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理方法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面层碾压病害

(平顶山市市政维修管理队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前言

根据笔者从事市政道路养护工作中所总结的经验,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的技术特点,笔者认为在维修中可以坚持以下几点大的原则:

坚持"对症下药”原则。在维修前,应先找到产生病害的原因,所产生的病害一般受路面龄期、结构类型、气温等因素的影响。

坚持"宜早不宜迟、当日开挖当日修补”原则。为防止病害发展和破损面的扩大,在维修前应根据前期判断制定维修计划,并做好所用材料的准备工作,坚持尽早、尽快处理。

坚持"修补面积应大于病害的实际面积”原则。所修补路面的轮廓线应大于病害边缘10-15厘米且要与原路面的中心线垂直或者平行,并保证修补后与原路面紧密连接。

二、一些常见病害的处理方法

(一)裂缝的维修

在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裂缝时,均要清缝,然后再做处理。

1.对于小面积裂缝,将热沥青(低稠度)灌至缝内,再将填入的石屑或粗砂捣实,最后清边。需要注意的是,裂缝的宽度小于5mm的,灌缝应灌至2/3处,裂缝的宽度大于5mm,需要灌满。

2.对于大面积裂缝,通常情况下是由于道路使用时间较长,沥青的性能已经下降,在处理时主要方法是封层,底层用乳化沥青进行封层,上层用沥青混合料进行分层。

若出现路基翻浆或者因基层强度不足引起的严重龟裂,在处置好基层后要重新做面层。段落修

(二)松散的维修

1.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松散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后压实度没有达到要求、基层混凝土路面温度过高。外因是外部有水侵入、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

2.对于轻微的松散病害,处理时较为简单,可采用撒嵌缝料、稀浆封层的方法。

3.对于面积较大的松散病害,要铲除表面沥青混合料后重新做面层。在用料上,首先要提高沥青的粘结力,可加入抗剥离剂、粘结剂等。在摊铺时,中间要稍后,接缝处要稍薄。同时,根据根据外部气温的不同,外部气温稍高时,应按0.8~1.0kg/m3的用量喷洒沥青,再均匀撒上3~5mm的石膏或粗砂(5~8m3/1000m2);若气温稍低,采用乳化沥青做封层处理。最后,碾压成形。

(三)车辙的维修。通常情况下产生车辙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道路使用时间较长产生磨损造成的车辙,另一种是由于道路中存在不稳定的夹层。对于前一种原因产生的车辙,通常先开挖成槽(槽的深度是原混和料主粒径的2倍以上),在槽内均匀刷完粘结沥青后填入沥青混合料碾平即可。对于后一种原因产生的车辙,处理时较为复杂,要先挖去面层和不稳定的夹层后,重新做面层。段落修改

(四)沉陷的维修。近年来,为了美化城市环境,同时为了提高地上安全性,很多管线相继入地,造成地下空间错综复杂,又由于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程进度,在回填土时碾压没有分层,或者是由于土质没有达到规范要求,致使路面有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陷。通常情况下,对于轻微沉陷,可在喷洒沥青粘接剂后摊铺沥青混合料压实即可;对于较严重的沉陷,或者将基层碾压实,或者置换回填土,待基层处理完后,重新做面层。

(五)拥包的维修。产生拥包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的粒径不均匀、混合料稠度不够或者是基层某个部位的含水量超过均值造成的。对于前两种原因产生的拥包,将拥包清除(清除后低于原路面1cm),清理后直接填料压实即可。对于第三种原因产生的拥包,挖除面层,用水稳性较好的材料替换后重做面层。

(六)泛油维修。沥青混凝土路面泛油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且新修道路发生泛油的概率较大。主要原因:一种是由于所用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较大;另一种是由于路面的的孔隙率较大,经过车辆反复碾压使底部沥青向上部翻涌形成的。在处理这种病害时,主要方法是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分层抛洒不同粒径(粒径的选取范围一般在3-15mm,先粗后细)的碎石,通过控制行车或用压路机反复碾压来完成修复。需要注意的是,在抛撒碎石时,应沿着道路行车的方向。

(七)翻浆的维修

1.通常情况下,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翻浆的因素主要是水、土质、温度和行车荷载等。主要机理:一是初冬时,温度虽有大幅度降低,但在零度左右,且持续时间较长,水份集聚在离路面较浅处,过冬后,由于受热不均,再经车辆碾压,发生翻浆;二是本身路基中含有的水份就较高,加之沥青路面透气性较差,经外部荷载反复作用,易发生翻浆。

2.处理翻浆的方法。概括来讲,根据取土的方便程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若取土方便,可以采用提高路基高度、换填土等方法,换填后的高度均应在冻胀线以上,土的水稳定性要好,填土高度一般在60-80cm。若取土不方便,一是可以在翻浆的地方打孔灌入砂砾,使冻层快速融化,孔径在2-5cm之间,孔深应低于冻层1.3米以上。二是加深边沟,并在翻浆路段两侧路肩上交错开挖宽30~40cm的横沟,其间距为3~5m,沟底纵坡不小于3%,沟底应根据解冻情况逐渐加深,直至路面基层以下。

(八)啃边的维修

1.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啃边,主要原因:一是外部荷载过大,二是路基的宽度不够,三是路肩不够牢固。基于以上原因,路面的边缘会产生破损,即啃边。

2.在处理啃边时,应注重事前的控制。在施工时一方面要加固路肩,或者设置路缘石,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的增加基层的宽度。若在道路使用中产生轻微啃边现象,可铲除破损的地方,涂刷沥青后,撒沥青混合料压实即可。若发生较为严重的啃边,清除破损的面层后,应加固路肩,且清理周边排水沟渠,或者加宽路基,设置路缘石,处理完后重新做面层。同时,要控制路段行车荷载的大小。

三、结语

治理好城市道路病害,创造良好的出行条件是市政管养部门的职责,也关乎着市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文明创建。因此,有针对性采取一系列预防和改善措施,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处理方法,非常有必要。

猜你喜欢

面层碾压病害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常用天然改性沥青面层材料比选
公路工程施工中沥青面层连续摊铺技术的应用
碾转
桥梁工程中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