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办学背景下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探索
——以宁波大学中法联合学院为例

2020-02-25许才国毛屹华

纺织服装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服装设计服装

许才国,屈 萍,李 婧 ,毛屹华

(1. 宁波大学 中法联合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 宁波市服装行业协会,浙江 宁波 315000)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推进产教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9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校企合作是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重视的实践教学环节。美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如产学交替、创业孵化器、产学研结合等,代表性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对硅谷、波士顿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德国的产教融合是“双元制”模式,双元即指学校和企业,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日本在1958年提出了产学协作教育制度,参与者主要是政府、高校和企业[1]。服装设计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深化校地合作,推进引企入教,协同产业创新,是专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和时尚理念,结合地方产业优势,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校(宁波大学)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办学的中法联合学院为例,探讨国际合作办学校企合作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一、 现代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特征

依据企业生产组织、产品设计方法,可以将服装企业类型及其对服装人才的需求做以下归纳。

1. OEM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原始设备制造商)也称为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生产)。原始设备制造商具体的加工任务是通过合同订购的方式委托同类产品的其他厂家生产,之后将所订产品买断,并直接贴上自己的品牌商标,品牌方提供设计方案,委托工厂生产,并负责销售。这种委托他人生产的合作方式简称OEM,承接加工任务的制造商被称为OEM厂商,其生产的产品被称为OEM产品。对于此类服装加工生产型企业来说,便属于承接品牌公司加工任务的OEM制造商。由于其生产类型决定了其加工产品并不需要本企业参与设计,因此对于服装人才的需求通常多为跟单、理单人员。对于外贸型加工企业来说,则需要具有国际语言应用和国际单证操作等能力的人才。

2. ODM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原始设计制造商)是由采购方委托制造方提供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而由采购方负责销售的生产方式。采购方通常也会授权其品牌,允许制造方生产贴有该品牌的产品。ODM厂商设计的产品方案可采取买断或不买断的方式提供给品牌拥有方。对于ODM服装企业来说,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决定了企业产品是否能够被采购方也就是品牌拥有方选中。因此,ODM服装企业对于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较高,要求具有优异的设计应变能力,并能够开发出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产品以适合不同的采购方。对于服务于生产周期较长的传统类型服装品牌的ODM企业设计人员来说,需要具有一定的企划能力,能够精准判断市场需求,做好产品规划。对于服务于快销类型的ODM服装企业设计人员来说,则需要具有较强的市场敏感度和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能够迅速抓住市场需求并及时转换为可售产品。

3. OBM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特征

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原始品牌制造商),即企业经营自有品牌,或者说生产商自行创立品牌,生产、销售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或采用收购现有品牌、以特许经营方式获得品牌知识产权的形式。OBM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作到上柜销售,皆由单一公司独立完成。根据不同品牌服装企业的细分,OBM服装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原创设计主导型品牌不仅需要设计人员具有独当一面的设计能力,还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品牌运作能力;单品类专门市场品牌则需要设计师具有单品类服装的深入开发、延伸设计能力,并能够与产品链上下游进行协作;快时尚品牌则需要设计师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快速反应市场需求,综合协调各方资源,迅速应对小单快反。

部分服装企业兼具以上几种业务类型,其内部对于服装人才的需求则更加综合,除了设计人才、业务人才,更需要时尚管理人才的储备。

二、 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服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反馈来看,服装设计专业教育存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人才需求

通常来说,专业教育培养方案在经过缜密研究并制订完成后,在一段时间内会相对稳定,并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调整专业课程内容与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大部分高校均由专业教师完成,很少有企业高管、设计师等参与。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会进行国内外相关院校及企业调研,但是在时间、企业实际需求对接等方面尚存在欠缺,不能完全、及时满足产业人才需求,使得教学环节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衔接存在失配现象。

2. 教学内容滞后于服装产业技术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纺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服装产业技术革新日益加剧,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等不断促进产业变革,服装产品也不断更新。而服装高等教育存在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仍按照既定的教学大纲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服装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适应期过长,难以快速对接[2]。

