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党媒在应急管理中的使命担当

2020-02-25蒋朝莉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党媒公众应急

戴 璐,蒋朝莉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文者,贯道之器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主流媒体对时代的主流价值始终起着引领标杆作用。党媒作为主流媒体,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肩负着独特的传播使命。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时候,部分党媒却出现了思维转化滞后、“大屏小屏”协同传播中的“大屏”弱化、欠发达地区党媒与上级党媒的对接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探讨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挑战,强化党媒在应急管理中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党媒在应急管理中担当的传播使命

以党媒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媒体,面对突发公众事件始终全力应对,战斗在一线,主动承担起主流媒体在应急管理中的传播使命,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把握“时度效”,积极引导舆论,正确解读党和政府的应急决策部署。

(一)党媒明确理论指导和现实定位,发挥引领宣传主流价值观作用

党媒的应急传播与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能力现代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应急传播及时到位。有利于应急管理体系查漏补缺,持续向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能力的现代化迈进;反过来,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同样可以为党媒提供更优的应急传播环境。

1.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指导,坚持党性原则思想指引

媒体传播中的意识形态工作在任何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社会地位的论述:“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越是在突发性事件爆发的时候,就越应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传播好主流价值观。[1]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是一个单纯强调“概念化”和“理论化”的体系,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具有高度实践性质的理论谱系。面对多种新闻观的挑战,党媒在应急传播体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解释功能和批判、辩护功能时,从不掩饰自己的角色,它就是站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立场发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领导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占领导地位的思想。也就是说,在社会上占物质力量的领导阶级,同时也是占精神力量的领导阶级。党媒坚持党性原则,秉持人民性传播基调,在应急的特殊时期做好正向传播工作,就是在给广大人民群众补充精神粮食。

如今,党媒形象的代名词早已不再是“官方派”“高平台”,而是在人们价值观相对稳定的环境下,使“主流”无缝衔接为“普通”,将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折射出的价值观以多元化的方式加以表达。例如,通过突发情况中人民部队火速救援的场景,来传达“危难之中国家永远在你身后”的主流价值观;通过地震救援、灾难性天气救援中救援队伍争分夺秒的细节,来表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主流价值观。[2]另外,通过场景化模拟、故事化表述等设计,提示受众日常突发性危机该如何化解,与受众建立起角色的“互动流”,以此来巩固应急传播中的主流价值观在群众心中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2.准确把握应急传播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定位

首先,党媒发挥模范作用,示范应急传播中媒体的职能定位。抗击“非典”胜利后,党和政府大力推进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综合应急管理模式,对应急体系的应急传播也需建立起完善的应急传播预案与宣传制度,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评估系统。党媒需要发挥“老大哥”的沉稳,冲锋示范在前,快速制定协同配合的传播方案,成立应急传播协调小组,细化职能分工。亲身示范应急传播中媒体的职能如何定位,做好应急传播需要联合各级政府媒体平台共同应对。

其次,党媒发挥先导作用,示范应急传播中媒体的目标定位。党媒在突发事件中具有“媒体指挥棒”的作用,传播目标就是向受众公开透明地报道数据信息,充分保障受众的知情权,安抚公众因突发性而产生的恐慌情绪,正确发挥党媒的引导功能。将以讹传讹的流言变成受众了解真相的“跳板”,控制传播节奏,使公众在应急治理过程中能够适当放松心态。

最后,党媒发挥主流价值引领作用,重置应急传播中媒体的发展定位。媒体融合背景下,应急传播作用的重心已经不完全在于突发事件本身的“消除”和“维稳”,而更在于督促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和党媒应急传播体系的改革和创新。党媒以身示范,减少报道中的复杂工作过程,挖掘事件背后有感染力的故事,弘扬政府机关以及突发事件工作人员的精神、事迹,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二)党媒积极发挥防范舆情风险、舆论监督引导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宣传舆论工作力度,统筹网上网下、国内国际、大事小事,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面对舆情,党媒要积极发挥防范舆情风险、舆论监督引导作用,营造起公众共同参与、共同关注的良好舆论氛围。[3]

