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学数字库:新课标下提升培智学校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
2020-02-25何鹏
何 鹏
(杭州市余杭区汀洲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微教学数字库的提出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在原因。一方面在教育部颁布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关于教学质量提升与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部分被多次提及,为了更好地落实计划中的相关要求,并着实提升培智教育的教学质量,学校初步尝试了建立微教学数字库;除此之外,新课标的颁布已有3年时间,配套的教材教参也在陆续出台,但是跟普通教育相比,在教学的系统化、秩序化、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提升,在一线教学中,可以供新老教师参考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作业等资源极其匮乏,基本都是一线教师自己开发、自己使用,单单是作业设计这一块,就占用了老师大量的课余时间。为此,在教务处的牵头下,在各个教研组的通力合作下,学校开展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宗旨的微教学数字库的开发工作,并将相关的数字化成果进行共享交流,大力推动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建设,构建实实在在的校本化课程资源。
一、何为微教学数字库
(一)属于校本化的课程资源。微教学数字库属于一种校本化的课程资源,它的开发紧扣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以新课标为基准,与主题下的具体教学内容相挂钩,在一定意义上统一了教师的教学方向,从而提升了资源库的可参考性。本文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为例,资源库的开发结合了新课标的理念与一上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依次从教材的四个主题十二篇课文着手,根据任务分配,搜集了优质的教案资源、课件资源、习题资源、微课视频以及预习清单,并将这些教学资源进行电子化归档,形成具备我校特色的微型教学资源库。
(二)以五位一体为核心内涵。微教学数字库的五位一体指的是预习清单、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和习题五类教学资源的综合开发与交流分享,这五类资源也是一线教师完成一个独立的教学课题所要准备的几个教学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以下问题:预习清单一直被忽略;教案设计存在有则参考、无责后补的现状,没有真正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设计性;课件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微课视频空缺以及作业布置不及时、不到位、低质量。根据一线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切切实实的几类问题,我们开展了微教学数字库的研究,以预习清单、教案、课件、微课视频和习题资源为核心,贯彻五位一体的操作流程,扎扎实实,推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微教学数字库的积极意义
(一)提升老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数字库囊括一线教学所需要的基本素材资源,这些素材资源的聚焦提升了一门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可参照性,优质素材资源的储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是可贵的教学参考资料,一线老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数字化平台进行交流学习,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基于数字化平台搭建起的教学资源库,对于本学科以及跨学科教学的老师而言,其优质的校本化教育资源,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提升学科的教学质量。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自出台以来即受到教育界各方的广泛关注,其中关于特殊教育质量提升的要求被重点提及,具体还要求加强特殊教育学校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课程教学改革。[1]微教学数字库的搭建便是我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是践行新课标理念和内涵的具体做法。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要想切实提升培智学校的教学质量,仍就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抓好课堂教学的五个核心方面,即预习单、教案、课件、微课、作业,做到五位一体,达成优质化、系统化,方便老师的参考与应用。微教学数字库基于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开发,从教案的选用、预习清单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微课的录制到作业的设计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和打磨,在确保各类资源优质化的前提下,将其纳入校本化的教育数字平台,切实提高了学科的教学质量。
三、微教学数字库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一师一课,明确任务分配。微教学数字库的建立依赖于一线教师的群策群力,需要发挥教研组的力量,让组内的老师相互切磋,互相学习,广泛吸收优质的教学建议,促成良好的教研范围,并为最终完成相关的课题成果齐心协力,贡献力量。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为例,在进行教学数字库资源的搜集时,首先梳理课本的篇目,然后进行任务分配,每个老师完成其中一篇课文的任务量。这些任务包括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预习清单的编写和作业的编写,并根据教研组的要求,确定基本的格式和要求,并努力确保任务完成的质量。
第二步:五个突出,明晰内涵要求。
1.预习清单突出基础性。在普通学校里,预习清单一直是学习新课之前的必要准备,它能通过一定的问答题帮助学生预先了解新课的内容,熟悉重难点。但是在培智学校,预习任务长期被忽视,虽然培智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很一般,但是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对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积极意义,尤其在学生进入高段之后,对于知识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会适应的更快。但是大部分培智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理想,因此预习清单的设计要体现基础性和适用性,要符合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预习的要求上将难度降低,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预习题。例如在设计低段教学内容《老师同学》时,老师只设计了两点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老师”和“同学”,第二个任务是呈现了自己班级的几个任课老师以及班级的同学头像,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熟悉班级的老师和同学。预习清单的设计题型要简单,难度要低,强调基础性和适用性。
