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鸿儒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图书馆
——兼论缪氏在中国图书馆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2020-02-25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京师书目藏书

崔 霞

(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图书馆,山东东营 257091)

缪荃孙,字炎之,号筱珊,晚年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申港镇缪家村人。他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民国八年(1919)在上海逝世,终年七十六岁。缪荃孙是晚清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在藏书、版本、目录、史志、教育等诸多领域都有杰出成就。他在晚年先后主持创办了南北两大官办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纵观缪荃孙的一生,真正与图书馆结缘的时光仅仅只有四年,但却是他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选择了缪荃孙来创办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这与其著名历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学家,和著名藏书刻书家、校勘学家、目录学家的特殊身份密不可分。

1 缪荃孙的研学之路

1.1 学术道路的开端

缪荃孙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酷爱读书。据《缪艺风先生行状》记载,其“十一岁毕五经”。[1]十二三岁,住江阴申港老家,家居有四大橱史籍,每逢读了规定的经书后,就躲进室里,取而阅之,就此养成了读书和藏书的兴趣。

缪荃孙所处的时代,是鸦片战争后社会秩序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等一批珍贵文献遭遇灭顶之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在沉重打击清廷统治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清朝官府藏书、私人藏书和书院藏书。嗜书如命的缪荃孙看在眼中,痛在心里,他在《艺风藏书记》中有如此描述:“诸史杂家,尤所心喜。庚申(1860)之难,只字不存。转徙江淮,流离琐尾,亦时购零本,以消永日”。[2]动荡时局造成的冲击,令他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要抢救和保护文化典籍的宏愿。

咸丰十年(1860),为躲避太平军蹂躏江阴的战火,缪荃孙随母逃难到淮安,就学于丽正书院,师从清代校勘学家丁晏,学习文字、训诂和音韵知识。[3]1864年,20岁的缪荃孙随父入川,得以师从“常州派”骈文家汤成彦等名师,研习经、史之学,考订古文字。由于涉及图书版本优劣,需作考订,而搜集佐证论定是非,也得研究目录之学,为此缪荃孙需要大量读书。他每到一地必逛书坊,搜寻未读之书,以便对照考订。这使他古文读写能力开发较早,经、史基础非常扎实。

1868年,缪荃孙被分派到四川官书局,与刻书、藏书结缘。在当时的知名学者、藏书家李文田先生指点下,缪氏明白为治学而藏书,应懂得版本、目录之学。从此,缪荃孙愈加发奋读书,致力于古书收藏和版本、目录学研究。在名师点拨下,缪氏学业大进,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为翰林院编修。

1.2 目录学研究成就

(1)助编《书目答问》

1875年,张之洞任四川学政,他认为,“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为此他专门创办书院,聘请名儒担任主讲教师,讲习经世致用之学。[4]当时有好学者请教“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为了给莘莘学子选择图书作指引,张之洞萌生了编制一部推荐导读书目的想法。

由于缪荃孙熟悉图书,在目录学领域有一技之长,四川总督吴棠便把他推荐给张之洞做学术助理。缪荃孙凭借其卓越的学识和过人的勤奋,仅以不足一年时间就完成了《书目答问》的编撰。《书目答问》重点收录了乾隆嘉庆以来问世的2200种新书,于各书下注明卷数、作者、通行易得本等,并有简明按语,指示读书门径,每种图书介绍版本优劣。[5]这部书目经张之洞审读,翌年由成都初刻,传播全国。此后半个世纪,中华学人多是因它指引而进入学问殿堂。

(2)其他目录学成就

《书目答问》的问世,不仅为中国古籍分类立下了典范,也掀开了缪荃孙40余年的目录学生涯。他一生编辑了众多书目,其种类和数量在目录学史上非常罕见。这其中,既有自己藏书的目录:如《艺风藏书记》《艺风藏书续记》《艺风藏书再续记》;也有为他人编的藏书目录:如《嘉业堂藏书志》《适园藏书志》《愚斋图书馆藏书目》《天一阁失窃书目》;还有为图书馆编撰的:如《清学部图书馆方志书目》《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此外还有金石目录、题跋目录、举要目录、专题目录、版刻目录等等。