1.党媒引领民间舆论场融合发展

民间舆论场是相对于官方舆论场而言的衍生概念。媒体融合和自媒体的发展为民间舆论场提供了充足空间,公众不再是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接收者,与媒体形成了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网民数量不断增多,网络媒体使用率自然很快提升,民间舆论场形成后往往因其更加接地气,更专注于某一领域的信息推送而获得受众极大“追捧”。

身处风险社会中的公众对于公共安全的需求日渐增高。在这种公众诉求“倒逼”的形势下,党媒以平等、亲和的姿态出现在自媒体平台,想人民所想,关注人民所关注,与民间舆论场高度融合,实现一定程度的媒体资源共享,建立起了官方自上而下、公众自下而上的对话机制。党媒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传播特殊时期,相对于其他媒体可以更快速地集合媒体资源,精心设置抗击突发状况的应急媒体议程,让人民群众了解危机中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未来计划做什么,坚定战胜突发事件的信心和决心,牢固树立应急传播中“第一信息渠道”的形象。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好“中国应急管理故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媒工作的重要方针。突发事件背后有许多平凡岗位上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有应急管理的专业素材积累,都折射出了全国人民上下同心的精神风貌和人文关怀。党媒要讲好这些“中国应急管理故事”,与人民群众建立起共克时艰的情感枢纽。

党媒要讲好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故事,充分展示突发事件中党中央统一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心。讲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故事,铭记政府应急治理现代化和党媒应急传播体系改革和创新过程。讲好各个岗位的工作者在应急治理过程中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故事,传播突发事件一线体现大爱与担当的正能量故事。面对国际舆论环境变化,讲好中国大国担当、共享应急治理方案的故事,严格跟进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进度报道,向世界各国展示突发事件中中国迎接挑战的底气和决心。

(三)党媒发挥学习优势,提升应急政策解读能力

学习型政党建设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党媒正确解读应急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党员和广大群众的应急学习效能,提速应急管理能力和现代化建设。

1.正确解读应急管理政策,鼓励公众加强学习

党媒虽姓党,但在实际传播运行机制中仍需扮演多种角色,其社会功能还包括鼓励公众学习应急专业知识,发动更多力量参与到应急治理中。去年12月以来,我国出现了新型肺炎疫情,此次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疫情发生后,党媒迅速行动,央视新闻发出不间断特别节目《共同战“疫”》,24小时不间断为公众提供一线应急新闻信息;新闻联播推出专栏《一线抗疫群英谱》,报道各地区各部门面对疫情联防联控的救援措施;学习强国推出了新冠肺炎疫情专项答题。党媒用行动发声,正确解读国家的应急管理政策,有助于公众客观看待突发事件,理性判断事件等级。鼓励公众加强应急管理理论学习,传递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的应急观念,营造优质应急传播效果。

2.正视应急管理体系短板,提高风险防范等意识

党媒在应急传播过程中既需要传播突发公共事件的真实情况,也需要深挖整个事件背后的制度支撑、理论支撑,传播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优势及其短板。突发公共事件会考验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目前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整个社会呈现出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权威的应急管理组织、应急专家和科学技术短缺,以及缺乏对于公众的应急科普宣传等问题。

党媒要传播风险防范意识观念。未来国家应急管理现代化工作的重心会发生转移,以预防为主,和抗灾救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及时公布评估结果,提醒公众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报道中满足公众对于应急管理体系的知情权,塑造服务型政府的良好形象,保障社会其他部分的平稳发展。发挥媒体教育功能,传播相关应急法律法规,形成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的隐形约束,通过党媒的应急传播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党媒在新时代应急传播中面临的新挑战

如今,党媒的发展在适应融媒体环境的变化,也在适应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进程。外部环境在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传播思维与传播渠道转换给党媒带来诸多不适

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经过长时间打磨,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线下工作队伍。伴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党媒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体队伍也需要逐渐向线上转移。从目前的传播状况来看,存在对于传统传播途径的依赖,以及党媒话语权威性和网络化宣传结合僵化等问题。面对当前的“去中心化”模式,党媒一时间无法快速形成对于其自身新的定位,需要重新寻找发挥主体性作用的方式。党媒如何摆脱自身“老套”思维的滞后性,克服创新短板,找到新方法,持续发挥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这对于党媒转型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二)党媒传播中出现“大屏”弱化问题

