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品格
2020-02-25龙丽波
龙 丽 波
(云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奋斗目标,彰显了党和人民的特殊鱼水情,人民性是我们党最突出的价值内核之一。“人民”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203次之多,彰显了我们党深沉的人民情怀和人民本色,在新时代更加突出人民性品格,集中体现在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之中,三者具有理论贯通和现实契合性。
一、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
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事关原则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1]790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为什么人”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着眼于服务绝大多数人。习近平指出:“全党必须时刻谨记,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2]纵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有诸多论述都关涉人民立场,蕴含深厚的人民情怀。
(一)坚持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正确把握和领会贯彻于整个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3]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从不隐瞒自己的意图和观点,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4]307彰显了人民立场基于人类道义的高尚性和理论观点的正确性,集中反映了指导人民追求根本利益的理论诉求。正是立足人民立场,共产党人才从政治高度向世界宣告:以往的所有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抑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一切运动都是绝大多数人的或者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是基于人民立场,为人民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旷世伟作。”[5]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实践,用于科学指导人民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其内在旨归是为人类谋求解放。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理论,都是基于统治阶级的立场,一切活动都服务于统治阶级,马克思主义首次基于人民立场谋求人类的解放之道,为构建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人民,才使它拥有了跨越时代和国度的强大影响力,深刻彰显了人民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就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科学认识和把握我们的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时刻谨记为人民谋幸福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使命,全方位为人民做好服务工作,利用一切条件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将人民的磅礴力量凝聚起来,众志成城创造新时代的伟业。
(二)坚持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我们党的本质内在地要求其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必须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铭记做一切事情都要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服务人民。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坚持人民立场,无论何时都要真正诠释好权力来源于人民、用于人民的真谛。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不断深化对人民立场的认识,始终高度关切人民的迫切需要,对人民立场的认识在伟大实践中不断得以深化。例如毛泽东高度关切我们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始终关注人民答不答应、拥不拥护的问题,江泽民聚焦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立足以人为本推进科学发展观谋求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为了人民、为人民谋幸福的一脉相承的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6]40这表征着中国共产党立足人民立场开展一切工作。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秉持人民立场,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决定一切活动都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习近平指出:“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人民立场,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证。”[7]我们党要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以人民立场将造福人民的伟业不断推向前方。
(三)坚持人民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
习近平将人民立场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是由初心和使命决定的,我们党一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始终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将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善于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善于激发人民的首创精神。在任何时候都坚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的真理,从唯物史观出发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真正动力,历史的进步需要广大人民的合力推动。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集中彰显了唯物史观,统一体现了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表征着代表广大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情怀,生动诠释了党的宗旨。以人民至上为原则开展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一切工作依靠人民,一切工作为了人民,人民是治国理政的力量源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和最深厚的执政底气,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价值追求,将人民是否满意视为衡量我们工作是否到位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清醒认识到人民立场的重要性,自觉将其贯彻到治国理政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秉持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执政之要,中国的一系列实践都反映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担负起为人民服务的重担,实现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双重攀升。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性的理论体系,集中蕴含着诸多新论断新理念,其中“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集中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社会发展将日益取决于民生问题的改善和解决,以人民为中心的程度和深度将决定社会文明进步的速度与高度。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世界上无论什么政党,都有一个以谁为主体的问题,围绕为了什么人和依靠什么人来展开工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善于发动群众,人民群众不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中都发挥了主体性的巨大作用,人民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需要为人民发挥实践主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伟大事业。新时代既要牢牢依靠人民开展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也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而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牢牢扣住民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足干劲开创伟业。”[8]81要始终秉持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以人民力量推动历史进程。这表明了人民是价值主体和实践主体的结合体,这决定了我们要基于人民利益,一切社会建设活动都需要由人民来最终评判。新时代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利益,必须想尽一切办法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新时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文明成果,使全体人民真真切切地获得物质利益。我们党工作的成效,需要人民最终来评判和检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事业,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亿万人民凝聚力量共同奋斗,想方设法增加人民自身的福祉,朝着实现自由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奋进。