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低年级学生坐姿、写姿分析及矫正策略

2020-02-25朱子君徐来庆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智坐姿残疾

朱子君 徐来庆

(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 江苏扬州 225200)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第13条明确要求“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建议“各个学段都应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低年级段(1~3年级)学段目标要求“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能以基本正确的阅读姿势阅读。”其他学科课程标准,也对培养学生习惯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课堂中坐姿、写姿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最能直观反应学生的学习状态。正确的坐姿与写姿是上好课、写好字的前提,有利于学生视力、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与规则意识的形成,能有效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一、学生坐姿、写姿现状

近年来,各地积极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随着融合教育发展保障机制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轻中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了普通学校就读。残疾程度重、残疾类型复杂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入了特殊教育学校就读。2018-2019学年,我校招收的智力障碍班学生,以中、重度智力残疾、多重残疾、精神残疾、脑瘫为主,其中多重残疾又包含听力+精神残疾、智力+精神残疾、听力+智力残疾。这些儿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沟通障碍、认知或精神发育迟滞,并伴有较为严重的适应性行为障碍。加之,大部分学生未接受过正规的幼儿园或者学前教育康复,导致了他们入学后行为习惯不好,特别是课堂常规较差。表现为上课坐姿不端正,有的整节课趴在桌子上,有的倚在后面的学桌上,还有的课堂中随意走动、敲击桌椅……不一而足。

二、对现状的相关观点

研究表明,培智低年级中、重度残疾学生智力水平、认知能力、沟通能力、适应性行为能力,平均水平要低于普通幼儿,甚至不及小小班幼儿,且存在发展性障碍,个体内某些方面能力长期停滞不前或缓慢发展。因此,对低年级学生坐姿、写姿等等课堂习惯的培养,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放开手脚。鉴于培智低年级中、重度残疾学生发展水平。有人认为,培智低年级教育教学形式,应参照幼儿园教育,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富有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应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将座位编排成圆形、马蹄形、散点式,或者直接坐在地板上上课。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走动,自由坐姿,让他们在宽松自由,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教学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创设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充分感知、体验,在参与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不要束缚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由成长,尽可能地释放他们天性,不必恪守规矩,不必过多关注坐姿。

(二)恪守规矩。有人则认为,培智低年级学生已经进入了义务教育阶段。他们认知水平低、缺乏自我管理意识,且存在适应性行为障碍。在课堂上表现为好动,坐不住,坐姿随意,不利于教师组织教学。越是有这样的缺陷,越要对他们严格要求,遏制他们随意性,磨砺他们意志,加强对他们的引导、矫正,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坐姿、写姿习惯。甚至很多教师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专门安排大量的课时来训练他们的坐姿以及其他课堂常规。认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形成自律意识、规则意识,才能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顺利与中、高年级段学习生活衔接。

个人认为,这两种观点各有各的优点,但也有各自的不足。开放课堂,宽松自由,能激发智力障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有助于活跃思维,开发潜能,但在常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恪守规矩,严格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律意识。但是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坐姿习惯等,无形中为学生织了一张网,束缚了他们自由飞翔的翅膀,容易扼杀他们自由活泼的天性。笔者认为,不管是开放课堂,还是传统课堂,都应充分尊重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应扼杀他们的天性。但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坐姿、写姿等课堂行为的培养,让他们知道课堂是有规矩的,每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从小形成自律意识、规矩意识。按《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形结合”的原则,借鉴幼儿教育,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了“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可以看出幼儿教育中也渗透着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以上两种观点并不冲突,可以优势互补,兼而有之。这就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做到收放自如,令行禁止。在组织教学、日常活动时,不断用儿童语言,从儿童视角提醒他们注意坐姿、写姿。在教学活动进行时时就不必过分强调坐姿,以免打乱课堂节奏,打断学生思维,打消他们积极性。但是,在老师发出相应指令时,孩子们也能在教师引导下按指令坐好,既能“放”得开,也能“收”得住。

那么如何进行坐姿、写姿的习惯培养,进而在课堂中做到收放自如,拿捏得当呢?

