自闭症康复中心环境的建构重视仍然不够,对于环境的教育康复资源开发与利用度不高,忽略了空间环境对自闭症康复治疗所起的重要作用,也并未将环境治疗纳入其干预治疗方案中。[4]本文对我国自闭症康复中心环境创设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研究建议。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关键词搜索进行文献的检索,采用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孤独症”“自闭症康复中心”,分别与“环境创设”“康复环境”进行不同组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一一进行检索,共得到475篇全文文献,通过关键词、摘要的阅读剔除重复、不相关的文献,将翻译的外文专著、报道等文献资料排除,然后将研究对象为非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文献删除,最后保留20篇文献。

三、研究结果

(一)研究基础。

1.康复花园理论。在相关研究中提到将康复花园理论作为指导环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康复花园理论指通过其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让使用者从主动和被动两方面获益,从而对其身心健康提供助益的户外空间,其医疗特征可概括为整合性、可控性、兼容性和自然性4个方面,[5]注重给与人感官的体验、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参与。高欣欣将自闭症儿童康复花园空间分为植物感知体验园、冥想休闲区、感统器材训练游戏区、动物治疗区、园艺活动区,[6]通过视听触味嗅等给与儿童不同的感知觉体验。王宇也提到治疗结合环境,将康复花园空间分为感觉统合活动设计的空间、培养粗大及精细运动技能的活动空间、提供体力消耗的活动空间、提供植物栽植空间、提供私密空间、提供足够的存储空间,丰富空间功能。[7]从康复花园理论中可以为自闭症康复机构室外环境设计提供参考,这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尤其是植物栽植区域,可以让儿童参与到植物的栽种过程,体验生命的成长,促进社会性沟通发展。

康复花园理论运用于自闭症康复治疗之中发展出了康复花园园艺疗法、康复花园辅助疗法等干预方法。康复花园辅助疗法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即五感体验阶段、激发思维阶段、主被动的康复活动促进机体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既定的康复手段和康复目标。[8]康复花园园艺疗法以康复花园为载体,进行园艺疗法,静态助益与动态助益、自然助益与人工助益相结合,为自闭症儿童与社会提供了缓冲空间。[9]

2.沉浸理论。沉浸理论最早是由Mihalyi Csikszentmihalyi提出来的,指的是在集中精力从事某事时,个体会暂时进行一种忘我的状态,进入一种“沉浸体验”,引发沉浸的六大要素包括明确动机目标、技能与挑战平衡、轻松体验环境、全程活动控制以及及时持续反馈。[10]沉浸理论广泛应用于教育之中,如教学设计、课程设计以及学习环境的设计。沉浸理论逐渐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如曹朔提出全方位沉浸式环境康复干预系统,分为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以及虚拟环境三大部分,并提出了光照、色彩、用材等设计要求,以达到时空和康复效益的全方位、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全方位。[11]沉浸理论在自闭症康复空间设计中的研究处于零星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模式。

(二)研究主题。通过对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自闭症康复中心环境创设主要分为室外环境创设、室内环境创设两大主题,具体研究如下:

1.室内环境创设。

(1)墙面。研究中主要强调了墙面设计的教育性与互动性,增加墙面的利用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色彩、造型以及使用的材料四个方面。从墙面功能来说,王明玥,袁茵等提出墙面设计要确保使用材料的安全性、保持墙面设计的一致性、墙面设计促进机构与家长以及自闭症儿童良好的互动性的原则,[12]并且提出了整体布置要与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相联系、墙面设计与教育训练相结合的建议。研究中将墙面的教育性放在突出位置,并且提出墙面可分割出许多的区域以发展自闭症儿童的“分裂技能”。例如在墙面设计涂鸦区,[13]以便于儿童情感宣泄。墙面的互动性要体现家长与儿童、教师、机构的双向沟通,因此墙面可设计学生作品区、机构的通告栏与家长留言区。[14]从墙面的色彩来看,自闭症儿童通常对于空间颜色具有一定的要求,墙面颜色是构成空间颜色的主体部分也是室内设施的基础色彩。[15]研究发现自闭症幼儿颜色偏好顺序为:绿、蓝、红、紫、橙、黄,总体上偏好冷色,蓝色和绿色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最安全的颜色。[16]因此在空间色彩的选用上适当选用冷色调,避免调色的复杂化,消除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注意力等的干扰。在墙面的造型上来说,黄妮娜等认为为了强化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能力,墙面结构尽量呈规则图形,不要设置凸出,尽量平整。[17]另外,墙面使用的材料上,研究中提到对于不同的功能用房墙面使用的材料略有不同,如个训室下半墙使用聚酯纤维装饰隔音板,集体教室下半墙使用软包包覆,医疗保健室墙面可使用安全消毒板等。[18]

