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程招投标风险防控与管理
2020-02-25
(四川旅游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高校工程采购项目特点
高校项目招标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服务采购四个方面。科学合理的招投标可有效降低建设周期,提高投资收益率,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1]。
(一)基建项目特点
高校的服务对象多样化,学科种类繁多,反应在基建工程上就表现为不同的建筑在设计理念、使用功能、技术要求。
同时,高校基建工程的建设工期需要满足春秋季教学使用,尤其是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如果错过开学时间节点,将会打乱教学计划或者住宿计划,导致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浪费。如果打乱了住宿计划,单间宿舍住宿人员过多将会严重影响住宿条件,更有可能引发消防疏散安全问题,甚至涉及到高考补录的相关政策。
高校基建工程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点,加上很多高校并不具备能够独立承担基建工程建设的能力[2],基建项目实施和管理由学校基建处来完成,基建处作为行政管理部门,无法配备全部建筑相关专业人员。当遇到新建、扩建工程重大项目时,是由校级领导牵头组成一个基建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这种管理模式存在项目论证不充分,专业指导性不强的缺陷。
(二)资金来源特点
国内高校基建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校友捐助、政府拨款化及学校自筹。大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由于预算金额大,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会交由招标代理服务公司,在行政归属地内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进行招标。
政府拨款的项目分为基建和修缮项目,资金下拨和审核严格。针对计划申报的项目要求提前上报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方向、内容、项目的完成度、时间节点也有要求按时上报。从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到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均须报有关部门备案审查。如果有某个环节没有做到位项目资金的发放及下一年度项目预算的审核都会受到影响。
(三)评审专家特点
高校的校内招标环节中,评标机构的人员组成通常不完全满足“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高校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大多为校内行政单位的工作人员,对项目专业技术知识、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对招标业务和流程也不熟悉,容易导致中标供应商实力不强,影响工程的质量。
(四)监督管理的特点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已经成立了监督管理部门,但招投标监督管理机制。部分高校监督管理工作的主体单一,常采用单一行政部门,如校工会成员、或是成立单一的领导小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上监管工作应该由多部门共同参与,多人员共同配合的整体性工作,审计、财务等部门都可充当监管工作的主体。由于高校建设工程招标与投标工作出现形式化现象,也使得监管上出现了许多问题,同时也给校园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3]。
(五)注重反腐倡廉与投资效益的特点
工程项目设计专业领域多,资本密集,管理队伍组成复杂。相关方之间私下交易问题难以监督,导致工程招投标成为商业贿赂首要环节。高校一旦出现经济纪检案件,将会对高校的社会声誉及经济效益产生损害。
二、高校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管理过程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只有正确识别出风险产生的原因才能够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1.专家抽取的风险
我国高校招投标工作中,评标专家库成员为校内教师,对于缺乏工程类专职教师的高校无法给出专业的评分。此外评审专家与项目方负责人互为同事,难免会倾向于业主代表意向的供应商。高校属于事业单位,大部分高校不会发放评审费,导致无法选择财政部专家库专家。
2.管理体制与市场风险
高校的招标管理既有主观上的组织模式问题,也有客观的市场风险,送些都是整个招标活动开展中产生风险的重要原因。
高校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一般是根据使用部门上报的项目参数与商务要求组织招投标工作。对于工程项目,采购中心行政人员由于专业性不够,很难避免技术参数、评分标准带有一定的指向性。
在很多在招标环节中,对整个招标活动进行监督对于招标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国内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做校内招标时,承担监督行为的主体却并未有效履行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高校监督人员为普通的行政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与工程项目关联少,也不熟悉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
中标后供应商合同执行情况、项目验收等环节,校内监督部门都没有参与其中,造成监管脱节。
3.技术风险