2 创办南北两大官办图书馆

19世纪晚期,中国传统藏书楼日渐衰退,随着西方图书馆观念的传播,现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逐渐兴起。在此形势下,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分别为南京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的前身)应运而生。

2.1 历史背景与重要契机

从国际形势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惊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来救亡图存。从国内形势来看,1900年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面临内忧外患,无奈之中,慈禧太后宣布要推行新政。在新政的诸多举措中,建设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一条。在东西文化碰撞的大背景里,公共图书馆替代传统藏书楼已成历史必然。

经过笔者分析考证,新式图书馆的创立还有三个重要的历史契机:

(1)缪荃孙考察新式图书馆

由于编撰《书目答问》的机缘,缪荃孙与晚清重臣张之洞结交深厚。1903年,张之洞派缪荃孙、徐乃昌等人前往日本考察教育,临行嘱咐:“考学校者,固当考其规制之所存,尤当观其精神之所寄;精神有不贯,规制亦徒存耳”。[6]缪荃孙等谨遵教诲,在其《日本学务考察游记》中,曾多次提及帝国图书馆、早稻田大学图书馆等,不仅看其规制,更注重考察其“精神之所寄”。此次东游,让缪荃孙得以近距离接触新式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2)出洋五大臣的积极倡议

1905年,清政府为了预备立宪,特派湖南巡抚端方等五大臣分两路赴东西洋考察宪政。回国后,端方等给朝廷连上了三份奏折,奏请朝廷借此契机建立公共图书馆。

在奏折中,端方是这样描述国外图书馆的:“近百年来欧美大邦,兴学称盛,凡名都巨埠,皆有官建图书馆。宏博辉丽,观书者日千百人,所以开益神智,增进文明,意至善也。”[7]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强国利民,莫先于教育,而图书馆实为教育之母。”并由此建议:“臣奉使所至,览其藏书之盛,叹为巨观,回华后敬陈各国导民善法四端,奏恳次第兴办,而以建筑图书馆为善法之首。”[8]在张之洞、端方等人的积极倡导下,20世纪初,国内兴起了创办新式图书馆的风潮,湖南、黑龙江、山东、山西、浙江、云南等图书馆相继建立。[9]

(3)社会动荡不安引发藏书失散之虞

清朝末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可谓内忧外患,民穷财尽。当时很多藏书家面临破产危境,被迫出售藏书。1907年夏,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藏书以及十万卷楼、守先阁藏书均被日本人购去,入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消息传出,国人震惊。与此同时,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也面临着外流的危险。在此情形下,加紧创办公共图书馆,大力收购私家藏书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将私家藏书化私为公,转化成公共图书馆馆藏,才能防止优秀典籍流失海外,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

2.2 缪荃孙创办两大图书馆始末

在清末公共图书馆运动中,中国既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无现成的方法可以遵循,更无专门的人才可以利用。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晚清名儒缪荃孙凭借在学术界的重要影响脱颖而出,成为朝廷重臣端方和张之洞创办新式图书馆的最佳人选,由此也造就了缪氏在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与贡献。

(1)创办江南图书馆

1906年,端方出洋考察归来,奏请光绪皇帝在南京兴办图书馆,光绪准奏。1907年,时任两江总督的端方委托缪荃孙为总办,主持创建江南图书馆。

得此信任,缪荃孙立即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式图书馆建设。在此期间,他主持了江南图书馆馆舍的选址和工程建设,还积极开展了珍贵古籍的搜罗和保护工作。当时,正逢丁氏八千卷楼的后人因家道中落准备出售藏书。缪荃孙得知消息后全力斡旋,最终将八千卷楼藏书全部收购。此举使大批珍贵古籍得以保全,成为江南图书馆的基础馆藏。

江南图书馆建成后,缪荃孙主持编定了《江南图书馆藏书编目归架章程》,确定了藏书编目规则。此后,《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江南图书馆书目》也是根据缪荃孙的要求编辑完成的。这些规章和书目的编撰,为江南图书馆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基础保障。[10]

