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2020-07-1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无线通讯传输速度虚拟空间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带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从而产生聚集效应,聚集效应提升了城市效率,而影响城市效率的因素不只是物理空间距离等因素。此次疫情,更多的让我们意识到城市效率提升还有虚拟空间的组成成分,而加快虚拟空间连接的最显著方式是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提升。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提升直接拉近了空间距离,提升城市效率,如:网上参观生产车间、实时监控工程进行程度、无地域限制网上会议、远程讲座等。由此可见,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之间存在的关系,首先要厘清城市规模与聚集效应之间的关系。冯云廷指出,研究城市规模,关键是搞清楚城市规模与配置效率的关系[1]。

配置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配置聚集,继而得出城市规模的扩大,产生聚集效应,配置也相应加强联系,提高配置效率。继而看到,“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聚集效应不断显现,完善的市政设施、便捷的通讯手段、发达的交通工具和高智力的管理阶层,使城市有着很高的运转效率”[2]。

城市规模扩大的最直观的表现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增长。城市作为各种商品和经济资源的聚集地,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既推动了劳动力要素的空间集聚,又为城市聚集效应发挥奠定了基础条件。城市规模的增长带来的聚集效应主要作用于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而经济主要表现在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地方化经济是厂商或产业内部的规模经济,主要源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生产效率的提高,劳动力市场共享带来的企业招聘成本和劳动力搜寻成本的降低以及产业内的知识共享和溢出等,城市特别是工业城市的规模越大,聚集的同一产业或一组密切相关的企业越多,地方化经济越明显;城市化经济是产业间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为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性以及产业间的协同和知识溢出等。从整个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的规模越大,聚集产业的数目和多样化程度越高,城市化经济也就越显著”[3]。关于城市人口聚集的经济效应问题,穆莫分析了美国的产业数据,认为城市人口规模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具有一定的影响[4]。希格尔利用美国的城市数据对城市人口聚集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检验,指出人口规模超过200万的城市生产率比规模较小的城市高出大约8%[5]。

明晰了影响城市规模和聚集效应的关系,又明确聚集效应的主要发生点为人口和经济,那么聚集效应提升的城市效率又是受到什么因素影响?由聚集效应的主要两点出发,人口聚集效应主要展现在的是行业种类的多样化专业化及劳动力丰富,经济聚集效应主要表现在可用经济材料的多样化及行业开发创新度高,继而加快城市效率的主要手法为提高可用资源丰富度,以及加强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资源丰富度的根本形成原因来源于信息资源丰富度,而资源之间的联系依赖的是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而虚拟空间的联系程度和信息传输速度息息相关。虚拟空间联系面的拓宽得益于无线通讯技术将个人虚拟空间无地点时差限制的打开,而无线通讯技术的提速加强了虚拟空间联系。继而得出,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传输速度存在一定关系。目前而言,大部分学者对城市规模的讨论大部分集中在经济效应和人口规模,并且认为聚集效应只存在于城市规模发展的前期阶段,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拥挤效应逐渐显现,并会阻碍城市规模增长。如:蒋涛和沈正平、张应武、柯善咨和赵曜、金晓雨和郑军、孙祥栋等在实证分析中引入了城市人口规模的二次项,验证了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经济会出现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当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将变得不明显甚至负相关[6-10]。在现代社会,城市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影响生产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制度创新的根源在于信息资源丰富度。

本文利用2001-2017年我国2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人口规模和经济效应纳入城市规模增长模型,利用动态GMM估计结果实证分析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确定整体或个体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关系,及对应的四个速度阶段的相应变化。

二、人口规模、经济效应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一)计量模型的构建

影响城市规模的因素众多,为准确地说明人口规模、经济效应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随将城市建设速度(相邻单位时间内城市新增各类建筑使用面积的比值)纳入分析框架。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满足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年)建设速度不变,单位时间城市的规模函数形式可表示为:

Y=μLαKβ

(1)

Y为对应个体城市规模,μ为建设速度,L为劳动力数,K为经济效应,α为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为经济效应变化的弹性系数

整体城市规模的数据取个体城市规模的方差代表。

(二)数据来源及指标说明

根据数据的一致性、可得性和可靠性原则,本文选取了2001-2017年我国2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来分析城市规模与人口规模和经济效应的关系。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其前后市场的开放度不同,发展的制度政策环境不同,为了保证政策环境一致性,随选择2001年作为数据分析的时间起点。数据来自于中经网年度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使用各城市历年的统计年鉴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进行补充。指标表示的均为对应内容的相邻单位时间之间对应指数变化量。

表1 变量统计性描述

三、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关系结果分析及讨论

为了能够直观地说明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之间的关系,本文分别画出了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之间的散点图及其拟合线(图1)。无论是全球还是全国、中、西部三大地区,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之间均存在着正向关系,这说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提高是有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的。但是就东部城市而言,城市规模与传输速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即城市规模发生了相应的缩减。

图1 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散点图

(一)全国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关系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GMM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因为我国城市规模与其地理位置、文化、行政级别等因素息息相关,并且存在基础建设的差异性,所以本文使用GMM进行估计,如图一表示,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暗含技术进步率、其对应的资本存量增长率、投入其劳动力的变化率三个变量,无论是统计系数的数值还是显著性水平在各个模型中早期均未有太大的差别,这符合理论模型的结论,同时也证明了计量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这说明该模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多重共线性。

(二)东、中、西部地区的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的关系分析

因国土面积广阔,不同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展的环境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地区的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如图一所示:东部地区因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暗含的技术进步率、对应资本存量增长率、投入劳动力的变化率的系数均大于中、西部地区,这说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要比中、西部地区优越,相同的技术增长能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量;东部地区城市规模的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结果如图一所示,说明东部地区的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型”关系;中、西部地区的人口规模的一次项系数均为正,但由于二次项系数差异,其结果显示为“丿型”关系,与东部地区城市规模早期相似

四、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对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检验了城市规模的聚集效应,以及城市效率。结果显示,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提升对于整体城市规模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但依照目前的时间效应,总体城市规模存在“丿型”关系,而个体城市规模(或小范围城市规模)存在明显的“∩型”关系,即当建设程度、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达到一定数值时,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呈现负向关系,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而在中、西部地区尚未显现。综合东、中、西部个区域的GMM估计表现及东部显现关系负相关的推到,我们可以把个体城市规模与无线通讯技术传输速度的“∩型”关系分成四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中部城市规模-建设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第二阶段-西部城市规模-建设发展较快阶段;第三阶段-东部城市规模-建设发展放缓阶段;第四阶段-东部城市规模-建设发展回缩阶段。

本文所依照的模型具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及影响因素理想化,且对于其城市规模增长速率及对应的城市回缩界限未作探究。

猜你喜欢

无线通讯传输速度虚拟空间
虚拟空间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基于虚拟化的相向行驶车辆间通信机制的研究
基于无线通讯的远程无线切割分离装置控制系统
SSD移动硬盘大降价,可以考虑了
基于NRF无线通讯技术的自组网互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开发
浅谈室内设计中虚拟空间的表现
成焊机组与飞焊车之间串行无线通讯研究与应用
电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探析
对超宽带无线通讯技术的分析探讨
浅谈提升互联网信息传输速度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