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2020-02-25赵敬东许金柜
赵敬东,许金柜
(福建江夏学院a.会计学院;b.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思路,集中体现了高校某个党组织党建工作的特色经验、工作理念,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辐射力。创建党建工作品牌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推动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党建工作影响力的基本做法。在新时代视域下,通过探讨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意蕴、厘清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现实困境,有助于为解决传统高校党建工作的弊病提供实践路径,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意蕴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判断是党建工作品牌是否有必要创建的基本依据。在商业用语中,“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2]经济领域的“品牌”理念植入高校党建工作,是新时代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机制的有益探索,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力抓手。
(一)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体现在“愿景导航”功能,助力党建工作品牌建成“先锋工程”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是明确高校党建目标的有效措施。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意识一旦形成,高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便树立了具体的共同奋斗愿景。以党建工作品牌为导航,发起品牌创建的“冲锋号”,能进一步增强高校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和创造力,引导广大师生党员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提振精气神,撸起袖子加油干,自觉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的先锋面貌。
(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体现在“合力驱动”功能,推动党建工作品牌建成“聚心工程”
党建工作品牌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等特征,能够号召更多党员积极融入到服务师生、服务社会中去。[3]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创建能够引导师生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中心工作,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解决师生最关心、最急切、最需要的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意不满意作为检查党建工作成效与否的判断标准,以组织和谐凝聚广大师生党员争先创优氛围。
(三)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价值体现在“激情感染”功能,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建成“动力工程”
品牌效应就是认同效应。广大师生党员广泛认同党建品牌,对实现党建品牌的目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高校把党建工作品牌创建与事业发展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投身学校事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实现高校党建与其他工作的相互促进,进而提升党建工作服务学校事业发展的效能。
二、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现实困境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对提高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高校科学发展和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生机做出积极贡献。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中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
(一)党建工作品牌化意识有待增强
在推进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或者不足。一方面,有些高校对党建工作品牌的内涵认识不到位,对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的标准理解不足,对品牌的设计、思路把握不准。另一方面,一部分高校党组织对党建工作品牌化培育意识主动性缺乏。在调查中,对“党建常规工作与党建工作品牌化哪个更重要”时,有75.2%从事高校专职党务工作的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书记、组织员、辅导员认为常规工作更重要,57%的普通师生党员认为“品牌”固然重要,但做好常规工作更重要。由此可见,部分高校日常中的党建工作重心更是倾向于常规工作,以至于他们在党建工作品牌化方面培育意识不强。第三方面,部分高校在培育党建工作品牌中,品牌定位、组织建设定位、特色亮点定位等方面不够清晰,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关系没有理顺,进而在党建工作品牌培育中出现“随大流”的现象,缺乏顶层设计。虽然在本组织内部宣传为“品牌”,但仅从品牌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来看,这里的品牌只能算是“伪品牌”。
(二)党建工作品牌化创新有待加强
“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创新”[4]。对于高校而言,特色就是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具体呈现方式,因而,党建工作品牌应该结合学校党建工作特色来开展。[5]然而,事实证明,因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新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路上创新不足。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过程中,缺乏创新的理念来统领党建品牌的创建。二是内容上缺乏特色。有些高校在党建品牌的确定中,或没有结合中心工作、或没有结合思想建设、或没有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或没有结合校史校情、或没有结合学生特征等内容,这会导致党建工作品牌某一方面的特征无法凸显,从而使得党建品牌的长效机制很难构建。三是方法、方式上无法突破。在新时代、新问题的背景下,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过程中,仍然囿于传统的方式、方法,新的方法和方式创新不够。四是对品牌的内涵和价值挖掘不足。实际工作中,缺乏结合党建工作实际,缺乏总结、提炼和升华,从而影响品牌创建的实际效果。
(三)党建工作品牌化推介效果有待提升
从目前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影响力来看,不够理想。首先,品牌的影响力有限。从传播的角度分析,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推广度不高。一是个别高校党组织内部“品牌”本身的问题,他们把某项具体工作的特色凝练或者日常工作的“精加工”作为品牌宣传,这种“品牌”的寿命注定是有限的。二是宣传方式的局限性。部分高校在宣传党建工作品牌多是通过校内交流、撰写论文、校内广播等方式,在自媒体运用上存在明显不足。三是忽视了受众的推广作用。[6]品牌项目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不同受众对象的特殊需求,没有根据不同受众对象群体的差异,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推广。其次,品牌的效益不佳。高校党建工作品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于内,最大化地发挥示范、引领、服务的党建工作作用;于外,通过上级党组织的肯定得以推广,在校际间和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6]因此,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效果主要由上述标准来衡量。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品牌存有不同形式的瑕疵,进而影响到党建工作品牌的效果。
