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黄道的党建思想与实践

2020-02-25杨智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道闽北革命

杨智勇

(1.上饶师范学院 方志敏精神与赣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西 上饶334001;2.上饶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上饶334001)

黄道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陈毅生前称赞他是“江西人民革命领袖,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抗日的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1]代序1。黄道同志长期担任党的领导职务,先后担任过横峰、弋阳区委书记,贵溪县委书记,赣东北特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闽赣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共东南分局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等职务,为赣东北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闽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党的建设方面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并形成了丰富的党建思想。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背景下,系统回顾、总结和探讨黄道同志的党建思想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黄道党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黄道原名黄端章,别名一鸣,1900年5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姚家垅一个农民家庭。根据黄道同志的革命生涯轨迹,其党建思想大致上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思想萌发阶段;第二阶段是初步形成阶段;第三阶段是发展成熟阶段;第四阶段是重心转移阶段。

(一)思想萌发阶段(1919年—1927年)

1919年秋,黄道考入南昌二中读书,期间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入学后不久,受《新青年》杂志和 “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黄道和袁玉冰等人发起组织江西最早的以 “改造社会”为宗旨的革命青年进步团体——鄱阳湖社(1921 年1 月改名为“改造社”)。1921年5月1日,改造社社刊——《新江西》季刊正式创刊,该刊旨在传播新思想、新文化。黄道在创刊号上发表了《难道女子就不是国民吗?》和《暑假期中之杂感》两篇文章[1]4-10。1923年秋,黄道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在李大钊等人的教导和指引下,他开始接触到马列主义理论并逐步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不久后,黄道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求学期间,黄道不仅思想进步,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积极参加各种学生运动。由于其突出的宣传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久便成为北师大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北京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黄道不仅自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还利用每年寒暑假回家的机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5年夏,黄道利用暑假时间联络小学同学中的进步分子吴先民、邹秀峰、钱璧等,倡议成立岑阳学会。同年7月上旬,在黄道主持下,岑阳学会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学会章程,宣布岑阳学会的宗旨是 “宣传革命,吸收人才”[1]187,并创办了《岑阳月刊》,由钱璧任主编,这一学会成为横峰县最早的革命团体。1926年初,黄道在岑阳学会的基础上领导建立了中共横峰县第一个党支部,吴先民、邹秀峰、钱璧等都入了党,成为支部的骨干力量。

“五四”以后的外出求学(从南昌二中到北师大)经历,尤其是北京的三年学生运动,使黄道从激进民主主义者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正如黄道后来所说:“北京的学生运动,特别是当时北京的马克思主义运动,是我一生的转折点。”[1]349陈毅也曾指出:“从五卅运动爆发直至三一八惨案,这几年内北方局国民革命如火如荼的兴起,黄道同志就在这个时期由书斋走上革命战场,马列主义武装了他,革命运动锻炼了他,他实际上是北方国民革命的领导主持的一员。”[1]代序2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者,他在领导北师大学生运动和支部工作,创建和领导横峰第一个党支部的过程中逐渐萌发了党的建设思想。

(二)初步形成阶段(1927年—1931年)

1927年,黄道曾短暂地担任过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委兼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黄道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根据党的指示,黄道回到家乡赣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27年担任中共横峰区委书记,后来又到弋阳任中共弋阳区委书记。1928年6月25日召开的方胜峰会议,批判了庞云飞等人提出的 “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决定派黄道前往贵溪开辟新根据地。7月初,黄道携带妻儿以行医为名,化名 “陈松寿”和 “邹秀峰”等落脚贵溪周坊村,开展建立新根据地工作。1928 年12 月,在贵溪北乡、万年、余江边境相继成立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贵溪县委,统一领导贵、余、万三县的革命斗争,黄道任书记。同时县委还在贵溪江家坪后山秘密举办训练班以培养武装暴动骨干。黄道亲自在训练班讲课,讲授革命道理和暴动经验,为实现贵余万暴动,武装夺取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培养了一批骨干。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成功领导了周坊暴动和贵余万三县总暴动,开辟了以周坊为中心的新革命根据地。