三、成因分析及对策

智力障碍儿童不良坐姿的形成,成因不一。相同或相似的外在表现,成因却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我们科学分析这些不良坐姿、写姿习惯的成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坐姿、写姿培养的重要性,认为自然状态下,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有的培智学生,由于残疾程度重,实在难以矫正,教师只好顺其自然,对坐姿、写姿习惯培养仅停留在嘴上。有的教师认为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坐姿、写姿的的纠正是班主任、语文老师的事,各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合力。

对策:[1]培智低年级教师要认识到坐姿、写姿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智力障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的因素的发展,对于提高他们的情感态度、规则意识、学习能力、健康水平、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坐姿、写姿习惯培养,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各科教师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班主任、语文老师负主要责任,其他学科也不能等闲视之,要具备合作意识,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将良好坐姿、写姿等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中,把培养的接力棒一棒一棒传递好。

(二)学生没有掌握方法。课堂中,有的老师也会提醒学生注意坐姿、写姿,但是缺乏正确的指导的方法。教师只是一味提醒坐好,并未采取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有效手段。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坐姿、写姿方法,课堂行为习惯养成较差。

对策:[2]老师将坐姿、写姿要领编成智障儿童乐于接受、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对照,一边自我纠正。比如,坐姿儿歌:“上课时,要做好。不出声,不走动。小眼睛,向前看。小胳膊,要放平。小腰杆,要挺直。小脚丫,要并拢”。老师说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或者针对性地提取其中的一点,提醒学生自我纠正坐姿。又如,写姿儿歌:“写字三个“一”,眼离一尺,胸离一拳,手离一寸。”握笔姿势儿歌:“老大老二不打架,老三抵在笔杆下,老四老五来帮忙”。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的的儿歌,不仅利于学生接受,也便于学生对照纠正。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双手平放,挺直腰杆,提示学生坐好。或者讲课时突然停顿几秒,让“宁静”收回学生注意力及坐姿,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如何适时运用以上手段,采取何种方式提醒,就要教师根据课堂活动进程相机运用,这就是教学“艺术”。

(三)课堂准备不够充分。要想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教师就要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生活化的教育场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常规习惯的形成。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方法运用不恰当,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坐姿就自然无法保持了。

对策:制作直观形象的课件,组织有趣的小游戏、小比赛,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童趣。利用希沃软件设计一些知识小竞赛,让课堂“嗨”起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参与、感知、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也可以给表现好的同学,给予激励。比如,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及时进行“小红花”奖励,课后统计数量,再根据排名进行物质奖励。想获奖、想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设定“坐姿端正”前提。长此以往,学生定能形成良好的坐姿、写姿习惯。

(四)没有弄清形成原因。有的残疾孩子肌张力弱,他们的腹肌、腰肌力量不足,很难坐端正,很难握笔,常常趴在桌子上。有的孩子则是脑瘫,坐姿功能异常是他们的临床表现。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根据他的病症,有的放矢,采取科学的措施,不能用常规的方法“一刀切”。

对策:此类学生因为身体异常,进行坐姿、写姿训练要科学。如果进行不当的训练,可能导致身体的二次损伤。因此,教师要根据主治医生、康复治疗师的诊断建议和训练方案,将康复训练贯穿于整个日常、学习生活中,并争取家长的配合。[3]对于一些难以接受教育且存在沟通障碍的重度残疾学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辅助器具,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姿势。

(五)其他策略。

1.以童话故事讲利害。培智低年级孩子,是非观念不强,光靠枯燥讲解,不足以引起他们的重视,我们要以儿童化的视角来洞察、引导他们。例如,采用讲童话故事的方式告诉孩子正确坐姿确的好处。向孩子讲不良坐姿后果,可以结合身体变形的卡通插图,或编讲童话故事的方式,以直观形象富有童趣的方式提醒孩子注意坐姿。

2.榜样示范同伴互助。上课时,可以指导学生做“写字操”等,引导学生“练字先练姿”,模仿正确的姿势。[4]对坐姿、写姿正确的孩子要及时予以表扬,并让其他孩子观摩学习,用榜样的力量来引领其他学生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级氛围。设置一些小活动,评比课堂或周“坐姿之星”。课堂中,让同桌结成互助小组,相互提醒,从而不断矫正坐姿、写姿,实现共同进步。

培智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一阶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期,一旦养成成良好的坐姿、写姿,必将受用终生。然而,良好的坐姿、写姿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在培养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反复,这只有不断地督促,不断指导,才会逐步形成无需提醒的自觉。作为特殊教育教师,要以非同寻常的耐心、灵活适切的策略来引导他们。我们相信只要“严”有度,“教”有法,定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培智坐姿残疾
基于表面肌电和动态体压的办公坐姿疲劳测试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坐姿好习惯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