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背景下高等学校学分银行现状分析
2020-02-25
(黑龙江工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前言
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发展步伐持续的加快,尤其在5G网络已经全面覆盖我国各地区后,互联网就已经深入到了我国国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小到手机话费的充值、家庭生活用品的购买、到医院就医看病,大到国际贸易和物流的交易等方面,可见互联网的发达不仅使我国国民生活更加便利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社会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作岗位,尤其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这些都说明了在全新的信息化时代,我国公民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高和进行终生学习。习总书记,早在2015年青岛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中就已经明确的提出,我们国家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科学”的学习型社会。2019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出,要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学分银行制度是打造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利器之一,为此我国的部分省市地区的高校已经逐步把这一教学制度纳入到了学校的教育制度之中。
一、关于学分银行教育制度的内涵
学分银行,顾名思义是跟学分和银行有关系的教育形式。其重点的核心内容就是学分,学分银行就是模拟和借鉴银行对货币、债券等的金融交流工具的管理模式,具体的说就可以把学分看成是某一国家正在发行的货币,拥有该学分的个人可以对自己的学分进行存储或者兑换,并且通过相关的教育机构和银行体系可以对学分进行专门的认定、积累和转化。学分银行这种全新的教育制度出现,很大程度上给广大国民尤其在校学习的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上的便利,有了学分银行国民大众就可以打破专业、地域和时间的壁垒,在任何的时间段只要想继续学习和深造都可以,而且可以随意选择去世界各地的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学分银行这种教育模式对于我国的国民大众和在校学生来说具有众多的优势和益处,比如当在大学读书的学生,因为某些原因要暂时休学一段时间,那么有了学分银行,学生们的学分就可以进行存储,无论何时他再进行学习,都可以继续在原有的学分上进行叠加,直到他把大学的学分都修完。并且从众多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国外已经实行这一模式的国家中,在校读书的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更浓,并且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效率都要明显高于没有实行这一教育模式的国家。
二、学分银行在我国实施的现状
学分银行虽然在我国开始的比较晚,但是国家一直是大力支持的,并且在多方面给予更多的资源帮助其更好的建设和发展。学分银行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国人的面前是在1982年的《美国成人教育一览》中,随后2004年我国的教育部就开始提出要建立学分银行的教育制度,经过几年我国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断努力,学分银行教育制度在我国不仅实施推广的比较好,并且也越发的专业,尤其是如今也开通了“学银在线”这个平台,说明我国的学分银行已经正式步入了快车道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全新时代。
三、学分银行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学分银行在我国的建设,但是“学分银行”从理论到我国各个地区高校的实际实施中,还是有一定现实困难的。比如我国的全国高校众多,各个省份地区都有自己的区域特点和不同的经济发展规模,尤其各个高校的专业不同,学分银行落地实施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一)学分银行没有准确的定位。首先,学分银行虽然在1982年就已经被提出,但是至今在我国都没有一个很准确的概念和定位。比如,如果把学分银行看成是某种制度,那么所有的制度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执行标准,可是比较遗憾的是,关于学分银行的制度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执行的标准,比如学分应该要哪个机构来认定,这个认定的学分的机构有怎样的资质要求,还有学分的叠加和转换都分别有什么样的规定,以哪个机构或者银行为准,又比如厦门的大学或者教学机构和外省其他的高等学校的学分怎么互认或者转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还有就是学分银行的建设是由哪个主管部门来领导建设,是以政府的标准为主,还是以承办的学校或者机构为准,没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准绳,这就让学分银行执行的过程变得困难重重的,而且可能程序上也比较繁杂。当前的情况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学分银行是由我国的教育部门为主导进行建设,通过相关的行政单位加以施压来进行推广实施,这就导致地方高校和某些拥有资质的教育机构并没有积极的进行响应参与,致使学分银行的推行不通畅,而且即使开展了也是昙花一现不持久。
(二)学分银行没有清晰的建设目标和统一的认证标准。还有就是由于学分银行是至上而下的进行推行,所以每个地区的执行标准都不同,导致有的省份执行效果好,落实比较到位,各个地区的学校开展的学分银行都比较顺利,但是由于某些地区的省份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学分银行的内涵,导致推行的效果并不好,尤其这些地区的某些学校在教学建设上本身就比较保守,所以在开展以学分银行这种比较个性化的教学制度时,无法实践落实,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可以弹性学习的机会,小的一些课程的选课都受到限制,大到对自己学习时间的安排上的可选择时间都很小。