从横峰到弋阳再到贵、余、万,黄道作为党的主要领导,始终奋战在革命斗争第一线,全程参与领导了赣东北党组织的建立和壮大、信江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以及赣东北苏维埃政权的创建,使他对党的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在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其党的建设思想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发展成熟阶段(1931年—1934年)

1931年7月,为了加强对闽北根据地的领导,赣东北特委决定派黄道去闽北任分区委书记,全面领导闽北党的工作和根据地建设。一到闽北,黄道就着手党、政、军各项建设。在崇安坑口,黄道先后主持召开闽北分区委扩大会议和闽北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会议纠正了李立三 “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还选举产生了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从此,闽北党组织和政权迅速发展,苏区也进入一个巩固发展的新阶段。

在主政闽北时期,黄道十分重视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的思想、政治、文化、纪律等方面的教育。闽北分区委通过创办党校,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军事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教育。自1931年11月创办以来,党校先后开办了4期,每期3至4个月,参训人员达100 多人[2]。在黄道的倡议和指导下,闽北分区委、团分区委、军委还先后创办了《红旗周报》《党的建设》《红色闽北》等机关报刊10余种,这些报刊成为宣传革命思想和党的主张的重要阵地。黄道本人还亲自带头为报刊撰文,宣传马列主义,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指导苏区各项工作。比如,他在1932年1月7日出版的《党的建设》第二期上发表《应该纠正目前党内几种严重错误》[1]30-32,揭露并批判了闽北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的非无产阶级思想;1932年7月1日,又在《党的建设》第七期上发表《反对把党不看重的分子》一文[1]35-36,用现实中的案例生动说明要做一个思想上入党的合格党员,既然入党就要必须坚定自己的信仰,绝不能动摇对党的信念。

(四)重心转移阶段(1935年—1939年)

1935年1月,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不久,闽北苏区遭到敌人的重兵围攻,黄道带领分区党政军机关主动撤离苏区首府大安,转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三年游击战争中,党的建设工作不可能像根据地时期那样全面广泛,其重心逐渐转移到如何建立统一战线,保持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上来。陈毅在谈到这段历史时说:“在三年游击战争环境中,黄道同志尽了他毕生的绝大努力,也发挥了无比的革命天才。浙东南、赣东北、闽北三大地区的党务、军事、政治、民运诸工作,都在闽赣省委领导下进行,黄道同志恰恰是省委的领导重心,在与我党中央隔绝的情况下,在进攻者长年的包剿下,黄道同志能独立支撑,顽强坚持,终于完成了保持革命阵地,保持革命组织的光荣任务……这是黄道同志对革命、对民族的绝大贡献。”[1]代序2高度肯定了黄道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党的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这也是黄道在闽北党组织发展史上立下的重大历史功绩。

1938年1月,为了加强对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工作,以及东南地区抗日运动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黄道调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同时加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8月,又兼任秘密重建的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等职。此后一直到其遇害之时,黄道的工作重心都在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上,他为建立坚强有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如陈毅所言:“协助政府的抗战动员,参加保卫大江西的工作,调停抗战内部的党派关系,黄道同志一样处理的顺手,为党内以及党外人士所满意推许。”[1]代序2他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的系统形成提供了智慧和经验。

二、黄道党建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坚决反对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鲜明特点,是我们党的一大创造。早在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为了纠正党内的各种错误思想,要将党内思想教育列为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并首次提出了思想建党的要求。作为早期地方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黄道同志既是思想建党的理论贡献者,也是思想建党的忠实践行者。