(2)楼面与地面。楼面设计主要集中在照明方面的探讨,例如,于红霞等在研究中发现不同的照度和色温对自闭症儿童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色温暖度在3100K以下和照度在500Lx 及以下、色温冷度在5100K 以上和照度在3000Lx及以下两种情况对于自闭症儿童情绪是最为平静的。[19]地面设计主要表现在地面材料选择上,有研究认为地面材料应选择柔软性好、弹性和保暧性比较好的材料。[14]王宇认为铺装材料应降低硬度,采用防滑无反光的材料,避免使用导致眩光的材料,避免地面色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由于温度、触感、反光度等因素造成儿童的不舒适感。[7]楼面与地面的装修主要考虑自闭症学生的视觉与触觉的感觉反应特点,以此避免对其产生情绪、行为的干扰。

(3)家具选择。家具选择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学需求选取恰当的家具。家具选择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选择绿色环保的材料。龚婧认为自闭症儿童的家具设计遵循安全、便捷、趣味和易用性原则。[20]陈婉认为在家具选择时应注重环保性、人性化、细节化,并提到在个训或者集体课中应采用轻便、易组合的半围合桌椅,并且边角做圆弧处理,注意防滑的脚椅和可调节的高度等,以适应自闭症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特征。[18]

以上研究中可以看出,室内环境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室内装修,强调色彩、铺装材料、灯光的选择带来的影响作用。建筑的规划以及空间的划分谈及较少,因此在建筑规划一开始就考虑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与需求,将墙体设计与空间的规划、房间的采光与通风效果考虑进去,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友好的环境设计。

2.室外环境设计。我国许多自闭症康复机构可能设在医院,可能是居民楼,或者设在商业楼内,大多没有独立的庭院。室外环境相对开放,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自然的感知觉刺激,作为教学拓展的环境,更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宣泄,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在自闭症儿童康复空间设计中,相关研究提到了康复庭院、康复花园的创设构想。相关研究如下:

郭庭鸿、董靓将康复花园分为教学生活区与花园区,花园区为开放式的空间,以五感体验设计为主,利用植物、动物、弧形园路、沙坑等要素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感官刺激;以园林保健植物为骨架,以弧形园路划分为沙坑、菜地、动物舍及交流活动空间4个功能单元,用于开展主被动性活动。[21]

王宇认为康复花园整体布局应清晰、有序、具有逻辑性和结构化,并建议将各种的治疗活动容纳进来,并建设相应的空间,主要包括:感觉统合活动、刺激前庭和本体感受的体育活动;刺激粗大和精细运动技能的体育活动;提供释放情绪与生理能量的活动;定向的、自由的游戏活动。[7]

总之,自闭症机构的室外环境设计研究较少,研究主要集中于康复花园的讨论,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室外环境设计易受到忽略。自闭症康复机构主要面向的是学龄前自闭症儿童,提高对室外环境设计的关注度,能够促进学生的教学从桌面走向大环境,提高自然情景的教学。

(三)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我国自闭症儿童主要安置在康复机构、学校以及医院之中,在研究中提到各个场所的环境创设良莠不齐,地区差异大,在环境创设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1.评估系统不完善。一方面,目前我国对于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评估主要利用《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对自闭症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机构建设和机构职能进行评审,康复机构建设包括机构设计、规模与场地、人员配备,设置设施四个方面,为康复机构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标准。虽然这些标准对于结构与环境创设提供了相关设计要点,但是未形成系统的自闭症康复机构的建筑标准和环境创设标准。另一方面,我国关于康复机构有三项标准可依,即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2009】年19号文件关于《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建标165-2013)》以及《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但是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评估主要依据《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评估依据不能充分体现后两者的建筑规范的内容,因此导致自闭症康复机构的设施、 环境都较差,康复机构模式单一,大多只提供一个学习的简单环境。[4]曹朔认为康复机构缺乏建设与环境设计规范,对此类空间环境从规模、功能、布局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均欠缺相应的理论及规范指导,并且缺乏对自闭症康复空间中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研究。[11]教育康复的空间环境评估标准不完善,缺乏系统性。

