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基本特征探析

2020-02-25何皎月马轶伦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交和平总书记

何皎月 马轶伦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4)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及外交场合阐述和平发展道路,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立场和态度,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对和平发展道路的新思考。

一、把握过去、现实与未来的历史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是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及凝练人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所共同熔铸而成的,体现了他对历史、现实及未来的综合把握和融会贯通,彰显了历史性、现实性和未来性的有机结合的历史思维。

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1]。历经70年的砥砺奋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地区发展不平衡,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在国际事务中,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正期待着中国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面对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态势,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几百年以来的贸易往来和文化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伟大倡议以共享发展,在遵循“以和为贵”的历史文化基因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基调上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开出了中国药方。

对未来而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为人类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美苏冷战的世界人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扩大合作、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仅立足当下为解决和平发展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而且鉴往知来,将人类的共同未来纳入其思索范围,提出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平等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的阶段性思考,为人类社会描绘出一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画卷,将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推向了新的理论高度,为人类共同发展提供了目标导向。

二、推动民族复兴与人类进步的时代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到世界梦的大框架之下,将和平发展道路的践行指向促进人类进步的更高价值目标,更具时代担当。2012年11月至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描绘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蓝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和平发展道路的践行提供了新的战略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时代担当集中体现在以正确角色观处理中国发展与世界进步之间关系的原则上,正确的角色观要求我们要把自身置于国际社会之中,在同世界的双向互动中看待分析各类国际问题,找准我国的定位,理清我国的责任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制定对外政策。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坚持以护和平、促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一,坚持遵循将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调动好国内外各种资源要素,为国内经济建设和世界经济发展添油助力。第二,坚持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相联系。我国不但主张和平而且积极以己之力维护和平,截至2019年2月,中国派出维和人员3.9万余人次,已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国。另外,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我国牵头设立的“一带一路”倡议联通欧亚大陆,为沿线国家带来共同的发展机遇,据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10月底,中国已经同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197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第三,坚持中国人民利益与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结合。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就国内来讲,历经70年的艰苦奋斗,我国解决了占世界人口20%的人民的温饱问题并达到了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7.7亿人,下降到2018年的1660万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就国际来看,仅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430.4亿美元,促进了经济增长,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劳动收入。另外,我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人道主义援助,为叙利亚、尼泊尔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生活物资,派驻医疗队,这些作为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赋予世界意义,将“以一国人民为本”和“以全人类为本”有机结合起来。

三、兼顾量力而行和奋发有为的世界视野

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态势依然严峻,中东等地区依旧战乱不断,然而,治理赤字和信任赤字问题日益凸显且更为深层,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主导国际社会,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长期受到损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树立正确大局观,善于抓主要矛盾,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更要把握本质和全局,以免迷失方向、舍本逐末。一方面,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使我国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另一方面,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因此,中国坚持推进和平发展道路,既要在维和国家主权、安全和核心利益的基础上,量力而行,又要奋发有为、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权益。

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倡导中国应当“奋发有为并大有作为”,中国外交实践实现了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奋发有为、大有作为”的转变,从对世界事务参与的“被动反应式”转向“主动参与式”。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更加坚定,态度也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扮演更加积极的引领者和塑造者的角色,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国牵头设立了“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了包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在内的属于我国自己主导的金融体系;在外交事务中,中国申请承办了如亚信峰会、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峰会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国际多边峰会,创办了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主场外交,为世界和平发展与国际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外交姿态的转变,为和平发展道路的践行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发挥了大国的影响力与辐射力,将中国的和平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国家。

四、追求和平发展且坚守底线的战略定力

十八大以来,我国和平发展道路取得诸多新成就,但也遭遇诸多挑战,2018年6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持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对外工作要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强调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参与国际社会交往,但同时也要坚决死守维护国家利益的底线,更具战略定力。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不仅体现在我国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谋和平、护和平,还体现在对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执著追求上。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指出:“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4]发展是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根源所在,唯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各国能力和水平有差异,在同一目标下,应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3]主张世界各国找准自身定位、共同携手面临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挑战,摒弃偏见冲突,共护和平,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5]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是坚定的,捍卫自己核心利益的信念更是坚如磐石,表现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例如,在经济安全领域,2018年3月,美国掀起了对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产品加征关税,我国理性应对,截止2019年11月,已与美方进行十三轮高级别磋商,据理力争,坚定维护我国权益。在政治安全领域,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未经允许的前提下,越过两国锡金段边境线,阻碍我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对此中国国防部回应,中方的善意不是没有原则,克制不是没有底线。维护领土主权安全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底线和“红线”,这一底线和“红线”不容许任何人和任何国家逾越。为了增强守好“红线”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巩固国防和现代化军队,为保证中国走和平道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促进国际合作和加深民心相通的人文关怀

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奔走于世界各国,足迹遍布六大洲,不断扩大“朋友圈”,在外交实践中拓展了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布局。并开创了散步外交、庄园外交、家乡外交、媒体外交等诸多外交新模式。在政府外交的基础上,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外交则以更加生动、灵活的方式在多种场合发出声音。政府外交和公共外交协同发力,使推动践行和平发展道路的主体和形式更为系统立体,效力更为显著。

公共外交作为政府外交的补充,具有主体多样、形式灵活等特点。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与国交往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持续深化与各国、各界友好往来,主张以新型党际关系促进新型国际关系,以政党治理推动全球治理,目前已经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联系,有利于对接各国发展战略,凝聚政党共识,加快信息流通和政策沟通,将各国利益更为紧密联系起来。

民间交往作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形式,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6],对外开放格局的日益加深,使各国人民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深入频繁。民心相通作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五大重要领域之一,是最基础却也是最深入、最长久的互联互通,它将作为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各国人民直接而紧密的联系起来,普通民众之间的往来不仅能够促成合作,共享发展,更有利于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民族以“和”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基因的理解,增强对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认同。主体数量庞大、形式丰富多样的公共外交与基础性的政府外交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有利于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让世界更多的听到了中国声音,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为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践行不断推波助澜。

猜你喜欢

外交和平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博弈·和平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期盼和平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