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信贷

(广西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0)

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特点

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银行通过信贷投放,从借款和贷款之间的来回流动来赚取利差,通过资金在金融体系的流动,有效的缓解了我国资金的缺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监管的不断强化,我国信贷业务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信贷业务增速有所放缓

截至2018年底,2018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68亿元,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余额105.0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5万亿元。在贷款五级分类规当中,这两类贷款属于“正常”类的健康贷款状态,而从次级类开始则归为“不良”类。这当中,以工行中行农行建行等国有银行的占比贡献较大。根据这个数据,目前整个银行业的贷款余额在五级分类结果上还是比较稳健的良好的。

(三)信贷风险抵补意识逐渐提高

数据显示,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77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0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6.31%,较上季末上升5.5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41%,较上季末上升0.03个百分点。增加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有助于增强商业银行抵抗信贷业务风险的能力,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够安然度过。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风险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追踪,其他商业银行也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应对信贷业务风险,比如降低不良贷款率、优化资产结构组成。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以下模式来进行风险防控:总行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战略和制度,分行及支行通过负责信贷业务的审核和批准,同时对信贷人进行业务追踪和管理。

该纵向管理模式的优点是通过对业务的总体核算把握,能够降低不良贷款,同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风险,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核算流程,使得信贷业务变得规范透明,但同时,缺点显而易见,当基层银行网点做出重大信贷业务决策时,需层层通过上级银行的授权和审批,其中难免花费较长时间,同时也进一步错过了盈利增长点,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基本业务,当信贷业务举步维艰时,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也将不期而至,下面我将从信贷业务的三要素来分析,即贷前、贷中、贷后来分析信贷业务的风险:

(一)贷前调查

作为商业信贷业务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主要是通过审核信贷人的资质,看是否符合借贷的资格,贷前调查的风险点主要看借贷人的企业收入状况是否出现亏损、是否存在虚报借贷资料、企业融资是否程序得当以及客户本身信用状况如何等,贷前调查的风险点其实会长期伴随着信贷业务各个环节,因此,商业银行在贷前调查环节必须做到严密、负责,万万不可形式大于实质。

(1)询问详情。即银行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对话,询问该企业持续发展状况,看企业具体是从事什么行业、是否处于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上游和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是否顺畅,评判该企业否在短期内会出现破产倾向,银行方面应该做到审核该企业是否符合授信行业,评判如果审核批准会来相关风险和收益等问题。

(2)实地查看。即通过实地查看企业以及相关抵押物,看相关库存抵押物是否存在流动性变现差、是否所有权归企业所有等问题,库存抵押物是影响企业还贷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实地勘测企业的生产车间、经营状况、管理能力进行对企业的综合评价。

(3)审核材料。通过审阅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纳税支出表等相关资料,审核企业在进行贷款时是否存在提供虚假资料,通过与原件的详细全面比对,以此评价企业提供原始票据及相关资料的有效性。

(4)交叉印证。银行联系其他行业例如税务局、司法局、工商局等相关单位看是否企业存在违规经营、漏税 偷税等行为,联系其他相关商业银行看企业是否存在不良贷款行为、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对企业的征信行为进行 查看,对企业全面审核。

(二)贷中审查

贷中审查在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对之前所做出的信贷决策是否恰当合理和信用是否可补偿的重要因素。贷中审查的实质是对信贷资金的一种监管,查看借款人把借出的资金在使用方面是否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综合评定借贷资金是否安全,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按时回收借贷资金,重新对信用资金进行全面评估。贷中审查的风险点在于,商业银行无法监控信贷资金流动状况,也无法分割信贷自有资金和信用资金的属性,银行为了完成经营业绩,有时也会帮助客户编造资金的使用情况,客户为了逃避银行监管,不随时主动的告知信贷资金的使用情况,为了使资金在不同账户之间转移,客户经常开通多个账户,增加了银行的监管难度。

(三)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信贷单位管理信贷资金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信贷关系管理的全过程。银行在到期时通过收回本金、利息从而结束与信贷人的信用关系的建立。贷后管理的风险点被分为内部风险点、外部风险点。内部风险点可以概括为人为风险、操作风险、财务风险和贷款风险。外部风险点可归纳为银行负面评价、担保与质押变更、雇佣纠纷等其他风险。