学分银行建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学分认证体系好让所有人士的学习经历都能有一个标准化的认证,好方便大家可以在全球各地随时都可以继续进行学习,以便形成个人的终身学习。
学分认定可以说是学分银行存在的核心原因之一,也是其众多作用中的强大功能之一,与此同时学分认定也是一个双刃剑,它可以帮助进行学习的人士对自己过往的学习经历、学习成果、参与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一个展示,但是同时由于各个地区的对学分银行发展的不同,各个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倾向不同,那么在考核成绩上的方式和认证就会不同,这些差别再加上没有统一的学分认证标准,当学生如果要去离开现在已有的学校去往新的城市去学习,这种需要跨区域城市甚至国家的学分认证时,就会产生学分认证的困难,导致学生的分数产生分值上的差距,严重会影响学习者继续深造的可能。
四、提高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实施的策略
由于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对学分银行的关注都比较多,因此学界内对学分银行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其中有一大部分的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更多的认为学分银行通过政府或者学校的以外的第三方来进行运行会比较好,这样政府的行政单位就可以作为监督的角色来对学分银行的执行进行一个实时监控,随时把握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并对其进行一个认证,保证了学分的一个含金量和权威性。笔者也认为鉴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和庞大的人口,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由政府行政单位担任监督的角色,再通过第三方的落地实施,就会让学分银行更加公平公正,保证了每个学生的权益,这样也会更加积极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促进全国各地的学分银行发展的进度得以统一,让学生可以最大程度上的进行更加高效和便利的学习。
(一)明确学分银行的定位,为落地实施提供标准。截至目前,我国的教育部已经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实施提出了相应的教育章程和具体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学分银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这就导致对享有学分银行的国民和学生的利益没有最佳的保障。没有权益的保障,没有相关的法规,在推行学分银行的时候,就会相对比较困难,尤其当夸区域、夸部门、夸学校的时候,都会容易产生歧义和争端,这样本来应该是助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政策,变成了阻碍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尤其当办理学分认证手续繁琐的时候,在时间上可能就会导致延误学生进行进一步学习的时间,无法按时到新的学校报到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发生。
因此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国的教育部早日出台关于学分银行定位的标准,对学分银行进行一个更加具体的阐释,此外早日完善我国相关的教育法规,让学分银行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提高学分银行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贯彻落实的效率,比如在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可以加大对教育和学分银行支持的投入和扶持,这样该地区的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也便于教育公平的实施。
(二)结合互联网对学分银行进行更加个性化的理解和推广。伴随我国5G的覆盖率的提高,基本上现在的教育趋势也是走向网络信息化的,已经不再局限于一间教室,一个老师的授课形式,而是通过网络视频等多种线上教育渠道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尤其在现有的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线上学习模式微课和慕课,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还是授课老师都已经更加习惯这种学习模式,而且也比较喜欢这种方便的学习。
那么对学分银行进行建设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数据的需要,通过对线上数据的分析,去了解广大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的更多个性化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任何新的制度和策略的时候都要从数据的角度去进行一个相对比较权威的了解所有大众的需求。
其次我们要以互联网教育服务者的角度对学分银行进行建设和实施,因为学分银行建设实施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所服务,那么当真正实施的时候就要从服务的角度,从学生的具体需求中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分银行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结束语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需要全国各地所有高等院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各级政府共同努力建设的,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对学分银行的贯彻落实是势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