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支柱产业,助力白酒产业发展
——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酿酒技术专业”为例
2020-02-25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郎酒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泸州是著名的“中国酒城”、四川最大的港口城市和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所在地,全市国土面积1.2万平方公里,辖3区4县,总人口509万人。泸州酿酒历史悠久,泸州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与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地区”,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和“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有以泸州老窖郎酒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白酒企业。全市现有中国酿酒大师5人、国家级白酒评委28人,酒业从业人员近18万人,确保传统技艺世代薪火相传。活全市2个中华老字号、3个泸州酒地理标志、23个中国驰名商标、75个省级品牌资源,2018年,全市酒业增加值增速9.9%,酒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5%,泸酒市场占有率约为全国的15%、全省的34%。白酒产业已经成为泸州支柱性产业。
服务地方经济,培育地方需要的人才,一直是地方性高校的责任与使命,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白酒学院于2013年独立建成二级学院,2018年与四川郎酒集团采取合作办学模式,白酒学院更名为郎酒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近年来,学院根据白酒市场需求,以白酒酿造、白酒品评、白酒分析检测、白酒营销方向为主,为泸州市乃至四川白酒行业培育数百名学生,借助产业平台优势,又参与中国酒业协会共建中国白酒学院、成立四川同酿白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深度产学研办学探索。
一、优化教师队伍,推进校企融合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核心区域,与四川郎酒集团、泸州老窖、四川川酒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选派学院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顶岗实践、合作研究等方式提升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效能,并借助柔性引才机制,引进白酒产业名师2名担任酿酒技术专业兼职带头人,建立学院与企业互聘互用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岗位技术、质量监控、师傅、专业、课程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全面提升酿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校企权利与职责,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组织管理机构、形成郎酒订单班、泸州老窖订单班、川酒集团订单班,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双主体育人、双基地保障,双身份成长,双导师指导、双制度奖励”的长效育人机制等一系列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与试点企业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根据各岗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依据“专业核心、职业素养、顶岗成才” 的指导思想,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四个标准一个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师傅(带教教师)标准、质量监控标准和相应实施方案。该专业于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第二批现代学徒改革试点专业。
二、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
依据酿酒技术的教学标准,校企联合开发基于定级员、烤酒工、检测员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品酒师、酿酒师、农产品检验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应企业岗位员工标准,开发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一体”。让学生掌握岗位工作的全流程,校企双导师则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形成校本教材。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试点专业双主体、双基地育人,试点学生学徒双身份,由双导师指导,学习涵盖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角色定位、职业素养等过程,做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融合。
依据酿酒技术的教学标准,校企联合开发基于定级员、烤酒工、检测员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品酒师、酿酒师、农产品检验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应企业岗位员工标准,开发出适应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以行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产教融合、工学一体”。让学生掌握岗位工作的全流程,校企双导师则通过岗位工作任务及能力需求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形成校本教材。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试点专业双主体、双基地育人,试点学生学徒双身份,由双导师指导,学习涵盖专业知识、技能与经验、角色定位、职业素养等过程,做到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融合。
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酿酒技术专业是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酿酒技术专业与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小糊涂仙酒业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深度合作,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试点改革取得丰硕成果。与郎酒集团合作开设“郎酒集团定制培训班”,与四川酒业集团合作开设“川酒集团定制培训班”,为大中型白酒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生产管理能力的酿酒技术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及基层管理人才。
四、搭建平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中国酒业协会、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泸州技师学院、四川省白酒酿造技术研究产业研究院、酿酒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泸州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业内专家及酿酒技术专业的师资团队,在白酒产业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社会培训、管理咨询等方面精准发力,实现社会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品牌效应。依托专业师资团队,利用实训设施设备,广泛开展技术开发与服务,为省内及周边白酒企业解决白酒生产、销售中的技术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持。依托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泸州技师学院、四川省白酒酿造技术研究产业研究院,联合酒业协会,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包括品酒师、酿酒师、农产品检验检测员、原酒定评员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依托四川省白酒酿造技术研究产业研究院、酿酒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泸州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白酒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白酒高新技术的转化。3个高规格的大师工作室,推动酿酒技术及文化传承。
当然,目前“现代学徒制”的推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相关的法律政策模糊,相关指导意见措施不够详细,在校企合作中如何保证企业的利益,合作过程中企业的权利和责任的划分,以及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协议的法律保障,再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如何引导其加大投入,政府在税收或其他相关政策上进行减免和优惠,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到现代学徒制合作办学、课程支持中来,结合员工相应的保障制度,通过国家政策法规加强学生在企业间的保险政策和薪酬相关制度。
现代学徒制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保驾护航,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明确,只有处理好政府、企业、学校和学徒四者的相关利益,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彼此利益固化和延续化,形成长效机制,才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总之,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学院会以泸州市区域白酒产业发展结构为前提,在准确把握白酒产业的核心利益的同时,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植,积极推进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