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智学校的情境性教学探析

2020-02-25肖书恒张悦歆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培智情境生活

肖书恒 张悦歆

(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 100875)

一、前言

2016 年12 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其中规定:全面推进特殊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遵从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及时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促进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1]由此可见教学对于特殊教育质量提升不言而喻,同时培智学校的教学任务不可忽视的就是与生活相结合,教学内容也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例如,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构建以生活为核心的开放而适性的语文课程,且进一步明晰倡导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互动学习。[2]由此可以看出培智学校的课程教学离不开生活教育的思想,如何运用适合学生教学方式是教师需要不探索的环节,也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不仅应结合班里每位学生的情况着力让学生参与、体验,还要使所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学习、生活能力。

当前培智学校面临课程、教学教法等多方面的改革挑战。首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无法产生兴趣。[3]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儿童学习的平均能力为基准的[4],这种教学模式对培智学校学生来讲是不适宜的。当今培智学校接收的学生类型不断增多,教师需要兼顾到每个学生的上课情况,有研究者根据自己见习经历,发现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上仍然偏重字词的学习,对生活方面体现的明显不足,间接反映出教师还没有充分的把握“生活化”教学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5]。其次在教学的设计、组织环节不够新颖,大多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做不到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样传统的发展性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组织方式更多是基于普通儿童的身心发展过程以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但往往会忽视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经验[5],不利于对培智课堂中学生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第三学习的评价方式偏向于结果层面。研究发现我国学校的语文教学中课程评价生活化体现不足。[5]目前较为普及的档案袋评定方式在培智学校运用的并不多,并且实际操作中也产生了各种问题,如内容形式单一,评定不及时,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互动评价,多从教师教学角度出发。[6]由此可见培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会存在各类问题,而今特教事业正不断向前发展,有必要针对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行革新,以免使得教学机械枯燥并且难以发挥实际作用,也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深入挖掘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7]。它是一种倡导师生互动、协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为学生创设与真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并以解决与学生相关的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7]例如,有研究指出针对幼儿的数学情境教学是将幼儿的数学学习与其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相结合,让幼儿在具化和形象的环境中获得关于数学的一般概念,再逐步过渡到数学的抽象层面,使之服务于自身生活和发展的需要。[8]而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同样由于发展水平的受限,需要具象化、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回归生活,情境性教学无疑可以将生活情境和课程内容做到有机结合,尊重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增加课堂学习的乐趣,在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基础之上达到身心共同成长;正所谓知识是情境性的,它要受到知识所使用的活动、情境以及文化的基本影响,并且与它们不可分离。[9]因而情境性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设置教育情境,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进入并完成情境中的具体任务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它可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现实场景中学习,即在学校教室等场地内设置专门的生活场景,教师借助该场景进行教学;二是教师利用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临时性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儿童在该临时情境中扮演角色以体会学习的内容,如分角色朗读。[10]

目前在特殊教育领域已有的研究关注到了“情境”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多关注情境对生学科学习起到的积极促进作用,提出具体的操作方式,如,金莉指出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画再现、活动演示、结合语言等多种途径进行情境的创设。[11]但培智学校教师如何在实践中认识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将生活教育的思想有机地和情境性教学结合起来,令其发挥真正作用,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情境性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教育思想

教育和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12]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融会贯通以便适应生活。情境性教学方式就可以作为这一过程的桥梁,情境来源于儿童本身的生活,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现生活化的情境性教学。

生活教育思想是教育家陶行知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结合国情提出的。其主张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譬如劳动的生活就是一种劳动的教育;生活教育不仅是用生活来教育,也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13],即教育是可以满足自身生活、未来需要的。其中的核心观点可以看到我们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其次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去生活,二者互相汲取发挥最大的效用。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讲,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不足,首先要做的便是学会适应生活、满足生活需求,教育的内容、方式等都要从他们自身生活中进行提取,在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的前提下,将知识在情境性的手段中传递给学生,做到生活与教育互相“汲取”,相互促进,可见这也就要求他们的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

2007年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也冠以“生活”之名,称之以“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等,此类课程主张使用真实的材料,尽量使用生活情境来组织课程,便于特殊儿童理解、掌握和运用课程中所学内容。[14]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国家旨在让特殊儿童的知识学习回归生活,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最终的目的就是融入到社会中去。

因此我们既有必要以特殊儿童的实际生活为着眼点开展教育工作,又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那么情境性教学从哪几方面契合了培智学校知识生活化的思想呢?首先特殊儿童的生活是教师实施情境性教学的前提条件,事实上普通儿童在小学阶段进行情境性学习由于自身的发展、经历的影响,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来组织,而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认知活动的受限,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因此更需要考虑他们的接受程度与自身生活体验,才能发挥情境性教学的最大价值;其次,情境性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解决具体的任务甚至真实的生活问题,从这点来看正好符合培智学校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适应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生活不是单维的,所面临的正是多样的需要处理的问题,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加以展现使得教学更具活力,达到教育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促进;再次,情境性教学给予当前教师新的思路,扩展生活教育、知识生活化的内涵,而不是停留在去繁就简,日常生活常识的教授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14],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推进融合教育。

