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基于知识搜索视角的综述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网络结构集群特征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221)

一、引言

在市场环境日渐复杂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凭借自身所拥有的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难以适应多元化的市场需要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因此,企业依托所嵌入的创新网络来获得异质性知识等创新资源,而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安排或创新方式的创新网络不仅能帮助企业提升创新绩效,还能使企业在市场中拥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企业所嵌入的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决定了信息和异质性知识等资源集中程度和流动状况。企业有效依托创新网络能帮助企业从其他创新行为者中来获得多样性的创新资源以解决孤军作战时企业自身资源单一的问题。因此企业如何洞悉自身所处的网络结构以及有效管理创新网络对于促进外部知识、信息的获取以及提高自身创新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一)创新网络相关研究动态

1.创新网络的内涵和发展

网络的概念最早产生于社会学领域,原指行动者与其他交互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集合,这种社会关系不仅包含社交情谊还囊括商业交往。而后该网络关系被相关学者逐步运用到经济管理的场景中,并提出了技术合作网络、知识网络、战略联盟网络、创新网络等不同称谓。Granovetter(1992)认为企业现实中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嵌入于真实和运作的社会网络,企业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便是创新网络,企业嵌入社会网络的方式有关系性嵌入(联系强度、关系质量、关系稳定度、互惠程度)和结构性嵌入(网络整体规模、网络密度、网络中心性、网络异质性)。美国学者Burt(1992)基于企业所处创新网络的位置提出结构洞理论,认为无论是在社会网络、创新网络还是知识网络中都存在大量的结构洞,而占据结构洞位置的行为者能够将缺乏联系的各创新主体连接起来并获得竞争优势。

2.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从构成的网络空间看,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本地区域网络、跨区域网络、全球网络以及多层次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胡保亮和方刚(2013)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我国173家企业数据,应用层次回归分析发现本地网络位置正向调节全球网络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王海花、王蒙怡等(2019)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跨区域的创新网络特征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探究,发现微观自我中心网络的中心性、网络规模和结构洞不仅能促进知识流动,还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同时宏观整体网络的网络密度和中心势负向调节该作用。王雷和池巧珍(2014)则从跨区域的合作网络视角出发,通过研究企业所嵌入的全球化和本土化联系网络,发现无论是本地化网络联系还是全球化网络联系都能影响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

从构成创新网络的合作主体看,大多数研究侧重于产学研协同网络、产业集群网络和战略联盟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吴慧和顾晓敏(2017)通过收集和整理上海市医药企业的合作数据,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小世界性负向影响集群企业合作绩效和产学研合作关系。赵炎和王琦(2013)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战略联盟网络的小世界性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其影响性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吴松强、蔡婷婷(2018)通过对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中的网络中心势和稳定程度能显著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加强集群企业的网络管理能力不仅能有效促进创新资源在网络内的转移和共享,还能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

从研究宏微观的网络结构特征看,相关文献主要研究宏观的整体网络结构特征、局部的微观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特征以及企业内部员工合作网络。康淑娟、安立仁(2019)从企业所嵌入的整体网络出发,发现无论是结构性嵌入还是关系性嵌入都能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应洪斌(2016)则从结构洞的视角切入,发现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王贵平、余谦(2019)的研究则聚焦于微观层面的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结构特征,在提出企业自我中心网络规模、自我中心性与创新水平呈现倒U型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自我中心网络结构。郭建杰等(2019)结合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溢出效应,对相关数据进行负二项回归发现企业自我中心网络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的稳定抑制企业创新绩效。崔芳和孙笑明等(2017)通过研究由企业内部员工中的主要发明者所构成的合作网络,发现焦点研发者的自我网络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由焦点研发者引起的知识网络中心势变小会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3.创新网络与知识搜索的关系研究

大多数学者对其关系研究都立足于整体网络结构特征视角,把创新网络结构特征作为知识搜索的前因来探究对其的影响。胡保亮和方刚(2013)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对网络位置、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本地集群网络位置和全球集群网络位置均对知识搜索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应洪斌(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洞促进知识搜索而抑制知识转移。一部分学者也从企业内部员工合作网络的视角研究两者关系。如刘娜、武宪云等(2019)运用华为和苹果公司在美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运用负二项模型,发现发明者自我网络扩张、稳定和衰退均会影响知识搜索的宽度和深度,而发明者所处的整体网络结构正向调节自我网络动态对知识搜索的影响。

三、知识搜索相关研究动态

(一)知识搜索的内涵

瞿孙平等(2018)认为知识搜索是指为了适应内外部复杂环境和解决创新问题,行为者对企业内外部知识进行搜寻、获取、整合与利用的活动过程,并且还指出本地知识搜索与外部知识搜索不单单指地理位置上差距,而是指搜索的知识与企业已有知识的异质性程度。Katila(2002)通过研究搜索策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研究知识搜索程度首次提出知识搜索的深度和广度。Laursen(2006)则认为知识搜索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知识搜寻活动,而应该被界定为广义上的包括知识的识别、搜寻、获取、整合和利用等活动的流程。肖艳红等(2019)从网络嵌入的视角构建外部知识搜索的模型,并认为外部知识搜索是企业依托网络关系在创新网络中识别、定位和获取目标知识的一系列过程。

(二)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

从现有文献来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知识搜索的深度和宽度来探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二是从搜索是否跨区域来探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三是搜索的技术领域来探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苏道明(2017)等从二元视角出发,探究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发现知识搜索广度与知识搜索深度的联合维度和平衡维度均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钟昌标(2016)等运用企业异质性理论,结合企业层面的数据发现外部知识搜索深度更利于探索式创新,而外部知识搜索广度更利于企业的突破式创新。秦鹏飞等(201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搜索宽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搜索深度与创新绩效也呈倒U型关系,并进一步提出过度搜索会增加企业创新成本从而抑制企业创新绩效;在搜索区域方面,胡畔等(2017)通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发现本地区域搜索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曹兴等(2019)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14家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跨区域搜索能正向促进企业创新绩效。吴松强等(2020)依据224份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型知识搜索能有效促进集群企业创新能力,探索式搜索的作用则不明显。

四、相关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纵观现有文献,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一直是创新领域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立足企业所处整体网络,对于宏观的整体网络特征、知识识搜索和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也较为丰富。宏观层面的整体网络结构特征作为知识搜索的前因,对知识搜索和企业创新行为有着重大影响。而整体网络关注网络内所有成员的合作关系对企业自身创新活动的影响,忽视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结构特征对其创新活动的影响。相较于宏观结构,微观的焦点企业的网络结构特征对知识获取等创新活动的影响更为突出。而随着对创新网络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从微观层探讨网络结构与创新绩效关系的文献还较为缺乏;基于知识搜索视角探索创新网络的微观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上的有关研究还处于空白;大多数学者从静态的角度研究网络结构特征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忽视了网络结构的动态性。因此,本文基于目前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研究展望:一是从创新网络的微观层面出发,探讨企业自我中心网络对知识搜索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二是在研究中加入动态因素,研究企业自我中心网络的动态变化与知识搜索的关系。

猜你喜欢

网络结构集群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基于广义混合图的弱节点对等覆盖网络结构
体系作战信息流转超网络结构优化
基于互信息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