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原则

(一)成本效益原则

简而言之,商业银行在遵守利益最大化原则的基础上,分析和比较商业银行进行信贷业务所承担的风险预防成本,在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时,应充分考虑信贷风险防控的收益和费用,在评价潜在可能的损失后做出补救措施,使损失达到最小化。大多数有效的风险预防和控制都是基于低成本的业务策略,因此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一些未知风险的出现可能会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采用高成本的经营策略会降低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但是对于未知风险带来的损失可以降低到最小。商业银行应建立和完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要充分考虑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及系统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

(二)动态管理原则

一是建立基于地方经济政策和产业的动态调控机制,按照中央金融发展会议上的提出的监管要求,定期落实、评估信用业务并提出调整建议,及时调整。二是提高风险指标监控强度,实施全方位监控,使信贷故障率低于风险控制标准的,如有必要,可以按照相关程序对相关指标的进行标注、注明

及时调整甚至终止单个授信业务的授权。三是加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现场检查,成立检查组或派出专人,包括各种财务报表、原始文件、规章制度等,了解系统内部的风险控制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检查信贷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在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帮助下进行场外检查,对信用业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信用业务管理方法,通过系统进行收集、分析和评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状况。

(三)综合风险管理原则

中国的金融风险管理理念是国资委于2006年6月首次提出,并在中国第一个风险管理指导文件中公布,商业银行通过中央全面的风险管理指引,从而正式开启了我国风险发展的新时代。一般来说,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各级业务单位。风险管理与企业战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风险管理应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应根据信用企业的差异化特点进行设置,最终达到目标。商业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具有专业性和直观性。公司的风险控制侧重于对公司信贷业务的整体控制,将专业的审批流程划分为多个维度,供不同行业地区的客户参与其中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审批团队,最终保证风险管理的跟踪和及时性,风险管理关键是要提前了解业务模式和产品风险,最终达到审批处理的标准化水平。当商业银行办理较高的个人信用业务时,资产管理部门既要注意资金风险,还要对投资者的资格进行全方位审查。商业银行内部金融市场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做好市场风险管理,根据交易类型和策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业务的风险防控体系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信息的流动性和对称性,加强各银行、各部门对信用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及时了解各种信用信息可以使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更加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我们也需要适应国内外不断变化和不稳定的商业环境。商业银行必须依靠全面的风险管理、银行的全体员工,确保信用风险的防控过程做到全员参与。

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控的目标

(一)规避风险

风险规避是指在考虑信用业务风险损失的可能性时,可以对一些风险较高的信贷业务进行放弃或者修改,避免在接管信贷业务时所承担的战略风险。在风险因素发生之前消除对影响信贷业务的所有不良影响因素,进行最彻底的控制。当在商业银行工作中遇到潜在威胁风险较大的信贷业务时,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会使商业银行破产、倒闭。因此当风险转移、承担措施失灵时,风险规避或许是能够避免信贷风险进一步恶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当一些存在高风险的行业产业借款时,应严格控制信贷资金额度,高层管理人员严格查阅信贷流程,同时,在遵守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风险较低的交易对象,例如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通过对交易对象进行合理的选择,是一种理想、合理、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二)分散风险

它是依据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通过选择相关系数较低的的资产结构来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推出多种相关金融产品,避免产品的单一化,其中有多种方法可以做到:一是商业银行信贷金额是相对固定的。商业银行减少向“两高一低”企业发放大额贷款,当客户以个人身份要求提高信贷资金规模时,对个人信贷资金占信贷资金总额的比例进行一定的限制。二是信贷对象具有多样性。信贷资产尽量分布在不同的借款企业。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原因各不相同,此时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实地勘察等方式对不同行业的信贷资金需求进行合理配置,通过科学决策进行精准投向。三是资本使用多元化。信用资金分散在信用对象的生产、供应、销售等经营活动中。这样,商业银行就可以在一定的环节上避免问题带来的风险损失。四是资产类型多样化,根据银行资金和信贷对象的不同特点,采取多种贷款,灵活多变的资产配置模式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优化商业银行的整体信贷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有效保障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

(三)对冲风险

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是为了减少或抵消风险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而进行反向操作的一种风险防控措施,它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区别在于风险对冲的对象不同,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底,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共4549家。基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同、信贷业务不同,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也不尽相同。商业银行调整对冲资金占总信贷资金的比例,以抵消信贷资产的潜在损失,这对于防范和控制市场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四)转移风险