(四)党建工作品牌化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立得住、叫得响是党建工作品牌活力的体现。党建工作品牌必须有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否则党建工作品牌只能昙花一现。[4]从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情况来看,目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一是党建品牌的制度化不完善,部分高校没有把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内容纳入制度建设的轨道,进而缺乏对创建党建工作品牌常抓不懈的持久力。二是党建品牌的规划不到位。高校党建工作品牌长效机制的形成,需要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结合起来,需要不断地探索,做到未雨绸缪。然而,部分高校对党建品牌创建的规划缺乏。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学校在安排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指导、协同、组织和管理等工作中,做得不足。这也反映了党建工作领导方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四是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与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密相连,与各级党务干部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密不可分。但是,部分高校在推进党建工作品牌化中,缺乏激励机制,这与提升党建工作品牌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无法调动积极性。
三、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要有制度保障、树立战略思维、讲特色、追求影响力,注重品牌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培养,强化传播力建设、工作机制建设。
(一)以党建工作品牌化建设为战略思维,强化品牌意识培养
一个成熟的品牌,就是一项战略思路的成功。高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品牌意识是创建党建工作品牌的基本前提。首先,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党建品牌的重要性。校党委要顺应时代潮流,树立新思想、新战略,把党建品牌创建提升到战略高度,要学懂弄透品牌的内涵和价值。其他各级党组织要把党建品牌建设与党建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通盘考虑、提早渗透、系统组织、精心实施,激励广大师生党员把党建品牌创建视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形成创建党建品牌意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要找准品牌定位。经济领域的品牌引入高校党建工作后,赋予党建工作品牌创建新的理论。这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要从实际出发,对品牌的名称、品牌的内容、品牌的运作、品牌传播、保障机制等各个环节都要有整体的规划。同时,要充分挖掘高校党建工作品牌的文化内涵,保障品牌建设的灵魂。第三,要抓好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管理。要制定详细的程序,将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纳入党组织日常任务中,同规划、同部署、同反馈、同考核,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参与品牌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不断让党建工作迸发出新的活力。
(二)以追求党建工作特色为指引,强化品牌创新能力培养
突出特色,是党建工作品牌化的基本要求。高校党建工作品牌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按照党建工作的内容来确定品牌、按照党建工作的组织方式来确定品牌、按照党建某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或工作重心来确定党建品牌、按照高校党建与地区的互动关系来确定品牌。[5]只有独树一帜的品牌,才能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才能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创建高校党建品牌一定要打破传统思维,强化创新意识,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彰显党建品牌的特殊性。但是,经济领域的“品牌”借鉴到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宜机械地照搬照抄,而要探索自身的经验与规律。一是要体现时代性。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结合高校的中心任务、学科专业建设任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创建党建品牌。二是要结合青年大学生的新特征、新特点。把大学生的兴趣点与党建品牌创建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党建品牌创建的参与度,进而强化品牌的认同、推广。三是要项目化运行。一个成功党建品牌在运行中就是一个系统的运行。要基于党建工作的规律,把党建品牌的系统要素分解成若干个项目,采取项目化管理,进行统筹协调、任务分解,能有效提醒党建品牌创建的科学性。
(三)以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为落脚点,增强党建工作品牌化传播力建设
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重要目标指向就是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党建品牌效应就是认同效应,党建品牌得到认同,就能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就能在广大师生中形成号召力,从而实现党建品牌的目标。因此,党建工作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十分重要。鉴于此,一是要统一思想,明确宣传党建品牌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让党建品牌成为校内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的自觉行动,成为引领党建品牌创建的有效手段,在全校上下形成党建品牌推广的良好氛围。二是要注重党建工作品牌宣传的方法和方式。在校内外通过主题交流、讲座、广播、电视、海报、网站等向社会公众宣传推介党建工作品牌,抓好典型经验的交流、分享,进而不断提升党建品牌的影响力。三是要拓展新的宣传载体。尤其是建设好、运用好自媒体平台,及时、有效地运用自媒体发布党建工作品牌创建的经验做法、主要成效,扩大品牌推广的影响面,把党建品牌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处。同时,要加强品牌创建的动态管理。采取定期分析、总结,定期反馈,及时掌握党建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问题,并形成及时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避免党建品牌创建工程中途“夭折”,或者成为以“空壳子”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工程。
(四)以完善制度保障为目标,强化党建工作品牌化机制建设
品牌的制度化和制度化的品牌是品牌建设的一大原则。[4]品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创建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一要有整体、系统的思路。要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做好统筹和引导。高校党建工作要服务广大师生,强化党组织的向心力。党建品牌的创建要与学校事业发展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与建立现代化的大学结合起来,做好党建为学校发展服务的保障。其中,树立系统的思维尤其重要,要把党建品牌的创建作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目标来推进、完善。二要明确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领导方式,努力完善制度,构建党建品牌创建的长效机制,确保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高效推进。三要做好规划。党建品牌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远的规划和不断地实践探索,将阶段计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立足实际和突出特色相结合、落实中心工作和实现发展目标相结合,合理安排,有效布局。四要强化考核。完善的监督和考核机制是党建品牌创建的基本保障,能充分调动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的主动创造性,进而形成创建品牌的合力,共同推动党建品牌的创建。要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做好阶段考核与奖惩,确保品牌创建的质量和效果。
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高校顺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7]。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与新时期习近平的要求不谋而合。然而,品牌化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是高校党建工作的“痛点”问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构建长效机制。高校党建工作只有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提高工作实效,引领和服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