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税收征管问题的思考

2020-02-25魏珑婷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6期
关键词:征管税务机关纳税人

魏珑婷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 400054)

近年来,“大数据”一词广泛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并对企业生产、管理、销售有重要影响。所谓大数据指的是巨大的信息、数据资产,其具有极快的更新速度、巨大的储存数量、多样的数据种类、数据要求低等特点。当代全球的信息量年增50%,每隔两年就可以翻倍。数据增长速度之快、之多不得不承认“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而进入大数据时代,标志着人类对数据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次。与此同时,大数据的发展也为我国税收征管体系带来了新的机遇及挑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税收基本是国家经济收入的核心构成元素,税收对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税收征管是国家获取税收收入的最直接手段。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的税收征管体制已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临近,现有的模式也已经暴露出了很多弊端,其效率也已经不能跟上实际税收征管的需求。在税收方面大数据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税收流程的信息化和数据化,同时还有税收系统内部数据的管理、归纳还有外部数据资料的搜集整合。由此可见,对数据处理利用的恰当、安全性直接影响了税收风险的高低。我们需要在网上搜集大量的涉税数据,并利用其进行分析。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我国税收征管质量,促进国家税务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税收征管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大数据时代下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日渐成熟,相关行业的学者们都将目光转移到了大数据上,对于税务领域的研究者来说,也将大数据与税收征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大部分研究人员认为,传统手工操作的税收征管流程已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缺陷,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当前的税务流程仍依据2001年修缮的《税收征管法》,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该法律的适用性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更加凸显了该法律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当前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将大数据思维、手段应用到纳税流程优化中已经势在必行。

大数据思维,其实就是整合数据的过程,该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深度挖掘、整合及进一步处理,税务数据的整合及共享不仅能有效缩减税务机关的相应资源消耗,而且通过进一步的数据整理能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精度。同时,大数据提供了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并改善了税收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为征纳双方建立互信。

我国税收管理的发展现阶段主要依靠数据信息来进行税收监督管理的加强工作,提高服务的质量,也让纳税申报的准确度得到保障。大数据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让我国的相关技术不断与目标靠拢,保证税收征管模式的有效开展。在如今的大数据背景下,相关技术的竞争力是十分激烈,只有不断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才能让我国的税务方面得到不断的蜕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征管存在的不足

(一)税收流失问题存在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呈爆炸式增长,对于税务局的工作人员而言,辖区内纳税人的数量也可以说呈爆发式增长,如果要求税务局工作人员对每一家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都非常清楚,这在现阶段的征管模式下也不太现实。有些纳税人为减少应纳税费,会选择隐藏部分数据,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纳税人申报信息失真问题,造成税收流失的问题。税务机构与纳税人之间的信息失衡问题是导致偷税漏税现象的核心诱因,也是很多税务机关至今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税收征管效力缺失

如果说当今哪个领域最红火,一定很多人说是电商,网购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其飞速发展的趋势让很多人都看到了发展新方向,从而把固有的线下经营逐渐向网上进行转变,跨境电商也慢慢出现在公众面前。不可否认网购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它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与税务方面有关。这种虚拟的交易是无法让相关税务部门正确估算企业的纳税额。我国相关管理部门对这样的现象实行网上税务登记制度,但这是建立在虚拟的网络上,很容易出现资料被篡改的现象,而且当今很多网店都没有开发票的习惯,这让税务部门也无法对这些企业进行评估,税务评估的工作将无法真正展开。而税收管理部门的数据基本来源于纳税人申报,如果纳税人谎报、瞒报数据,则这些错误的数据必然会使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偏差,失去其实际价值,导致税收征管效力低下。

(三)数据信息质量不合格

当今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各个领域都能通过先进的技术来实现自身发展上的突破,税务机关也不例外,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来实现自身技术上的优化,但这种方式并不是万无一失,也会因为一些外在因素而导致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出现失误,这样就会造成税收征管工作无法正常展开。再加上数据信息的性质,所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那么工作的流程也绝对复杂,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还是会有一些疏漏让征管工作无法展开。当今的税务机关是根本离不开数据信息的,只是单纯在制度上进行完善是无法保证税收工作的开展稳定性,还需要进行其他方面上的改革。

(四)大量涉税数据无法有效整合

大数据时代下,税收数据信息化已经是无可改变的潮流趋势,但相对互联网信息迅速发展而言,税务信息的运用与建设依旧有很大的差距,这直接导致了税务信息利用的低效。信息开发度和利用率低都无法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地通过数据提升税收管理。在系统内在而言,多个系统信息传递不畅,而且相对分散,无法高效地进行信息匹配和整合。例如涉税信息分散在核心征管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系统之间,涉税信息无法有效集中,严重降低了税务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税务信息传播速度慢,利用率低。

(五)税务征收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大数据的到来不单单使企业的业务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而且会直接导致企业纳税业务的电子化,但由于存在着严重的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税源不明晰,税源跨市跨省情况很常见,加大了征管难度。理论上来讲,征收过程中的涉税信息是税务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不对称问题会导致道德风险,加大征管难度。一方面,税务机构属于政策的制定者或解释者,在政策条文中有天然的优势,在政策公布前,税务机关能更早了解到相关信息,再加上我国某些政府部门的不透彻以及制定的不完整,这都会让纳税人与征收机关在政策的掌握度上存在不对称。其次,税务机关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全面地掌握纳税人的所有涉税信息,包括企业基本资料、经验状况及税务政策等,例如纳税人虚报信息,会使申报情况不真实,这会在征管过程中产生偏差。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也存在税务机关内部。不仅上下级存在信息不对称,甚至同一税务机关内部都存在这种问题。如流转税部门和所得税部门之间、征管部和稽查部之间都存在信息无法共享的情况。