在赣东北时期,黄道就曾参与党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材讲义的编写工作,并亲自讲授理论课程。调往闽北分区之后,黄道也十分重视加强党的教育,特别是党的干部教育,在他的倡议和主持下,闽北分区委很快建立了党校,为改造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培养党的干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见无论到哪里,无论身居何位,黄道始终十分重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黄道还强调党员必须从思想上入党,对党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坚定的信仰。他指出,党内一部分同志之所以不团结,是因为这些同志 “把党看成一种有势力的东西”[1]30,而有的同志又有严重的自由主义思想,那是因为这些同志 “觉得加入了党反要受党的调遣,自己不自由不如脱离了党,反可以做做生意,赚点钱享福”[1]30。他说,“这都是小资产阶级自私自利和对革命动摇的思想,不是无产阶级观念”[1]30,“凡是不顾革命、只顾自己的利益,只顾个人自由的,就不配做共产党员”[1]31。他要求 “各级党各个同志,都应拿出布尔什维克的精神纠正这些错误,转变到党的正确路线上来”[1]32。黄道的这些思想对于闽北党组织的建设和根据地的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黄道是一个对党绝对忠诚的好党员、好干部,拥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意识,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他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和党的领导指示。在回顾肃反扩大化这段惨痛经历时,黄道仍然从大局出发,极力维护党的领导的绝对权威,他说:“我们应该相信党的领导是正确的,因为没有这个正确的领导,就谈不上今天的胜利局面。”[3]1933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红七军团。黄道高度重视这一决定,马上根据上级指示为省委起草了《中共闽赣省委关于创造红军第七军团的决议》,指出:“中央局在闽赣党的面前,提出了创造红军第七军团的任务。省委认为中央局提出的这一任务是绝对正确和必要的。闽赣党必须把这一任务列为今日议事日程的第一项,以最坚决的工作和斗争,于最短期间内完成这一任务。”①引自:江舢、陈大猷:《中央苏区闽赣省》(内部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1990,第49页。为此,黄道还亲自领导组建了红七军团宣传团,开展创建红七军团的宣传鼓动工作。这支部队此后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后来又扛起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号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道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带头坚定政治立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他还要求每个党员要加强党性锻炼,服从组织纪律。为此他专门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强调党员党性意识的重要性。主政闽北时期,黄道还特意将赣东北党组织编写的政治思想性极强的《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又称 “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小册子带到闽北,印发给每个党员干部学习,对增强闽北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性起到很大作用。

(三)以 “党员发展党员、支部发展支部”的方法不断扩大党组织

在赣东北基层党组织创立初期,黄道与方志敏等人亲手创建了横峰、弋阳等县的党组织。在创建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过程中,黄道和方志敏一样,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动员农民参加革命。他们根据赣东北的具体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出 “以党员发展党员,以支部发展支部”的方法,该方法就是通过党员向外发展党员和组织,经过他们的努力又能增加很多新的党员和支部。1926年在家乡弋阳,方志敏通过分派共产党员和革命骨干深入农民群众,从基层工作做起,在7天时间内就恢复并建立起20余个党支部和20余个群众团体。窖头会议后,黄道和方志敏一起在弋阳漆工镇以 “上名字”运动发展农民革命团,一个村又一个村地宣传 “打倒土豪劣绅、平债分田分地”。黄道深入群众,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对农民开展鲜明、深刻的阶级教育,使农友们懂得起义和掌握武器的重要性,弋横地区大部分村子都有了农民革命团的组织,且坚定了革命信心,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后来在贵溪周坊一带,黄道同样深入群众,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与邹秀峰等在贵溪周坊开办农民训练班,培养武装起义骨干。他亲自带学员们到深山上课,介绍斗争方法,结业时大多数学员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回村后,宣传党的土地政策,开展 “上名字”运动。到1928年底,农民革命团已经成为半公开的组织,不少村庄掀起抗租、抗债、分义谷的斗争。

主政闽北时期,黄道又将这一方法运用于闽北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通过组织生活会、创办党校、举办支部流动训练班等具体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组织,使其成为贯彻党的指示、决议的坚强战斗堡垒。正是由于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基层组织,闽北各级组织和赣东北其他地区一样,虽然遇到数不尽的艰难险阻和摧残杀戮却仍然屹立不倒,不断胜利。

(四)重视作风建设,始终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黄道深知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在工作作风还是生活上,他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党的优良作风。

黄道同志始终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指出,“我们革命,是我们自己为劳苦群众谋利益”[1]32。他带头践行群众路线,在他的领导下,闽北党和苏维埃通过土地革命使广大工农群众成为社会的主人,还通过发展生产和贸易,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物质生活。同时,他还重视文化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事业,使人民群众文化知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较以前发生很大改变,促进社会风气发生好转。正是因为党和苏维埃政府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也就无比信任党和苏维埃政府。