我们党是人民的政党,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社会建设,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高度关切人民的迫切需求,回应人民的呼声,站在人民角度思考民生问题,让共享发展理念深入人民心中,不仅要实现覆盖面上的共享,还要坚持内容上的共享,“在共商共建共享中集全民之力将蛋糕不断做大,凸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让全民更具获得感”[9],真正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关切什么是人民关心的、什么是人民期盼的,立足于人民的期许,改革就必须抓住和推进什么,借助深化改革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在人民之中探索发展的推动力量,牢牢依靠人民将发展往前推进,通过发展更好地造福人民。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利益问题,破解存在于我国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难题,持续改善亿万人民关注的民生问题,在吃、住、医、教等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普惠,以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复合叠加需求,助推人和社会实现更好的全面进步。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新时代必须树立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各行各业的全过程。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了一系列为民务实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突破和解决人民反映强烈的难题,着重提高新时代的人民工作水平。习近平多次重申了这一工作导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于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只有立足人民,艺术创作才能更加有灵魂;2016年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舆论工作导向,立足人民凸显新闻的真实性,追踪和回应人民关切的时事”[10]213;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科学工作导向”[11]。实现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作,也是实现亿万人民全面发展的伟业。要将这一伟业向前推进,必须全民积极自觉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将以人民为中心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以伟大实践不断推动伟大事业。
三、为人民谋幸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旨归
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12]42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是基于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科学理论,其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正是源于此,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价值旨归,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将为人民谋幸福切实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和制度中,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复合需求获得整体进阶。
(一)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
习近平指出:“全国人民都热爱生活,期盼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医疗、住房、生态等的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3]4这表征着党和国家对人民幸福生活的庄严承诺和积极回应,也是新时代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历史使命和价值取向。习近平在多种场合重申了“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民族复兴与为人民谋幸福有机结合起来,深刻认识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党基于“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前瞻性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性任务。“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最大的梦想,其内在地包含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4]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将最高理想确定为实现共产主义,使人民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九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超越性发展,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凝聚全体中国人民的力量为伟大复兴目标努力奋斗,伟大复兴不仅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亿万人民谋幸福,也是习近平新思想的价值旨归。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人民立场出发,大力改善各项民生工作,让人民的内心深处和精神上获得圆融安宁,在物质层面上产生更多的获得感。
(二)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
人民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力量之源,是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的强大动力。我们党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从人民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与人民保持良好的血肉联系,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沉着应对“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凝聚民心,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一旦与宗旨相背离,就会丧失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苏联亡党亡国教训近在咫尺。我们党需要加强宗旨意识,始终与亿万群众同呼吸,与群众形成命运共同体,与人民保持高度的联系,真正落实为民执政理念,全体党员不得凌驾和脱离人民群众,任何时候都要将人民的需求记在心头,将人民的期盼与党和国家的要求有机统一,出实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将心力聚焦于为人民谋福祉和谋利益上,尤其是要破解群众最迫切关心的切实利益问题。党员干部要将人民置于心中首位,以强烈的宗旨意识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将人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我们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我们党从人民群众当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谋幸福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与群众保持鱼水关系的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具体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是我们党获得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是开展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党秉持群众路线,从群众疾苦出发,深入群众当中探寻解决方法,将党的主张落实在为群众服务的行动之中。”[15]群众路线在任何时期都极其重要,这是由其内容决定的。群众路线集中彰显了党的宗旨,主张一切工作都要依靠群众,一切工作为了群众,任何时候都要尊重和相信群众,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始终将群众路线作为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路线,在具体实践中不断深化这一认识路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新时代我们党积极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此次活动是阶段性的安排,但是通过这次活动使全体党员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这一路线是具有长期性的工作路线,将群众路线牢固印刻在每一位党员的心中,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成效。群众路线将继续贯穿于一切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我们要将党的主张落实在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之中。我们要自觉投身于为群众办实事的事业中,深入收集整理分析民情,广泛汇集民智,在人民的支持下合理科学的制定工作对策,使对策符合人民利益和反映民意,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筑牢我们党在新时代的群众基础,领导亿万群众为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四、结语
新时代党和人民要心连心,始终将人民性贯穿于执政兴国的始终,激发人民主体作用,为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根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民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者和创造者,也是伟大复兴的奋斗者和受益者。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成为物质力量。”[16]11我们坚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人民的理论”将会“掌握群众”,变成引领全体人民实现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物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