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0-02-25严文卓
●严文卓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8200)
在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共享经济的应用已经遍布各行各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共享经济”概念所蕴含的理念早已有之,例如朋友之间互借书籍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共享经济”这一概念术语最早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和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琼·斯潘思于1978年提出。共享经济的运作需要具备几个要素,其中首当其冲的是要有闲置资源,其次是要有对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以及自由交易网络,通过这些要素,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降低边际成本,达到交易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由于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可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劳动者入职门槛,一些国内外大型企业因共享经济的应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共享经济现状,进而分析一些切实可行的共享经济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网络强国的打造及经济迅猛、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可参考意见。
一、共享经济内涵
(一)共享经济优势
依托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共享经济,在进行具体实施时,主要是以平台上的链接产品或服务供给方及需求方等为出发点,分离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及使用权,秉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理念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流动。作为开放系统,共享经济与传统商业模式存在差别,共享经济大多会向多边市场经济形态演变。在广泛推广共享经济的情况下,通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能够有效减少社会剩余福利,促进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更好地实现资源高效率分配,最终为社会收益路径的拓展及收益率的提升等提供有利条件。[1]
(二)共享经济模式
当前,共享经济运营模式以服务或产品的提供者是企业或个人为主要依据,具体可分成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商家到个人型,第二种是个人到个人型。在第一种运营模式中,企业是产品的提供者,企业往往注重资产模式,因而提供服务及产品时,会呈现出标准化及统一化的主要特征,运营时较高的管理成本及服务产品价格等问题会愈发凸显。第二种运营模式属于轻资产模式,这一模式重点关注个人闲置资源盘活方面,运营时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个性化服务产品及灵活化交易、低廉服务产品价格等方面。
以发展进程为依据,具体共有三类共享经济模式。从共享经济最初发展来看,产品服务系统是其主要模式,而在共享经济过渡及逐步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再分配系统及最终协同式生活方式等多种模式。立足产品服务系统角度进行分析,共享经济保障双方实物交割实现的主要方式就是产品出租和租赁。通过这一共享特征来看,共享过程并不会改变资源的所有权,并且在多次交易使用权的情况下,会实现最大化的资源使用价值。在逐步完善共享经济的情况下,此种经济分享模式开始由以往的产品服务系统向再分配系统方面进行转变。借助二手产品开展交易是再分配系统共享实现的主要方式,交易过程主要的形式是以双方交付实物和购买资金为主。这一共享方式主要是循环交易资源所有权,通过再分配后减少同质性的新产品,此时也会显著减少二手垃圾产品。[2]协同式生活方式是另外一种共享经济模式,此种经济模式的交换途径是以虚拟资源及资金交换为主,主要是在兴趣引导下进行共享。开展分流及引导是这一共享经济的显著特点所在,此种经济往往会重点关注对社群化及独特创意等的分享,进而确保高效满足用户长尾需求。
二、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一)共享经济发展领域
目前共享经济主要对产品及空间、知识技能等领域有所涉及,具体而言,衣食住行等方面是产品共享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住房及办公、物流等是空间共享领域涉及的具体内容;另外还有知识技能共享领域。
(二)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从当前共享经济发展具体情况来看,此种全新经济模式所涉及的部分产业、已经开始由初期的激烈竞争逐渐向整合资源方面进行转变,此时以往对自我发展十分不利且无止境的价格战开始停止。例如,2016年前后滴滴和Uber持续开展价格战,最终以滴滴对Uber中国的收购而告终结。就我国其他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言,相应的衡量指标主要是以融资规模及交易额、参与人数等为主。在生活服务方面,我国共享经济于2017年产生了高达约430亿元的融资金额,同时也实现了高达约8230亿元的交易额,比2016 年有了显著提升,这一过程约有52000万人为生活领域提供服务,而平台方面统计约有350万员工。立足交通出行领域方面,目前约有700亿元的融资规模,并且产生了约3040亿的交易额。在这一领域内,约有33000万人为交通出行领域提供服务,而从平台方面来看,约有12万人的员工在提供服务。[3]
三、共享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衍生而来的共享经济模式,打破了以往商业所延续下来的稳定状态,此时商品获取途径不再是以商家为主。通过对分享平台的应用,能够从市场角度来获取个人商品。近年来,发展尤为迅猛的共享经济行业以衣食住行为显著代表,在这些行业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旧有的商业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依托共享经济发展的商业新型管理系统并未健全,这使得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愈发明显:怎样设立以后的共享经济确切标准、如何维护固有商业经营范围、怎样建立相应的劳资形式等等。
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产生了以下问题:首先,冲击了过去固有的经济形式。作为新型经济形式之一的共享经济,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部分既有的市场商业模式、生产营销方式的“旧秩序”,与此同时也影响到了社会保障及税务政策等内容,甚至可能影响到政府的管理行为。其次,存在少数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服务主体。社会责任感缺失是这一新型经济模式可能催生的副作用,此时一些企业会利用其在各方关系中的不紧密性,进而通过网络对不属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进行销售,这些行为模式虽然可能不在法律管辖范围内,不会受到政府强制约束,而且还可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但会带来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影响公平竞争。[4]最后,员工福利计划较为模糊。一些企业在对共享经济实施过程中,会把进行服务的一方向合同工进行设定,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很难确定这类服务方提供服务的水平及其忠实程度。如果以全职员工方式与这些服务提供方签订劳动合同,虽然可以对服务水平、员工忠诚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但是这会脱离共享经济的基础理念。
四、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扩大交易主体
顾客不能对商家给出的物品信息进行主动获取是早期商业模式存在的不足,在这一形式中多数人对商品的认可往往是以熟人推荐或者商业广告等方式为主,从这一方面来说,对于商品的评价权,基本被商业广告或者熟人掌握。但在快速发展网络信息的情况下,借助网络能够确保买卖双方对针对性物品提供信息,因而在了解商品时不再是以熟人介绍等方式为主。而在顾客对大量物品信息有效获取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公平交易发生的概率会下降,从而保障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可以尽可能地获取最大利益。这一交易模式也有利于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互利共赢、建立相互信任,使得真正优秀的商家减少交易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5]可见,拓展交易主体对于发展共享经济十分重要,可将消费者可选择空间、福利提升空间等作为主要拓展对象,确保交易双方多方面需求得以充分满足,为安全及公平交易提供保障。
(二)加强产权合作
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大量私人物品开始基于所有权变换这一方式,帮助更多人用较低价格获取商品,从而使个人独有商品中的私人物品空间得以缩小。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过程也可能影响到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产业结构、资源分配、劳动力分配,因此对于日益壮大的共享经济,必要时可能需要政府立足大局,进行一些适当引导。当通过共享经济模式进行物品租赁等交易时,交易网络相比传统交易模式更宽广,扩大的消费群体是市场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各方资本希望抓住共享经济的下一个机遇,由此经常产生纷繁复杂的产权纠纷。强有力的产权保护,是保护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三)创新交易模式
由相关企业完成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这一方式下,产品的销售往往以下一级商家为主。此种方式具有较高的生产环节集中性,零散商户是主要的顾客来源。而共享经济平台能够有目的地组织消费者,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状态,实现交易模式的创新。[6]立足当前的社会销售及购买关系,如果越来越多的商品由共享经济模式实现交换,那么不仅能够推动“绿色改革”,抑制过度消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可以为下一次产业革命奠定基础。
五、结语
当前,正在逐步盛行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共享经济这一全新资源配置模式,在国内外这种新经济形态都在蓬勃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共享经济能够得到快速发展,针对共享经济的相关经济学分析探讨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