黄道同志始终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方志纯曾回忆说:“黄道有着坚定的革命信仰和革命立场。在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斗争中,无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困难的时候,无论是和同志们共同奋斗的时候,还是他自己孤身苦战的时候,他都坚定地站在正确的立场上,支持方志敏,反对和排除了‘左’的、右的路线和思想的破坏、干扰。特别是在方胜峰会议上,他和方志敏、邵式平一道,批判了‘左’倾逃跑思想,坚持开展武装斗争。”[4]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传到闽北时,黄道等闽北分区委领导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如将闽北保卫局局长杨良生停止审查,在肃反运动中解救了一大批忠于党、忠于革命的同志,如黄立贵、陈仁洪、谢锐等,为闽北党和红军保留了有生力量。

黄道同志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整个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黄道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战斗毅力和坚韧不拔的克服困难的精神,感染着每个游击队员,鼓舞大家战胜困难、坚持斗争。他利用战斗空隙自编讲义,为同志们上政治课,讲经济学、哲学。他看到有的战士是文盲,便令其子黄知真教战士识字。他还创作了很多歌曲,和大家一起参加歌咏比赛。有一次,部队在深山吃不到粮食,只得挖野菜充饥。苦涩的野菜难以下咽,黄道故意提出 “什么时候最快乐”的问题来让大家讨论。有人说:“跑了很多路得到休息最快乐。”有人说:“打个胜仗最快乐。”黄道最后说:“大家说得都对,不过,今天我觉得吃野菜最快乐。”[5]217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苦涩难咽的野菜也就在笑声中吃光了。后来黄道在致友人徐先兆的信中说道:“在这十年中,我经过人所未经过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尝过人所未尝过的咸酸苦辣的味道,但这对我却是滋滋有味的生活。”[1]50黄道一生致力于革命事业,甘于清贫奉献,牺牲后留下的遗物,仅一支钢笔、一个烟斗、一包烟丝、几本马列著作、几件褪色军衣,其他一无所有。

(五)致力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统战工作更是成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黄道在领导三年游击战争以及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过程中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尤其是在面对不同的复杂环境,他始终能够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紧密结合革命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形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统一战线思想①关于黄道的统一战线思想,已有学者专门论述。参见:刘津:《论黄道的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载《黄道文集》编委会编《黄道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第434-445页。。这些都为打开新局面、促进革命新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中,为把各阶层人民汇聚起来,黄道认为可以借鉴根据地依靠群团的方法,把广大人民组织起来。他多次指出民众动员和组织民众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没有广大的民众热烈起来,就不能形成一个打击日寇的巨大力量”[1]66。他还提出:“总的方针当然是公开的、合法的,但估计江西环境的特点。所以并不放弃在某种情形下先进行秘密或半公开的组织。然后力争公开、合法的办法,这是其一。其次,是利用官办的团体,利用旧的组织形式去进行工作,同时在可能条件下积极创立新的团体。第三,一再郑重提出要在群众运动中去组织群众。”[6]680-681根据这一原则方针,在黄道的组织推动下,省乡村抗战宣传巡回工作团(简称 “乡抗团”)、江西青年战时工作团、江西救济难民互助会等民运组织加上由沪迁赣的上海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上海职业青年战地服务团、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等民众组织都相继发展壮大起来。在这些组织当中,黄道又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地加以引导和改造,特别是重视党对这些群团组织的领导。为此,黄道在这些组织中设立中共秘密组织或秘密派遣党员,从而使这些团体实际上在我党的领导下展开工作,为这些团体组织顺利开展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如派遣共产党员高景芝到省妇女生活改进会协助该会负责人雷洁琼开展工作,派遣共产党员范觉陶、艾明到省抗敌后援会协助该团体负责人许德珩开展工作,等等。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推动下,所有抗日群众团体纷纷深入省会南昌以及全省各地城乡,通过抗日义演、座谈会、纪念会、专题讲座、悬挂张贴标语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将抗日救亡运动推向高潮,从而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黄道的党建思想是黄道同志在长期参与地方党的建设实践中所积累经验的集中体现,对新时代背景下全面从严治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并将之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报告则再次强调,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并指出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7]256。党的建设是一以贯之的伟大工程,而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就必须 “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8]。因此,我们要从黄道党建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中汲取智慧,为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黄道闽北革命
黄道培
闽北水土保持科教园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追肥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峥嵘岁月里的闽北红军医院
黄道经纬仪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