经过一番紧张筹备,1910年9月21日(农历8月18日),江南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并申明图书馆开办的目的是:“俾此邦人士及军学各界皆得到馆流览,以餍人士向学之心,而为增进文明之地”。对于江南图书馆,清学部曾做出这样的高度评价:“各省设立图书馆,在宪政筹备之内,江南最为完善。”[11]可见,江南图书馆在开馆伊始即称雄全国,成为当时设施、藏书和管理都最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

辛亥革命后,江南图书馆曾多次变更馆名,至1952年,与原中央图书馆合并,称为南京图书馆特藏部。江南图书馆收藏的大批珍贵善本古籍,构成了今天南京图书馆善本藏书的基础。

(2)筹建京师图书馆

就在江南图书馆馆舍近乎完工之时,1909年9月,缪荃孙被张之洞举荐为京师图书馆首任监督。获得这一任命,与缪氏先前的游学经历有关。缪荃孙早年曾襄助张之洞编撰《书目答问》,其学问见地颇为张氏赏识。加上缪荃孙有江南图书馆的办馆经验和资历,自然成为筹建京师图书馆的不二人选。

1910年9月,缪荃孙正式到北京上任。当时的京师图书馆仍处于筹建状态,百事待兴。根据已经确定的办馆宗旨,缪荃孙对京师图书馆的馆舍布局、人员机构、藏书、阅览开放、经费等进行了全面的筹划。[12]经过他的全力争取,京师图书馆不仅经费有了基本保障,还聘请了一批社会名流,组建了专业的管理队伍。

在清末动荡的局势下,我国的私家藏书普遍面临流失散佚的厄运。缪荃孙认识到必须要马上采取行动保护这些珍贵典籍。此次,缪荃孙将收购瞿氏铁琴铜剑楼作为补充馆藏的重要途径。当时藏书楼主人瞿氏无意售书,经过一番艰难协商,最终同意将藏书中的部分精华加以精抄进呈京师。此次购书,虽未取得像收购八千卷楼那样圆满的结果,但在中国藏书史上的意义不容小觑。此后几十年,越来越多的私家藏书被主人出售或捐赠给公共图书馆。这些藏书化私为公,不仅方便了公众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藏书的价值,同时也保护了善本古籍免于流失,使中华文明得以永久传承和发展。

在主持京师图书馆的一年里,缪荃孙除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外,将主要精力放在整理古籍和编制目录上。他主持编制的《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和《清学部图书馆方志目》,为整理保存京师图书馆的藏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后来各图书馆编制古籍目录提供了良好的典范。[13]

编撰完成《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后,缪荃孙即告假南返,结束了京师图书馆监督之职。随着清朝灭亡,京师图书馆也被民国政府接受,历尽百年沧桑,演化为今天的中国国家图书馆。

3 缪荃孙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缪荃孙一生爱读书、爱藏书。他致力国学研究,在图书馆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以及金石学、方志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都有卓越贡献,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文化大家。在清末民初社会动荡、国衰民穷之际,缪荃孙以渊博的学识、卓越的眼光、强烈的使命感投身于图书馆事业,主持创建了两大官办图书馆,并因此获得“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美誉。论及缪荃孙对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贡献,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抢救文献,保存国粹

抢救文献、保存国粹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作为著名藏书家的缪荃孙深明此意。他先后为江南图书馆收购了丁氏八千卷楼藏书,为京师图书馆收购了瞿氏铁琴铜剑楼的精华藏书,确保了一批珍贵文献在社会动荡中不致流失散落。正如他的学生柳诒徵在《缪荃孙碑传》中所说:“南北二馆,先后嶷立,号为册府,笃古之士犹能钻仰胝沫其间,不令中国历代巨刻珍钞、万国希觊之瑰宝,流放沽鬻于东西都市者,荃孙力也。”[14]