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进化使人们对于电视等“大屏”传播的收讯依赖性大幅度减少,融媒体时代来临后媒体传播的创新更是快速倾向于“小屏”传播的包装和塑造。在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传播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屏”同步创新,解决其弱化问题呢?目前,党媒传播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传播平台“两微一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的运用,资源整合编排能力在形式多样化的基础上呈现出更优质的效果,同时还抓住了公众的“碎片化”时间,以“干货”形式进行传播,“大屏”传播仿佛失去了主力地位。[5]

(三)欠发达地区党媒与上级党媒的对接缺乏密切性

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需要“上下一心”,中间任何一个层级的党媒出现问题,传播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涉及到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救治救灾、群众安抚等议题上,党媒需要倡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报道各种救援进展、群众反映等情况。欠发达地区在传播频率、全媒体业务开展等方面受到制约,缺乏与上级党媒的对接,就会导致信息发布滞后和内容欠妥等问题。

三、守正创新:抓住党媒优势,攻克融合难关

党媒所面临的以上问题,在媒介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是不可避免的。要想解决好应急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需要党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转换传播思维,重构传播模式,攻克融合难关,以实现党媒应急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一)回归党媒本位初心

解决好以上问题,首先要回归党媒本位初心。不能以吸睛作为传播目标,突发事件中的党媒依旧要听党指挥,把党和政府的新闻做好,把宣传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做好。在媒体报道方面,应适当改变以往会议化、程序化的刻板模式,适当增加创新性、主动性和活跃性,让公众看到多维度的党媒形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体系。党媒除了转化传播思维外,还需要重视新媒体工具的开发利用,要不断地探索、转化新媒体工具,形成“媒体工具思维”,寻求最佳的传播模式,不仅要守护好党媒的初心,还要守护好每一位媒体工作者的初心。[6]

(二)摒弃保守传播思维,进一步突出党媒专业化

党媒的“大屏”传播的模式虽然已经很成熟了,但仍需要紧跟技术变化的传播思维,擅用“大屏”“小屏”联动传播的方式形成有效互动。要突出“大屏”传播的专业性、专题性等优势,形成“大屏”传播、“小屏”互动的应急传播模式。同时还要精简媒体工作人员,确保党媒队伍高素养,从传播队伍角度突出党媒专业化。传统党媒向新兴党媒过渡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专业媒体素养的人员也随之过渡,造成党媒运行资金等方面的负担。如今,在党媒传播质量高要求的同时,也要提高对于媒体工作人员的要求。时代的变化需要我们重新构建党媒的传播话语,才能适应融合环境,适应应急管理中的特殊传播需求。以不同传播渠道中的“意见领袖”为桥梁,以不同圈层受众为核心展开传播,既要防止传播主频道的“边缘化”,又要树立起在舆论场中的权威性。

(三)各级党媒协同联动发展

面对欠发达地区党媒的传播问题,需要改革体制,构建起地市统一的新闻传播平台,保证其对于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时效性、全面性和合理性,避免在首要的应急传播环节出现发布不及时、事件说不清等问题。同时,下级党媒的新闻发布并不是简单地对上级党媒发布内容复制粘贴,而必须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群众的实际反应相结合进行报道。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级党媒协同报道,有针对性地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在发布疫情最新进展的同时发布防控救助等信息,及时回应群众需求,避免重演非典时期的群众恐慌。

总之,媒体融合时代,党媒在应急管理过程中的传播要遵循时代发展规律,遵循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律,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引领作用,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克服融合环境下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探索新的传播模式,提升党媒专业竞争力。无论传播环境如何变化,治理能力如何进步,党媒都需正确认知其在应急管理中的使命担当,永远要做到守正创新。

猜你喜欢

党媒公众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党媒要补足评论这个“钙”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坚定扛起党媒新时代“探路者”的使命与担当——温州日报新时代融合发展的新探索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