3. 教学人员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双师型”教师

受高校长期以来的考核体系及职称晋升要求的影响,多数教师的发展方向侧重于理论研究,这对于培养研究型服装人才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对于生产型以及品牌运作型服装企业来说,则更需要实践型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教学人员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因此,对于服装设计这类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特别是本科阶段,迫切需要精通服装产业理论和具有实操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以培养符合服装产业需求的人才[3]。

4. 服装设计人员教育背景单一,缺乏国际化人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外服装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服装品牌也逐渐走出国门,在产品加工、外贸出口、品牌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参与国际市场的形式越来越多,服装产业链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而目前国内服装设计人才,除了部分留学归国人才和国际合作办学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化教育经历以外,大多数从业人员缺少国际化教育背景,产业参与国际化竞争人才储备匮乏。

三、 服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

从现代服装企业的主要类型与人才需求特征,以及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来看,针对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校企合作培养了解国际规则,掌握国际通行的行业规范,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服装专业技能,既了解本土产业与消费文化,又具备较好国际语言沟通能力,熟悉国际时尚潮流的服装设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中法联合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已纳入国际合作办学,该专业抓住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契机,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时尚理念,拓宽办学渠道,在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同时加强校地合作,与宁波市服装行业协会、宁波本土优质服装企业形成长效合作机制,注重引企入教,在专业课程教学组织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探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服装专业设计人才的途径。

1. 产教融合,构建符合国际化办学与产业需求的培养方案

根据服装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修订和完善。在进行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时,我们深入企业调研,听取用人单位对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行毕业生回访制度,在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后,确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兄弟院校同行专家、知名服装专家和宁波服装行业协会专家、企业设计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与法方合作办学院校服装专业负责人进行多次商讨,形成了国际化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 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服务地方经济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职能之一。宁波作为我国重要的服装名城,具有良好的服装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随着服装产业向纵深发展,以及消费群体、消费模式的转变,由于产业发展模式、地理位置、用人政策等方面因素,本土服装企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矛盾愈发突显。作为本土高校,开展国际化服装设计人才培养与本土服装产业相结合的探索是十分重要的。中法联合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紧密围绕本土服装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缩短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联合本地服装企业宁波斐戈集团旗下品牌FIOCCO(斐戈),于2018年3月成立了校企联合设计工作室,共建中法合作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利用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师资队伍的优质资源,形成专家智库,服务集团旗下产业创新园区所入驻品牌服装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

3. 项目制教学,将企业产品开发流程引入专业课程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入本地企业产品开发项目,开展项目制教学。专业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体系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企业产品开发实际需求,设定若干个具有明确目标任务的独立项目,在教师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围绕项目开展信息收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最终邀请企业设计师对产品开发方案进行评价。例如在专业图案课程教学中引入宁波马其顿儿童用品有限公司旗下童装品牌MQD 2019年春夏产品开发的图案设计项目,课程教学遵循原有教学大纲的既定培养方案,因时而动,适时微调,通过实际的企业设计项目,将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服装产品季度研发任务相结合。此类项目制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熟悉了企业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参与服装企业设计项目操作,并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创新、创业、就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和应变能力、实操能力。

4. 设计师进课堂,企业一线设计与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引入不同教育资源,在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中聘请企业设计师、工艺师进课堂[4]。如成衣设计课程邀请本土服装企业宁波乐町时尚服饰有限公司设计师加入课程教学,建立校企联合教师团队;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邀请宁波伊思君凯服饰有限公司制版师担任主讲教师,将企业实战经验融入课程教学;在专业理论与服饰文化方面,邀请国外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在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中邀请浙江工匠、港城工匠解析专业技术,通过工作坊、学徒制等形式开展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

四、 结语

国际化合作办学作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具有很好的人才培养空间和合作前景,正在成为我国学生不出国门就能接受外国优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针对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引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时尚理念以及产业实践人才,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是高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利用国内外优质时尚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并能融入本土产业的设计人才,既能够体现办学特色,又能满足服装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为解决地方高校高端化、专业化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脱节的矛盾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服装设计服装
《福“运”》系列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