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提升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2020-02-25钱德敏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共青团精准育人

钱德敏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1)

当代青年学生作为“网络原居民”,网络化生活、数字化生存已成常态,但复杂的网络空间给他们思想观念带来了冲击。2018年团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进军网络新媒体,使网上共青团生机勃发。要倾听青年之声,推进智慧团建,团的工作和建设向互联网转型。[1]当前各高校共青团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智慧,建设微信公众号、易班等新媒体平台,不断丰富网络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的吸引力、科学性和针对性,但网络的开放性、碎片化和复杂化也给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如何借助网络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优化思政教育模式,使网络在共青团思政教育中发挥应有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实考量: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特点的现实需求。当前青年学生正从90后向00后过渡,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形态、交往互动、心理意识等都深受网络影响。他们可以熟练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开阔视野、培养兴趣;他们可在网络空间实时交流互动、在不知不觉中凸显个性、追求自主;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再单纯地依赖老师的教育引导;他们思想状况整体积极向上,同时呈现多元化趋势,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尊重青年学生的网络认知、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了青年学生成长发展新特点的现实需要。

(二)高校共青团思政教育的必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鼓励各高校运用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亲和力和吸引力。[2]网络媒体作为一种交互式传播工具,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获取信息便捷等优势,是共青团传统思政教育的有效补充手段。共青团思政教育利用网络媒体的便捷性、高效性,打破原有“灌输式”的单向传播方式,向“双向互动”“多向互动”转变,能够更好与青年学生互动交流,了解青年学生思想动态,让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力之举。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共青团的重要职责。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为青年学生提供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看世界”的机会,但也是共青团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变量”。非法校园贷、网络暴力、网络诈骗充斥校园,泄露他人隐私、发布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过度依赖和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屡见不鲜,加上西方反动势力在意识形态的不断渗透,极易造成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扭曲。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实现了由现实世界向网络虚拟空间的延伸,可以快速将党的政策、方针、学生关切和需求传播到学生群体中去,规范和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问题审视: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内容不精准。网络的开放性为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简单便捷的空间,青年学生可以自由在网络搜索信息、下载学习内容、共享教育资源,但网络信息的内容和质量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同在,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如何高效精准获取有效信息不精准。而且,部分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只是简单将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传统思政教育内容照搬到网络平台上,形式单调、内容单一,几乎没有关注青年学生的需求,缺乏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话题的报道与引导,青年学生用户的黏粘性不高,影响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共青团思政教育如何既保持内容的深度精准,又能满足青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难题。

(二)教育平台不健全。伴随网络的发展,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校园网、校园BBS、贴吧、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踊跃出一批思政教育“网红”,如,“南航徐川”、华农祝鑫“鑫曰心语”、陕科大李萌“萌哥有话说”、北交大张琪“琪人琪语”等都是依托网络平台面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部分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硬件建设投入不足、大数据库建设滞后、网络载体形式单一、平台更新与维护不到位,影响学生用户的体验,有关青年责任担当、理想信念、职业规划、道德规范等为内容的网络微视频、微课程很少,直接导致部分平台虽然关注学生数多,但评论、转发、点赞量低,没有切实发挥好平台的思想引领作用,使得思政教育质量与成效大打折扣。

(三)教育队伍不专业网络思政教育是一个全新工作,共青团队伍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好坏。它不仅要求共青团队伍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还要求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网络语言和良好网络素养。就目前许多高校共青团队伍来看,大多数是青年教师,虽然精通网络技术,与学生沟通无障碍,但经验少,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欠缺,而少数经验丰富、政治素养高的老教师因年龄相差大,与青年学生存在代沟,网络技术不高,能将两者熟练用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共青团教师不多,网络思政教育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共青团网络思政的需要。近年来部分高校也在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如,邀请计算机教师为共青团队伍开展网络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参加网络思政教育研讨会,抽调网络技术熟练教师兼任共青团干部等,但网络思政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四)教育管理不到位。共青团的网络思政教育管理制度与迅速发展的网络空间不相适应,相应管理制度滞后,没有及时跟进,网络教育监管力度不大,没有相关约束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制度建设。尽管针对高校思政工作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些相关规定,但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并没有做出明确要求,许多高校共青团的网络思政教育管理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年学生正处在青少年的转折期,身心发展还处于稚嫩转换的过程之中”[3],自身的价值观尚未成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刺激。网络多元的价值文化、复杂意识形态极易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念扭曲,这就要求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要不断加强管理,优化网络空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坏境。