(六)数据分析利用困难

最后是数据分析利用问题。当前,很多税管部门仍存在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不能完全掌握信息技术等问题,同时导致税务局的征管系统信息匮乏、缺失、征管业务不流畅等。比如税务登记项目不详细或信息缺失等失误,都会让数据分析工作变得耗时耗力还无作用,也导致税务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征管问题解决方法

(一)减少税收流失

导致税收流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不可靠,因此,要解决该问题,就必须针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制定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要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了解其所思所想,根据民众实际所需制定最合适的税收征管制度,以确保纳税人可依法诚信缴税;同时要推行相应的税收奖励制度,鼓励纳税人诚信纳税;此外,还能加大对偷逃税行为的惩处措施,提升税务机关自身的信息收集及处理能力。

(二)提高纳税人征管效力

要提高纳税人征管效力,可构建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制度,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从以下3点着手:构建全国统一的法人和自然人税号;将纳税人所有财务情况与其唯一税号关联;将税号与社会保障及信用评级关联。

(三)紧密结合大数据思维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是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加数据信息时代下税务管理工作的紧密相结合,与时俱进,这预示着税务工作的转变和思维的进步。树立大数据思维,以大数据观点看待税务管理工作是发展的大方向,这才有利于税务管理的进步。要做到让大数据思维与税务管理工作相结合,首先必须树立大数据的理念,明确将这种理念贯穿于整个税务管理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步。当代我国税务机关对大数据理念的认识和重视仍有限,意识的提高有赖于进一步的教育和宣传。其次,就是建立全面完善的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系统。现代化的税务管理工作必需建立在丰富和完整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系统,从而才能完整地接收涉税信息。这样才能方便人员在庞大的数据库下中找到涉税疑点和风险。

(四)完善在大数据时代下税务管理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即使知道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充分利用数据发挥税务管理的优势,但回归最初,必需要有充分的制度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没有条文和法律的允许,工作一样无法有效实施。独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第三方的法律支撑,首先必须树立相关法律制度条文,这要求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其次,制度和法律的制定需要有效地落实,如相关税收管理法律规定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单位应该按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有关的信息。但实际中,往往无法及时提供这些信息。换句话说,这样做法律制度都仅仅是一纸空文。政府必须加强税收法律和制度在大数据时代下的结合,还有实施的力度和有效性。

(五)增强税收数据分析利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税务信息采集规整是进行税务处理的前提条件。要增强税收数据分析利用,可从以下几点着手:采用税负进行宏观的税务分析;比对分析各部门所有信息数据,进行税源分析。

四、大数据时代下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的思考

(一)明确大数据背景下的税收征管目标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保证税收成本的降低,去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和税收遵从方面的管控,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在进行转型时应该重视其所遇到的风险,以纳税人为中心,将其权利与义务放在首位,让税收征管从整体上得到落实。

(二)建立完整的业务流程

税收征管上的改革需要从多方面出发,比如在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对数据信息的概念进行融合,对其流程上实现优化,不仅实现了税收遵从,也朝着当今时代的发展方向迈进。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与信息调查、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的流程进行明确规划。各种业务都要有负责人员进行整理归集,让纳税人和税务部门能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

(三)将税务部门的服务水平进行提升

税务部门的有效数据是提升部门服务水平的重要依据,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所在。纳税人在进行纳税时也应该充分保证自身的合法权利,要想进行相关法律制度的了解,纳税人也要知道自身在纳税中所会承担的风险,并完善信用管理体系,逐渐渗入到整个社会中,纳税工作也能顺利展开。根据实际的情况,税务部门要进行服务体系上的创新,以降低人们的纳税成本为重心,重视对员工专业技能的提升,这样能让纳税服务的反应机制更好去实现。

(四)加强征管,建立分类管理

税收管理部门和风险评估人员在对各类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按行业对企业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类、分级,对不同层次的纳税人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广泛守法的纳税人,推行自我管理,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对偶尔不守法的纳税人采取加强纳税管理性辅导和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督促其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和纠正潜在的税收风险;对经常抵触税法、不守法的纳税人,则要采用重点管理控制、纳税评估、稽查和移送法办等措施。

(五)完善管理,强化内部控制

一是建立内控岗位授权制度:对内控所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二是建立内控报告制度:明确规定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报告的时间、内容、频率、传递路线、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和人员等。三是建立内控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四是建立内控考核评价制度。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等。

(六)规避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要进行税收管理风险评估必须要有“参照物”和分析模型,也就是预警系统。要对税收风险进行因素分析,系统的梳理税收的风险要素、风险环节、风险行业、风险区域、风险时期和风险来源,找准风险控制点,建立预警机制和预警指标体系,提高风险评估和认定的准确性,才能使税源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对税收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卓有成效地开展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工作,以提高税收风险预警与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征管税务机关纳税人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关于如何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思考
国地税联合开办2017年第一季度纳税人学堂
服务于纳税人 让纳税人满意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税务机关舆论引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