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2020-02-25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0)
事实证明,许多国家的产业政策都没有成功,但如果没有产业政策的支持,发展中国家无法赶上发达国家(Chang,2002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采用产业政策的原因是,作为经济发展的两个引擎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既需要企业家做出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外部性,改善基础设施,而企业家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由于资源有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都无法为所有可能的技术创新或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因此,他们必须战略性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并优先考虑那些对可持续经济发展最有利的资源。
一、中国的五种产业和政府的作用
(一)追赶行业
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为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相关企业提供外汇融资和支持,以便它们可以收购技术领先的外国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来源。就像中国公司吉利和三一重工一样。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放缓,许多技术领先但表现不佳的企业以低价出售,从而为收购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如果没有合适的收购机会,地方政府也可以为各自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便利,以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从而像中国跨国公司华为和中兴一样,在全球顶尖人才的帮助下推动技术创新。
(二)领先行业
作为世界人均国民收入处于中上水平的国家,中国拥有一些行业的产品和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甚至是尖端,其中包括家电,高铁和造船。为了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尖端产业必须独立开发新产品和技术。
在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领先行业的企业与辖区内的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为基础科学研究设立财政支持的研究基金,从而为基础科学的发展提供支持。新产品和新技术。他们也可以为企业在相关产业,以帮助他们共建共享技术研发平台,通过共同努力,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和发展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或产品开发取得突破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向他们购买产品来帮助他们迅速实现大规模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其产品的全球竞争力。
(三)比较优势丧失和产能过剩行业
中国需要退出两种行业。一个是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另一个是在中国仍然具有比较优势但产能过剩的行业。
第一类的典型例子是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部门。工资是其主要成本。在中国,此类行业丧失比较优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行业的一些企业可以升级自身,将重心转移到品牌,研发,质量控制,营销渠道管理和其他两端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业务领域。但是,大多数人只能将他们的工厂转移到低薪劳动力的其他国家。
第二类比较优势丧失行业包括建筑材料制造商,包括钢筋,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近年来,此类行业在中国发展迅速,过去三十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相对较新的机器和设备,先进的技术和能力可以满足投资需求。中国经济进入新的正常状态后,其年增长率已从过去36年的9.7%降至7.0%,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导致这些行业的生产过剩。但是,在非洲,南亚,中亚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其产品严重短缺。
(四)短暂的创新周期行业
创新周期短的产业以对人力资本的高需求和较短的发展周期为特征,是一种新兴产业。例如,新药的开发可能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成本高达10亿美元,而开发一款软件只需要几个月或一年的时间。这些是创新周期短的行业,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很高,发展周期短。对于此类行业的发展,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高科技专业人才以及一整套将想法快速转化为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能力。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企业,例如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和腾讯。根据他们的要求,地方政府可以为他们提供孵化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风险资本激励和人才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国内外创新人才创业、促进创新周期短产业的发展利用中国的优势。
(五)违背比较优势的战略产业
通常,这些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需要较长的发展周期和大量的投入。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比较优势。但是,它们的发展关系到中国的国防或未来的发展。大型飞机,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新材料和新能 源都属于此类。它们的特征之一是它们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市场,而且依赖于政府的保护和补贴。过去,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主要是通过价格扭曲和直接分配。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废除价格扭曲的现象,要从国库中直接补贴。在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所有战略性行业都从政府获得直接资助以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并且政府通过购买或推广其产品向其他企业提供生产支持。
二、结论
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仍处于战略机遇期。根据各行业的特点,要充分发挥“高效市场”和“促进状态”的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尽管面临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经济在“十三五”期间仍将以年均6.5%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突破12,615美元的门槛左右,这将使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并代表着中国振兴中华民族梦想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