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徒教学管理师傅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2015—2018年,教育部分三批先后遴选确定了562 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成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

一、前言

白酒企业主要采取传统的“口传心授,师带徒学”方式培养员工,重实践,轻理论,人才发展后劲不足。而学院在酿酒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又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操能力差。开展酿酒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革新白酒产业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酿酒技术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利于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操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酿酒技术人才。

从2016年起我院酿酒技术专业不断摸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先后立项为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四川省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通过近五年的试点,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招生招工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与此同时,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试点班同学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学习地点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教学工作由企业师傅、学院教师共同担任,过去单一的针对学校、教师、学生的教学管理方式不能很好适应这种变化,教学过程得不到有效监控,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学徒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这种新型育人模式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时间及教学的主体、客体,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与复杂。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新型教学方式。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考核评价和监督体系,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挑战

(一)双主体育人,增加了教学管理的灵活性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是育人工作的推动者,企业仅仅扮演配合者的角色。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企业角色发生转变,由单纯用人到参与育人,校企双方成为育人工作的共同推动者,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到教学管理与运行,校企双方都共同参与。双主体育人有利于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但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传统教学管理提出了挑战。

1、企业用工需求与教学安排相冲突。企业的用工需求随着生产周期变化,且生产周期随着产品订单变化,如白酒企业的用工需求旺季通常在秋冬季节,而夏季则为淡季。但是,职业院校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是固定的。这就造成企业用工需求与高校教学在时间上产生矛盾和不确定因素。

2、企业间考核标准不统一。酿酒技术专业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郎酒集团、贵州小糊涂仙酒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过程中由于不同企业间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不同,企业师傅传授的内容和技艺不同,导致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存在差异。

(二)双基地学习,扩展了教学管理的空间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徒的学习地点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企业也是重要的学习场所。以我院酿酒技术专业为例,三年学习时间中,学徒们以认知实习、项目化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形式赴企业学习,在企业学习的时间近二分之一。学习地点的双基地,扩展了教学管理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管理难度。在教学管理人员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双基地教学管理,确保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学习效果值得探讨。

(三)双导师教学,扩展了教育的主体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主体从学校教师转变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教学。学校教师主要负责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企业导师则侧重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在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双导师教学模式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对企业导师而言,主业是完成本职工作,对带学徒不够重视,同时,部分企业导师学历不高且缺乏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素养,不同的师傅教学效果千差万别,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对学校教师而言,大多数教师在校内有较重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企业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状况,对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难以及时解决。

(四)双身份学徒,扩展了教育的客体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育客体从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学徒和准员工,学生需要接受学校、企业两种不同的制度管理,认同自己的“双重身份”,还要适应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

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文化氛围、管理方式、管理体制对学生是一种挑战,部分学生对学徒制和对企业管理方式认识不足,适应能力较弱,对企业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管理方式难以适应,学习状态不好,且出现迟到、早退、矿工等现象,而有的企业师傅缺乏学生管理经验,不能和学生有效沟通,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未及时将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给学校,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一)校企协同,加强对企业师傅的教学管理

对企业导师的管理主要从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严选拔。明确企业师傅的选拔标准,校企共同选拔聘请有能力、技术过硬、素质高的技术能手为企业师傅。二是加强培养。注重企业师傅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如对企业师傅实行学校挂职锻炼,加强对企业师傅的业务培训,开展校企联合教研活动。三是科学考核。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师傅考核与评价机制,将教学能力、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学生评价等纳入考核体系,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不合格的导师及时淘汰,确保师资队伍的高水平。四是有效激励。企业要在提拔任用、工资薪酬等方面向企业师傅予以倾斜,并对优秀师傅进行表彰和物质鼓励,激发企业师傅带学徒的积极性。

(二)构建全程化、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学徒制实施的重点,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精髓。第一,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理念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个性实践四个模块进一步细化和整合,形成彼此衔接、相互延伸渗透的体系结构。第二,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管和结果的反馈。包括实践教学的大纲、计划、实践指导书以及相对应的各项目实践考核标准的制定,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与管理制度。

(三)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体系及科学全面的考核标准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操能力、专业素质、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为确保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首先要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由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多方参与考核评价体系。其次要制定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将学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学徒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纳入考核标准,全面考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校企共建教学管理平台,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共享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共建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平台,扩展教学管理的时间和空间,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管,迅速反馈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中的各类信息,实现教学监管的网络化、平台化、统一化。同时,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及时获取学生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实现学生课堂学习数据和参与企业生产数据的实时共享,让学校和企业掌握学生学习效果的一手资料,为后续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学生的综合考核提供依据。

(五)构建和完善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学管理制度

校企联合构建与完善含日常教学管理、学生(学徒)考核评价标准、学生(学徒)管理、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保障学校、企业、学生(学徒)三方权益,实现现代学徒制规范化管理,为校企协同育人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实施办法》,着重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教学模式、双导师团队、双阵地教学场所、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建立《现代学徒制学生考核评价标准》,着重对基于工作岗位的学徒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规范以育人为目标的学训考核,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评估细则》,一是建立对双导师教学质量量化的评价体系,二是建立对试点专业学徒制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考核的指标体系,并实施量化考核评估,形成“双线并行”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传统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校企双方应加强协同性,采取共建教学运行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共同实施考核评价等方式,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学徒教学管理师傅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魔术师的学徒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