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利益驱动下黔东南侗族女性服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以从江县小黄村为例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黄村从江县服饰文化

(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00)

一、从江县小黄村女性服饰的基本特征

2006 年从江县高增乡的小黄村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不仅是侗族多声部音乐的发源地,更是侗族女性服饰的聚集地。小黄村侗族女性服饰十分讲究分为日常着装和盛装,并且夏冬两季各有不同。夏季上衣都是对襟型,衣长掩臀,袖身较合体,上衣两侧开衩用彩色线迹装饰边缘。年轻人服装上的装饰图案色彩倾向于鲜艳亮丽,老年人则朴素,淡雅。日常着装衣领部用浅蓝色或亮布布条包边,盛装则在后领或前襟刺绣各类花卉或几何纹样;袖缘饰为湖蓝色拼布或亮绿,鲜红色干栏。女子盛装是圆领缺襟型上衣,长袖,收腰,形成曲面的体态,显示出女性的曲线美,她们通过腰部曲线剪裁方式来处理衣服与形体不合适的矛盾。冬季服装无论盛装还是日常着装均用蛋浆亮布制作,但是现在有些村寨为了便利也用黑丝绒代替,衣长过臀,小黄村女性服饰衣袖宽大至手腕,向上翻折至肘部,形成多层袖的着装效果,银色的银泡与彩色干栏、黑丝绒布产生色彩名度对比,球状银泡与平面刺绣形成了立体与平面的层次感。

二、经济利益驱动下从江县小黄村女性服饰的文化变迁

(一)社会环境由封闭向开放变迁。由于从江小黄村以“侗族大歌”而出名,每年到当地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在看见的小黄村着装常是脚穿解放鞋,下装穿西裤或健美裤,上装仍穿传统日常简装,头饰盘髻则是唐宋时代,一身装束具有了几个历史跨度,失去了传统服饰的美感与文化深意。这些都是社会环境变化后,由原来自给自足的农耕封闭模式向现代开放模式变迁的结果。经济的驱动使得小黄村人们不再满足现有的农耕模式,而是向往外面的生活,所以很多女性掀起了外出打工的先潮。为了融入城市生活,她们改变侗族女性着装去模仿现代装,告别了传统的民族服装,她们回到家乡后,也不再改回传统的民族服装,反而作为服装时尚标志影响着周围人的着装习惯。受这种服装时尚标志的影响,小黄村侗族女性除了节庆和演出场合身着盛装以外,生活场景中的小黄村女性早已换成经济实用又简便的现代服装。小黄村的侗族女性服装正在由淳朴转为繁复、由稀缺转为同质、由原生态转为舞台演绎、由神秘转为娱乐符号代表。

(二)消费观的转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在追求高物质享乐需求时消费观念不知不觉也发生了转变。消费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国家为了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使很多落后且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得以发展。从江县高增乡的小黄村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时代的开启,也带动着人们“向往原生态”的情怀。商家通过“远离浮华都市走向原生态”的共情意识,不断刺激和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热情。

当地政府及媒体更是用“走向原生态”来宣传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人习惯用“走向原生态”来标榜手工工艺制作。各方利益体同时捕捉到地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将它们从原始地域中抽离出来,打造成代表地域的文化符号,发展民族旅游经济。从江小黄村侗族女性传统服装因艺术性、独特性等特点显出强烈的神秘美感,成为吸引游客的产物。各方利益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需求,将用于展示的传统服装,不断地进行艺术化加工处理,重组侗族女性服饰元素,使其华丽光彩且具有现代审美格调,成为符合现代感的文化产品。

(三)服饰制作技艺的流失。小黄村侗族女性用色彩斑斓的绣线镶嵌在素雅的服装上加以点缀,既保持了质朴的韵味,又提升了服装的美感,充分体现了侗族女性爱美的天性。侗族传统服装的起源来自于侗族先祖人民的生活经验、数千年来对神秘图腾的信仰、对大自然生态文明的敬畏都逐渐融入到传统服装的制作中,成为侗族传统服饰制作工艺的重要驱动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化,信息化的畅通,使小黄村侗族人民可以通过电商获得更多的工业加工成的服装材料、配件、银饰等丰富的物资,从表面看来,在制作服饰上确实是扩宽了幅度,但由于小黄村女性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性,面对源源不断地选择宽幅,反而失去了手工制作的艺术创意性,只能被现代服装样式所引导,造成侗族女性服饰制作工艺流失的尴尬境地。

三、黔东南侗族女性服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一)形成以政府政策为主导的保护机制。从江县侗族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政府应当作为主导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和保护机制,鼓励民族研究机构、民间个人团体和单位等投入到保护侗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工作中来。专门制订侗族服饰文化重要项目的管理实施办法和增加激励制度,完善原生态侗族服饰文化保护、规划开发和适度利用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加大对侗族服饰文化工作的规范化与工作成果保护的力度,对侗族服饰文化相关工作列入重点建设研究项目,保证传统文化研究工作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

(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侗族服饰的文化深意。通过开展侗族传统节日等大型活动,向外宣传传统习俗,使更多的人了解侗族女性独特的服饰文化,同时也唤年轻女性对自己的民族服饰的重视。小黄村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侗族大歌之乡”,国家以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国家的这一政策是造福于当地百姓的。但是,许多开发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没有重视侗族传统服饰的文化保护,导致了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盲目开发与利用,加速了侗族服饰文化的流失。因此,在做旅游开发的同时应重视侗族风俗习惯及文化内涵,正确引导人们在欣赏侗族女性服饰生态美的同时能够体会背后的文化深意。

(三)实现传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传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基于传承人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使用网络推广侗族服饰文化,使年轻一代的侗族女性认识到侗族服饰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及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传承人培养的重要性,让更多年轻一代的侗族女性主动地加入到服饰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来。传承人必须对侗族的传统服饰文化内涵、服饰类型、服饰制作工艺等有很清楚的认识。为了使小黄村的传承人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当地政府可以为传承人专门建立档案数据库,备案登记,便于管理。实现传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人必须积极发挥他的重要作用,除了掌握侗族服饰制作以外,还应该负责收集侗族女性服饰的相关文献资料、历史文献等,并且向侗族人民宣传侗族服饰文化。

猜你喜欢

黄村从江县服饰文化
水天一色梯田美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从江县宰章水库料场开采方案优化设计
仿梦叙事,空间修辞,雕刻时光(评论)
梯田稻熟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韵律之美——小黄村
贵州乡间斗牛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