这是预先控制信贷风险的有效措施,商业银行将全部或部分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转嫁给他人,这是金融行业一种常见规避风险的手段。这对商业银行具有重大意义。信贷资产规模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占往往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庞大的信贷资产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构成了挑战。在合格的信贷内部评级和资本释缓的影响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商业银行通过风险转移工具,将信用风险转移出去,商业银行可以将信用风险转嫁给债务人、第三方和保险公司或公众,从而影响信用资本生产规模优化。

五、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程序

(一)识别风险

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控和后续防范的第一步,成功识别风险为后来的控制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如今,商业银行只能正确识别其面临或可能承担的风险,但是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信用风险识别包括内部风险识别和外部风险识别外,内部风险识别是对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流程的完整性进行评析,外部风险识别是指影响借款人的风险因素,包括财政状况、性格、是否有违法犯罪记录等相关指标。

(二)评估风险

风险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很难评估。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是对银行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设定风险警戒值,对每一项信贷业务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确定其是否达到风险警戒值。这是风险识别之后的第二步,全面认识可能出现的各种信贷风险。对达到风险警戒值的信贷业务应及时停止、审核,避免因信贷人未能及时还贷而导致重大金融风险的情况。风险评估是为了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风险,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准确,理智,绝不能敷衍了事。

(三)控制风险

风险贯穿于整个信贷业务的全过程。是否采取正确合理的的控制风险的措施对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信用风险爆发期间,商业银行试图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措施来降低信用风险,对可能面临的不同信贷风险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充分考虑到信贷人与商业银行通过信贷业务而建立的相互联系,做到提前防控、提前预警、提前控制。

(四)管理风险

商业银行要对已贷出业务做到随时全方位的跟踪观察,在贷出资金业务的中间环节做到及时评价,因为从信贷的初始环节并不能预测到其中所产生的所有风险,只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才会逐渐凸显出来,根据不同环节出现的不同风险来对信贷风险管理的所有环节进行考量,以此来决定是否要对信贷风险管理的具体环节进行更改和完善,从而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这样可以达到三大效果:第一,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做到对症下药;第二,可以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体系适应外部错综复杂经济环境,做到与时俱进。第三,可以对现有的商业银行现在运行的信贷风险防控体系进行检测,查漏补缺。

六、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防控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建立对接机制,承担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关键调整和支撑方向,同时注重信贷政策的制定,对于信贷政策漏洞应做到及时监管和弥补,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对高污染、高耗能、低竞争力产业及工业做出战略性退出决策。在2018年中国金融趋势展望会议上党中央指出,未来金融发展应更加包容,更加注重落后地区的社会发展,重点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等落后领域和环节,努力解决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商业银行应认真认识和实施当前的资本约束,继续加强政策导向,社会发展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的工业产业应该重点扶持。

(二)完善信贷制度,重视信贷市场规划,提高服务效率

面对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多样化的深刻变化,金融脱媒加速发展,金融市场不断扩大的外部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研究分析和顶层设计,商业银行建立多层次的信贷市场规划机制,完善措施,促进实施,同时注重企业信贷市场研究和金融创新,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在进行信贷业务时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做的统一协商、统一决策,成立由高层人员组成的风险防范小组,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做到违规有规可依,中层管理人员做到严格执行决策,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及时上报领导,通过对信贷市场的合理分析,提前做好重点市场规划,整合各部门各层次员工,不断完善公司的信贷业务监管力度和质量。

(三)打造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优化业绩考核机制

传统的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模式更多地关注有融资需求的客户,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业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一个是建立完善的业务培训体系。将信贷客户经理纳入全行的专业培训计划,邀请信贷发展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课,二是加强专业信贷客户经理的储备。加强梯队培训机制,多渠道开展梯队培训,选拔聘用一些有才能,敢于创新、善于钻研的员工,特别是新员工、柜员和那些有较强的资格和业绩的其他非授信人员,通过轮岗制进入公司授信业务经理专业培训队伍,不断提高专业团队梯队的连续性。

七、总结

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平衡区域经济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经济逐渐迈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也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角色,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立足于整个经济发展,因此责任重大。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信贷风险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新常态下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