工程造价和设计是控制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工程设计漏洞一般都会造成工程变更,会导致招标人投资额大幅度增加,施工工期、资金拨付都不能按原有计划进行。此外,还存在一种风险即最高投标限价编制风险,价格定的过高会使投标人报价也跟着升高,容易出现围标的情况;最高投标限价较低,会出现供应商报名人数不足不能形成充分竞争,同时中标单位可能会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影响工程质量。
4.造价技术风险
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根据工程量清单明细进行报价。工程量清单如果内容不完整、不准确,投标人必然会利用这些问题向招标人进行索赔或者提高工程造价。在现行招投标法律法规要求下,专家打分依据是投标商家依据项目单位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所提交的报价和综合评分表,评审专家无法判断清单编制问题。在高校的招投标管理体系下,工程量清单通常是由项目单位负责编制和提交。基建类项目主管部门为基建处,具有工程类专业人员,项目预算也很充足,工程量清单编制和审核往往由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完成。零星维修项目的项目单位通常为校内各个院系或行政部门,没有能力自行编制及审核清单,通常提交的清单缺项、项目特征不明确,极大影响评审过程,甚至流标、废标,拖延招标进度,也容易在后期造成工程变更与增项。
因此招标管理部门可公开招标选取满足要求的造价咨询服务单位入围,零星维修项目也有入围单位出具工程量清单,费用由高校统一承担。同时,入围单位可相互审查工程量清单,杜绝清单编制错误发生。
5.组织管理类风险
(1)需求风险
需求风险是指隐藏在招标方需求中的风险,例如材料价格风险、某些系统的配套设施建设由于没有与系统管理部门沟通好后续系统的选择和构建,在后续建设时就很可能会面临后续系统不兼容的风险,使后续项目的建设成本增大。
(2)业务能力风险
高校属于事业单位,采购与招投标管理部门行政人员缺乏专业资质,在文件编制审核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文件使用有误、条款设置有误等情况。此外,招标管理人员难以发现一些专业性资质要求中的指向性条款,容易造成供应商质疑。
(3)时间节点风险
在高校,招投标的准备工作要经过项目立项调研、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协调、领导审批等流程,进入招投标环节后,项目从发布招标公告到公示中标结果都需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条例执行。
学校项目大多数使用的是财政资金,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财政资金每年有完成时间节点,逾期未完成的话,资金将被收回,可能影响第二年资金下拨。
6.廉政风险
招投标各个主体、各个环节都存在廉政风险。其中,基建管理部门是廉政风险产生的一个源头[4]。项目管理部门可能会根据前期项目调研情况提出一些针对性招标条款,例如业绩、单位资质、材料性能等方面的要求。采购与招投标管理部门也可能会泄露招投标消息,带来廉政风险。此外,常出现供应商贿赂招投标工作人员、评标专家,加深廉政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7.项目执行风险
中标供应商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项目实施的效果,难以排除供应商中标后拖延项目进度、施工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发生。对于重大基建项目,工期较长,施工环境变化等因素都会给项目实施带来影响。
(二)高校工程项目招投标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过程,根据这些原则,要想对招投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完善高校招投标组织管理模式是一种必需的有效措施。
高校应根据校内政策规范化管理,结合招投标条例制定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完善学校招投标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招投标管理办法、采购实施细则、监督管理办法开展工作。此外,关键岗位应实行轮换机制。高校应根据财政资金时间节点制定规范化的流程,做好部门之间的对接。针对高校招投标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大的基建项目,要通过招投标确定工程设计及工程清单的编制,对于小的修缮类项目,应进行备案和初审,杜绝项目拆包现象发生,避免财务审计风险。
招投标工作的重要环节应针对性设置管理措施,为招投标工作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的环境。首先,选择合理的招投标方法,合理划分项目校内招标方式的界限。大部分基建项目招标采用工程量清单固定单价法,但对于招标时间紧在未完善设计的项目,采用固定总价更为合理。固定总价合同即可以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以有效控制后续建设的工程造价。其次,应审查招标公吿设置的文件售卖、开标时间、资格要求是否合理,审核各报名单位是否符合招标公告要求。此外,各高校应建立专家库和监督库。由招标管理部门抽取监督人员后,由监督人员抽取评审专家,抽取时应按照以下原则抽取:
(1)原则上在项目开标前提前半天抽取;
(2)抽取方式为在专家库里随机抽取;
(3)抽取时应有监督部门的人员在场监督并签字确认;
(4)抽中的评审专家信息全程保密;
(5)回避与项目单位或潜在投标人有社会关系的评审专家。
三、结论
高校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建立并完善管理高校招投标工作的相关规章和制度体系;其次,加快电子化和信息化进程,加强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效避免人工操作而产生的违规行为;第三,进一步提高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化、公平化、保密化和安全化程度。建立有效竞争的市场,抑制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