2.教案设计突出支持性。在教案设计中,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要能够因人而异,体现一定的支持性,尊重不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在以往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一般是分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三部分,在学生活动和教学策略这两块设计比较混乱,老师不习惯在学生活动中进行分层要求,并且教学策略部分也是草草了事。为此,可以将学生活动和教学策略进行整合,合成“学生分层活动”,这样老师在教案设计时就可以对每个环节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不同的要求,凸显教学设计的支持性策略。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人的认识》一课为例,在学生分层活动中,明确写出不同程度学生的支持性策略,其中A 组学生独立回答:“这是人”,B组学生模仿老师说:“这是人”,C组学生借助辅助设备说出“人”。
3.课件制作突出精致化。课件制作与使用是一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精致美观的课件不仅可以提升视觉效果、抓取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能看出老师备课时的用心、增加印象分。对于培智学生而言,“精致化”的体现除了美观之外,还应该是直观形象的,便于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知识的重难点。以语文教学中词语理解为例,在教授学生理解“波涛汹涌”与“水平如镜”两个词语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说教,学生是很难去能理解的,如若借助形象鲜明的图片,将波涛汹涌的画面和水平如镜的画面同时呈现,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并用动和静进行最简单明了的区分,让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和表达出“波涛汹涌”与“水平如镜”两个词语。
4.作业设计突出分层性。作业的设计要能体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习题的量、难度、完成方式几个部分都需要因人而异,不能整齐划一,应该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差异。以低年级语文作业为例,一般作业类型分为认读、书写、实践活动作业几个部分,其中最难的便是书写,能力强的学生能够独立书写完整的字和词语,能力中等的学生只能书写笔画较少、以横竖为主的字,能力最弱的学生基本不会写字,只能描红和仿写极其简单的字形。为此,在设计作业时要能根据学生的能力现状分层设计作业,在书写部分,从书写的量和难度上都要因人而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2]
5.课堂教学体现互动性。培智学校的集体教学中最大的痛点就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涣散,课堂容易陷入“尬讲”的局面,老师容易被动施教。为了促成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与学生的充分互动,在每一个课堂环节,不仅要预设好学生的活动,还要体现对不同学生的支持与协助,通过一定的支持性策略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保证学生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参与进来。以教学中的问答环节为例,这个环节往往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有回应。对此,老师一方面需要设计好问题的问答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你的问题指向;同时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强化物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对于部分能力较差的学生,还需要体现一定的支持性,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说或者指认来降低问题回答的难度,保证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最大化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以学生为本,预设好学生活动,促进积极参与。
第三步:反复研磨,打造“五好”课堂。好的教学设计是需要经过反复打磨的,还需要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吸收来自多方的有益见解,以便发现不足,取长补短。为了打磨出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富有灵性的课堂,相关的授课老师需要在教务处的带领下和学科组的成员开展不定期研讨,从预习清单、教案、课件、课堂到作业设计,进行深刻分析,抓住具备学校特色的“五个突出”内涵要求,打造出优质的“五好课堂”。在具体的研讨过程中,强调“三步走”策略,摒弃一贯的赶场作风,让授课老师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通过量化的意见表清晰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第一步,模板参照,规范基本要求。在教案设计、作业设计、预习清单设计三个文本部分给出基本的参照格式,让老师在单独设计时遵循这些标准,避免设计上参差不齐。第二步,共同研讨,量化具体意见。为了进一步提升研讨的质量以及研讨给老师带来的实际提升作用,可以设计出的专门研讨表格,对预习清单设计、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作业设计、课堂教学五个部分进行意见的量化记载,让授课老师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在这五个方面需要采纳的具体建议,以便后期作出调整。第三步,名师专场,完成课堂定型。在经过教研组组员的研讨之后,授课老师已经对初步教学方案进行了改进,提升了设计的价值,在最终定型之前还通过聘请同行专家、特教骨干对教学设计的五个部分进行意见的交换,期望提出更有见地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提升课堂的品质。
第四步,双线推进,促进交流共享。在数字化成果形成之后,还需要借助一定的平台方便组内教师的交流共享,来扩大成果的使用价值。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可以分享数字化的资源成果,学校采取了“双线推进”的共享策略,一条线是将相关的数字化成果以专用文件夹的形式复制在学校的公用教学电脑上,相关学科的老师可以自由复制拷贝;还有一条线是在组内QQ群内进行共享交流,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组内群,数字化资源也可以上传至组内群,让组内的科任老师能够以最快捷的形式共享校本化的教学成果。微教学数字库概念是学校针对一线教师教学参考资源匮乏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以轻奢、快捷、便利为主要特点,虽然只是借助学校的公用电脑和组内的共享QQ群进行分享,但是对一线教师教学的帮助和提升还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基于教学实际的校本化的教学资源更接地气,更符合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
四、反思展望
微教学数字库是构建培智学校校本化课程资源的有益尝试,在已经建立起来的部分学科数字库中,其不断丰富的校本化课程资源对提高一线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也有着不小的帮助。其中预习清单的使用是对以往课程资源的创新补充,有利于培养起培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作为课前的诊断性评估为新课的正式实施提供可参考依据。丰富的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可以为刚入职的新老师提供一些学习的范本,也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资源,让老师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质量。作业的设计和使用,不仅将相关学科的巩固练习变得制度化、高质化,而且对于有利于缓解老师的课余压力,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各自为营,花费大量时间设计作业,而是能够体验分工合作之后的共享成果。在接下去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也会继续研究探讨,不断分工合作,不断积累充实,将微型数字库拓展到其他学科,建立起系统化的校本课程资源库,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老师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