缪荃孙为南北二馆尽心尽力采访图书,他这种保护和传承国粹的情怀,被后来者不断延续并发扬光大。抗战时期,江南图书馆珍藏曾一度被日军劫持。抗战胜利后,柳诒徵馆长多方查找,为发还藏书不惜长跪相求,最终馆藏珍本如愿完璧归赵。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避免国家重要文献流失,郑振铎、张元济、蒋复璁等爱国学者冒险深入沦陷区,收购流落书肆的私家典籍十余万册,有力补充了中央图书馆馆藏。在历史转折的许多危急关头,都不乏像缪荃孙、郑振铎、柳诒徵这样的志士仁人。他们排除千难万险,竭力守护国家珍贵典籍,为华夏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2 修正四部,垂范后世

19世纪起,代表西方思想文化的“新学”著作不断涌入中国。这些书籍的出现,既使广大学人耳目一新,也让人们对图书分类有了新的认识。[15]缪荃孙所撰《书目答问》,没有沿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而是以经、史、子、集、丛五部为大类,部下又分小类、子目若干,且每部所分各类也不拘泥于《四库全书总目》。可以说自缪荃孙始,我国长期沿用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体系被打破,这种与时俱进、不断革新的学术思想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缪荃孙是近代目录学大家。从帮助张之洞编纂《书目答问》开始,直至编纂《嘉业堂藏书志》,数十年来缪氏编辑书目的工作从未间断。[16]图书目录具有纲纪群籍的作用。缪荃孙所编制的藏书目录,不仅为我们今天整理保存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的藏书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后来各图书馆编制古籍目录确立了典范。

3.3 建章立制,藏用并重

藏书流通、对外开放是新式图书馆区别于旧式藏书楼的重要标识。缪荃孙有过考察国外公共图书馆的经历,通过考察他意识到,新式图书馆的使命不仅在于保存国粹,以昭文治盛世,更是为了“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纵观他的研学生涯,其“藏用并重”的理念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作为著名藏书家,缪荃孙的艺风堂藏书数量达到十余万卷。在古代中国,藏书家们往往将藏书束之高阁,秘而不宣,而缪荃孙对待藏书的态度是“公诸同好”。据《艺风堂友朋书札》记载,他经常与同时代的学者借书交流,互通有无,并乐在其中。

(2)发展阶段。作为著名学者和教育家,缪荃孙一贯主张藏书楼之书必须流通,打破了传统藏书楼的封闭理念。自光绪十四年(1888)起,缪氏曾先后在江阴南菁书院、山东泺源书院、南京钟山书院等全国各地书院担任山长。每到一地,他都力主书院藏书对学生全方位开放,学生可自由进出藏书楼查阅图书。

(3)形成阶段。作为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首任馆长,缪荃孙建章立制,制定了《江南图书馆藏书编目归架章程》,并指导京师图书馆推出了《京师图书馆暂定阅览章程》。他秉承“藏用并重”的理念,坚持“藏书为著述”,使新式图书馆在保存和传播文化典籍方面独树一帜。

在缪荃孙的影响下,民国时期柳诒徵(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推出了住馆读书的服务项目,为外地读书人提供食宿方便。当年许多名人学者,如鲁迅、朱自清、蔡元培、胡适、徐悲鸿等都曾在此住馆阅读,研习并抄录文献资料。[17]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为了一切读者,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一切”的服务宗旨,堪称中国近代图书馆发展史上的盛举。

4 结语

在缪荃孙与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关系研究中,有学者认为,称缪荃孙为“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原因是缪氏创建南北二馆,并非主观自觉,而是临机受命,真正的主角还是朝廷重臣端方和张之洞。[18]对此笔者认为,缪荃孙的研学道路如此畅达,学术成果如此丰硕,在花甲之年又受命总领南北二馆,这其中确有张之洞、端方等贵人栽培、提携之功,但不能因此就否认缪荃孙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杰出贡献。缪荃孙在创办南北二馆过程中体现出的筚路蓝缕、百折不挠的精神,足以成就其近代图书馆事业先驱者和奠基人的地位。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历史性贡献也将永远载入史册,供后人仰慕和铭记。

猜你喜欢

京师书目藏书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清末普及教育的尝试:以京师强迫教育为中心
京师得家书
《史记》的“藏本”和“传本”去向分析
官场圣人范仲淹 第九章 重返京师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
本刊邮购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