三、实践路径: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完善教育内容,实现网络育人精准化。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精准思维,[4]强调要提高精准思维能力,做到精准分析问题、精准解决问题。当前大学生个性化特征鲜明,网络依赖性强,而共青团具有与学生距离最近、情感最实、活动阵地最广等优势,共青团开展网络思政教育需结合大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交媒介的变化,坚持内容至上,完善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将“大水漫灌式”网络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转变为“精准滴灌式”,不断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时效性和针对性,最终达到精准思政目的。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精准化应基于大数据平台,把多样性、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整理,把松散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和扩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库,保证青年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及时找到自己需要和关注的内容,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精准引领。关注学生需求,依托易班、“到梦空间”等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设定相应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转变话语方式,吸收健康有益的“网红”词汇,增强青年学生对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的粘合度,使青年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生态圈,有选择性地参加活动提升能力;同时利用大数据平台反馈机制,追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切关注,建立不同兴趣分类,开展思政教育内容的定向推送,增强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的个性化发展,以实时、精准的内容资源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行动上实现精准育人效果。

(二)优化育人平台,强化网络育人新阵地。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平台建设至关重要。首先,要不断创新网络育人载体。当前各高校共青团都有自己的网络育人平台,网站、微博、校园BBS、微信公众号等,但大多只是用于新闻的发布、主题活动的开展、政策文件的转发,形式以文字图片为主,抖音、微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很少涉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44次)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7.59亿[5],共青团网络思政平台要在网络视频、微电影等载体上不断创新,打造青年爱看、易懂、愿说的宣传产品,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引导力。其次,要建立网络实时交流、信息汇集平台,畅通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和诉求表达,更好了解和掌握学生状况,因时、因势、因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观念等价值观的渗透。而且,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6],通过网络信息汇集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并形成具代表性的意见领袖,着力培育网络典型,用身边真实例子教育引导学生,达到先进推进后进,引领中间争当先进,先进更加前进的育人目的。第三,捕捉学生网络数据痕迹,优化大数据分析平台。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筛选、汇总学生网络痕迹,形成有效、可靠的数据分析报告,进一步为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提供导向性支持。

(三)加强队伍建设,促进网络育人专业化。当前共青团思政队伍呈现青年教师为主、中老年教师为辅的特征,要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有效性,首先,不断完善队伍结构,培养、组建一批有信念、懂技术的共青团思政队伍。对青年教师要加强思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引导,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思政工作规律,提升运用思政工作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老年教师要加强网络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计算机应用水平,帮助他们熟练将网络技术运用于思政教育之中。其次,要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政队伍的网络素养。所谓网络素养,是指“人们了解并认识网络媒介的本质,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网络为自己服务,对于网络所体现出的内容具有批判和筛选的能力”[7],只有具备较高网络素养才能更好筛选、分类、扩展和增值有效教育资源,才能充分发挥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要与时俱进,通过培训学习,掌握网络媒介使用的技能,提升收集、分析、归类和加工数据的能力,担当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的海量信息中明辨是非的重任。最后,加强网络思政队伍考评机制建设,明确奖励办法,畅通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渠道,极大调动工作热情,稳定队伍,拓宽发展空间,为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完善管理机制,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首先,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共青团要深刻认识时代的变化,没有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完整的,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建立对不良信息有效识别和监管的有效制度,加强对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监控、信息筛选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共青团思政队伍在做网络监控和信息资源审核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加强青年学生网络道德建设。一方面可制定校园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加强对青年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学习校规校级、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网络道德规范等,逐培养青年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使他们能将网络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思想渗透。最后,统筹规划,形成育人新格局。校级共青团、院系级共青团、各类社团组织要加强沟通联系,资源共享,整合共青团网络育人力量,同时,要突破共青团网络思政教育的生态小圈层,加强与学工系统、就业系统、心理健康中心的协同共建,实现教育载体管理的无界限,形成强大育人合力,不断开创网络思政教育新格局。

猜你喜欢

共青团精准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