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流动性研究文献综述
2020-02-25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常德 411140)
收入流动性从机会均等的视角来衡量收入不平等的,对于收入流动性的概念,熊彼特(Schumpeter,1955)提出“宾馆模式”来恰到好处的阐述此概念。在特定时间,客户居住在不同的宾馆房间中,有标准房、豪华房等,形象的将其比喻为全体居民的收入处于不同的阶层中,也就是在收入分配中的不平等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在收入分配的作用下,同一批客户分配到不同的标准的房间中去了,这中移动可称为流动性,这比喻非常生动的阐述了流动性的本质特征。大部分的学者是从收入流动性的含义和测量指标、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进行研究。
一、收入流动性的含义和测量指标
(一)相对收入流动性。持有相对论的观点的学者认为,将收入以五等份分组来分析(大部分的学者分类标准),收入组内某人员,某段时间后,他所在的组别发生了变化,用这种跨组别的变化方向的整体概率指标来测量收入流动性的大小。
相对收入流动性的测度方法有惯性率、亚惯性率、加权平均移动率、非时间依赖性、份额变动等,但是它们是在收入转换矩阵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Atkinson,Bourguignon and Morrison(1992)归纳了一种普遍运用的转换矩阵叫双随机矩阵(Bi-stochastic):P(x,y)=[Pij(x,y)]Rmax+,其中Pij(x,y)表示个人在t期第i组收入水平转向t+1期第j组收入水平的概率,m是研究者根据需要,将收入从低到高排列的等级数,大部分分为五个等级,这样可以产生不同的分位数。
在国外,Shorrocks(1976,1978)运用多个基于转换矩阵的测度指标M(P)来衡量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国外许多学者如 Bartholomew(1982),Khor and Pencavel(2006),Marcello and Valentino(2009)等人,构建了不同的M(P)指标来测量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在国内,大多学者使用收入转换矩阵对相对收入流动性进行研究,但是,得到的结论却大相径庭。有研究表明中国的收入流动性在下降。王海港(2005,2007)对1989-200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计算并分析。文章发现,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其居民收入流动性都在减弱。王洪亮(2009)将1978-2005年的有关收入的数据分省市和分城乡,来测度中国区域间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同样发现中国自改革开放来收入流动性不断下降。胡棋智、王朝明(2009)对中国1989-2004年间分不同时间间隔对居民收入流动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流动性存在很大的波动,最低出现在1997-2000年的时间段,然而最高出现在2000-2004年的时间段。
(二)绝对收入流动性。一些经济学家如Fields and Ok(1996),Fields(2008)持有绝对收入流动性理论,他们认为一个个体的收入绝对值变动,则意味着收入的流动性增加。将相对收入流动的收入等级数的划分趋于无限大,其就是绝对收入流动性的概念。绝对收入流动性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距离函数和相关系数法。
不同的学者利用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进行测度,并得出不同的结论。Atkinson,Bourguignon and Morrison(1992)计算了多种相关系数,对比分析了1939-1977年英国收入流动性大小。
Khor and Pencavel(2006)通过计算1990-1995年跨期时段不同的收入相关系数,结果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相关系数较低,但是有逐渐下降的倾向。但是,王洪亮(2009)的结果却相反。他计算了不同地区、相邻1-5年的收入相关系数呈上升的趋势,或者说居民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范力、丁宁(2011)研究了1989-2006年的居民收入流动性,通过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高收入组的收入流动性偏小,低收入组的收入流动性比较大,这样能够缩小收入差距。
二、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数文献中主要是运用logit模型来研究影响收入流动性大小的因素,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有一些分组别对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王海港(2005)是早期运用1989-1997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研究收入流动性的大小以及影响因素的国内学者。研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对收入流动性大小的影响,其中主要将群体分为农村、城镇、郊区、城镇四类,研究了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对这四类不同群体流动性大小的影响。
王洪亮(2012)测量了1989-2006年中国城乡的收入流动性大小,分析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收入来源、家庭背景因素、是否离职、职业类型和生活地点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显著,所以建议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和居民商业投资收入,提高居民的受教育年限,规范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的薪酬,增加居民收入流动性,促进机会公平,减少收入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
杜冰青、吕之望(2013)基于CHNS 数据建立一个多项Logit 模型,分析教育等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总体上,教育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教育程度越高,收入向上流动的可能性越大。不过在更具体的层面上,虽然较高的教育程度可以有效阻止农村居民收入的下滑,但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对收入向上流动的影响却没有对向下流动的影响显著。
三、文献评述
近年,收入流动性这一概念开始被许多学者引用,运用衡量收入流动性大小测量指标,用其大小从机会公平的角度反映收入不平等程度。在指标的选取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相对收入流动性指标的选取,虽然目前许多学者使用收入转换矩阵,但是它仍然有一些缺陷。
(1)衡量收入流动性的大小与收入群体从低到高排序后的分组数有关,收入分组数越多,则收入流动性越大。
(2)当跨期收入的跨期时间很短时,则在用转换矩阵测量时,其对角线上的数据几乎为1,造成流动性非常小,其测量的结果准确度下降。
(3)按收入等级分组后,收入流动性仅反应为某个人收入在跨期之间从一个收入等级上升(或下降)至另一个收入等级的流动大小,这种测量只考虑了收入组之间的流动性大小,完全忽视了收入组内部的流动性大小。
其次,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的测度中,相关系数法抓住流动性的实质,其衡量结果能够说明收入流动性变化是由于收入水平的绝对波动或收入位置的变动所引起的,但是,该指标无法反映收入变动的方向以及收入变动的幅度。
对收入流动性的指标选择具有局限性,在这方面还需要选用更合适的方法来评价收入流动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