2.空间设计问题。建筑与评估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自闭症康复环境创设存在诸多问题。自闭症康复中心偏于为学龄前儿童提供服务,因此环境创设多与幼儿园相似,但是多出现自闭症康复机构室内色彩的环境设计照搬普通幼儿园的色彩设计,整体设计偏幼儿园化,忽视自闭症儿童的色彩感知特点与教育需求。[22]有的自闭症中心过于豪华,有的则简单封闭,失去了环境的教育性,李伟江总结目前我国自闭症机构中存在安全性、一致性和参与性的问题,一致性主要指环境创设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但是环境创设的教育性常被忽略。在参与性中提到,环境创设多由教师独立完成,忽视儿童和家长的参与。[23]

四、研究总结与建议

(一)研究总结。

1.研究主体。从研究者的背景看,研究者的学科背景主要为建筑学,包括艺术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等,其中两篇研究者学科背景为康复性环境设计,学科方向为自闭症康复景观。研究主体单一一定程度是因为专业知识的限制,特殊教育与康复专业人员以教学和康复治疗为主,忽视环境的教育作用,未将两者结合起来。

2.研究内容。一方面,有些研究从康复空间的角度探讨机构设计、设置设施,在研究的内容上广而宽泛。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具体内容发现,研究内容涉及墙体的设计、光照、色彩要素、楼梯设计、家具选择与设计等方面,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但研究集中于康复空间的探讨,注重学习支持环境的研究,较少关注学生娱乐和休息的环境创设以及家长、教师的休息与办公区的环境设计。另外,环境创设与社区脱节。无论机构还是学校,其发展要与社区的文化与价值观相统一,环境创设要与社区的物理与心理环境结合,才能促进学校、机构等场所与社区的融合、儿童与社区的融合。

综上所述,针对自闭症教育康复环境创设的研究比较零散,研究深度不够,大多注重教育与康复治疗的提供,环境创设意识与支持欠缺,自闭症康复机构环境封闭、单一。

(二)研究建议。

1.加强多学科的交流。自闭症教育康复环境创设研究不是单一学科的研究,为自闭症提供有效益效率的环境是跨专业跨学科合作的领域,需要特殊教育与康复学、建筑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并且让教师、家长、社区人员参与进来,为自闭症建立更广泛的可参与、友好、支持的环境。

2.注重室外环境创设。室外环境是不仅提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开放式环境,也是与社区融合的枢纽空间。目前融合教育成为趋势,社区融合是融合教育的关键一步。康复中心的封闭性会导致自闭症儿童隔离与标签化。在相关研究中发现,我国自闭症机构缺少室外空间的建构,一方面因为我国康复教育的教学与干预方式的限制,缺少室外课程与活动的安排,另一方面可能因为缺少专业的监督与评估的系统,室外空间以及室外环境的建设容易忽视。Mcallister等在自闭症友好学校的建设中提到外部学校环境建设同内部学校环境建设一样重要,学校外部环境不仅提供一个操场,还包括游乐场和花园等。[24]我国应该根据我国国情以及建筑规范,在自闭症康复中心设立独立的室外活动场地,不仅为自闭症儿童还为家长、教师提供安全、开放、休闲的环境。

3.设立专门的自闭症康复机构环境设计评估体系。鉴于评审与建筑规范内容的脱节,因此建议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为基础,参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建标165-2013)》以及《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 将评审方案具体化,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将墙面、楼梯、个训室等功能用房标准与卫生保健、家庭参与性纳入到评估细则,并将室外环境评审规范单独列出,将器材、绿化等要求量化,督促康复中心的室外活动场地的建设与环境的设计,强调室外环境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墙面自闭症创设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开关的美丽衣裳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