三、情境性教学对培智学校课程的价值体现

当前培智学校开设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康复训练、艺术休闲这些课程,虽门类众多、但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学习并更好地发展,以便可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课程的传授过程中,情境的作用是很大的,情境性教学也对培智学校课程所体现生活教育的价值。

(一)情境性教学让课程更具生活气息。贯彻生活教育的思想需要教师切实从生活中挖掘信息,结合学生的需要融知识与教学之中。2016 版的培智语文课标准也强调了“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情境性教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呈现近似真实的生活情境,师生共同参与,建构课堂知识的学习[2]。教师选取合适的教学材料先让学生进行感知,再去一点点去体验,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在课堂中搭建的情境中参与。情境的创设离不开合适的生活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获取知识、提高生活素养,即生活就是学生的活教材。正如杜威所强调直接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那样,教师有计划的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尊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感受,最终可以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情境性教学让课程更具实用技能。个体在生活中,不仅需要适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技能才能更好地融入、发展。因而情境性教学的终点也是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再回到生活中去。以生活数学为例,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15]。数学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讲不仅可以通过它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还是提高他们生活技能的一个方式,将数学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去,为将来的适应和服务社会打下基础。在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系,为日后的生活服务,如时间单元的教学。情境性教学这一方式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手段,也是搭建课堂与生活的一个重要桥梁,使二者不脱节。

(三)情境性教学让课程更具体验价值。课程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生动有体验感是最主要的,如一味的传授不注重学生的自我感知与体验,那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例如,在生活适应、艺术休闲等这样的课程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指出:培智教育以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民[16]。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自我表达受到身心的发展的限制,在真正的实际生活中很难真正做到适应社会生活,大多凭借感觉行事。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时创设情境后,就应从生活的真实视角出发,让学生加以感受,借此达到亲身经历的价值、表达自我,使课程发挥最大的实效性。

四、培智学校情境性教学的运用策略——从生活视角出发

正所谓生活是最好的课堂,一切课程都不能架空生活,脱离生活。[17]无论是生活语文还是生活数学,或者哪门学科,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能让其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考虑到他们不同的发展水平之后,要多让他们切身感知、体验才能发挥出教学效果。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来源于生活,学习的任务也是对实际问题的提炼,这样既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与实际生活联系,解决现实问题,又可以增强体验感,保持学习乐趣。通过生活提供的丰富资源进行学习,用搭建情境的方式帮助学习,让学生享受课堂,真正又通过课堂回归生活、适应社会,实现特殊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结合课程内容选择生活情境创新组织教学方式。无论何种教学方式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都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情境性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发展水平情况,包括生活技能、情绪、喜好等等各个方面,以提出针对性的课堂指导,再进一步结合课程设置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进行备课、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在这其中要明确每位学生的学习任务、课堂目标,最大程度地在情境中学习体验,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果。最后进行课堂反思,以便为下次的情境性教学积累经验。教师不单要做到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更应努力使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感性经验,为知识迁移做准备。[18]

(二)运用合适工具展现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感知与互动。情境的创设不仅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而且要从生活实际中去找寻合适的工具和途径,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进而在过程中学习。例如实物展现、动画演示、音乐代入、角色扮演等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活动方式,将故事线索与之结合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主要阵地是在课堂环境,因此有些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进行搭建,例如学习“花园景色”这样的主题时,就可以用动态图片进行展示吸引学生注意力,配有声音例如“鸟鸣声”“流水声”,打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道,加深课堂认知,学习桂林山水,就可以播放相应图片,使学生彷佛置身其中。[11]

(三)利用生活实际布置课后任务,检验学习效果并给予反馈。学生在接受完情境性教学之后,最重要的是可以将其“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模拟演练,例如“乘坐公交车”这一主题,在学生对交通规则、座次的概念有了较好的认知之后,进行情境活动的展现。课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运用活动评价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将所学知识真正用到实处,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极有可能遇到各种阻碍,也是对学生思维、语言交际的锻炼,更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是教学回归生活的一种方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看到每个孩子的差异性和自身的发展情况。例如教授低年级学生洗手的课程时候,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做到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还原教学的灵动性。

(四)基于生活的持续性,将情境从一而终。生活于个体的教育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因而情境的展现也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进行体。培智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受限,缺乏生活阅历,情境的断裂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的动机与进展。除了家长、教师要不断引领学生去感受、经历更多的生活体验,再就是要为学生们搭建一直可以让学生良性参与的学习情境。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同时情境的持续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避免上午学生在情境中习得的知识经验,下午没有情境再现学生就没有兴趣甚至将所学遗忘。教师可以使情境继续或者转换,给予学生一个兴趣点,让他感觉自己始终在参与在活动,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这样在一天当中的早上、中午、下午作为情境的交接点,形成良性循环。

五、结语

当前,培智学生的心理需求日益多样化,教师在运用情境性教学策略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促进其融入课堂、发展身心,为以后融入社会打好基础,也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以及与生活实际的关联,更好体现生活教育的内涵。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和学校的教育资源等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提高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总之,实施情境性教学需要在协调好各方资源,从培智学生的视角出发才可以使其成为特殊教育教学的一把有效抓手。从而真正将课标中学生感知、体验、参与课堂的要求,一步步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培智情境生活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