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集传》对王肃《诗经》学接受探析

2020-02-25吴从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郑玄毛诗朱熹

吴从祥

(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朱熹一生勤于著述,对儒家经典研究尤为用力,对《诗经》研究颇勤,著有《诗集传》《诗序辨说》《诗传遗说》等,另外《朱子语类》中也不少论述《诗经》的片断。朱熹治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这在《诗经》学方面亦是如此。朱熹对王肃《诗经》学接纳颇多,这在其《诗集传》中有不少表现。

一、《诗集传》与王肃《孔子家语注》

王肃(195-256)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其遍注群经,创立与“郑学”相齐名的“王学”,对后世经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毛诗故训传》(后简称《毛传》)是今存最早的《毛诗》注本。汉末郑玄作《毛诗笺》,集汉代《诗》学之大成,因而盛行一时。三国时的王肃有感于郑玄《毛诗笺》的一些缺失,故撰《毛诗注》等以救其失。王肃为唐前《诗》学大家,后世学者多受其影响。

王肃从孔子后嗣孔猛家获得《孔子家语》一书,并为之作注(1)《孔子家语》一书并非王肃所伪造。详情参见李学勤《竹书〈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孔子研究》1987年第2期;杨朝明:《〈孔子家语〉的成书与可靠性研究》,载杨朝明、宋立林主编:《孔子家语通解》,齐鲁书社2013年版,第1-43页。。《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著作,全书大量引用儒家五经。《孔子家语》一书引《诗》多达五十余条,王肃作注三十余条(2)详情参见拙作《〈孔子家语〉引〈诗〉及王肃注文献价值初探》,《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仅一条重见于《毛诗正义》,其余皆不见于它书引录,故这些《诗》注实为研究王肃《诗》学的珍贵资料。王肃《孔子家语注》说《诗》三十余条,仅有一条重见于王肃的《毛诗注》,其余皆互不重复,故将《孔子家语注》说《诗》与《毛诗注》分而论之。

据笔者统计,朱熹《诗集传》(后简称“朱《传》”)一书共有八条注释大体同于王肃《孔子家语注》(后简称《家语注》),其中仅有一条与《毛诗王氏注》相同。这条《毛诗王氏注》保存于《毛诗正义》(后简称《正义》)之中。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小雅·正月》)

《正义》:“王(肃)述之曰:‘言天高,己不敢不曲身危行,恐上触忌讳也。地厚,己不敢不累足,惧陷于在位之罗网也。’”[1]712-713《家语·贤君》注:“此《正月》六章之辞也。局,曲也。言天至高,己不敢不曲身危行,恐上干忌讳也。蹐,累足也,言地至厚,己不敢累足,恐陷累在位之罗网。”[2]35朱《传》:“局,曲也。蹐,累足也。……言遭世之乱,天虽高而不敢不局,地虽厚而不敢不蹐。”[3]172案:《毛传》对“局”和“蹐”作了解释。郑玄《毛诗笺》对此二字无释,而《家语注》也对二字作了解说,且全同于《毛传》。《正义》所引与《家语注》有个别字差异,但大意思相同。《诗集传》对“局”和“蹐”二字注释全同于《毛传》和《家语注》,其对《诗》句的解说亦近于王肃。

王肃《诗》学宗毛,其同于《毛传》者甚多。但王肃对《毛传》并非盲从,故亦多不同于《毛传》者。王肃《家语注》释《诗》,有同于《毛传》者,亦有异于《毛传》者。朱熹《诗集传》同于《家语注》者亦有两种情况。

(一)《诗集传》同于《毛传》和王肃《家语注》

《家语注》释《诗》有不少同于《毛传》,《诗集传》中有一些注释同于《毛传》和《家语注》,可能是受《毛传》影响的结果。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大雅·既醉》)

《毛传》:“匮,竭。类,善也。”[1]1094《家语·困誓》注:“匮,竭也。类,善也。孝子之道不匮竭者,能以类相传,长锡尔以善道也。”[2]59朱《传》:“匮,竭。类,善也。言汝之威仪既得其宜,又有孝子以举奠。孝子之孝,诚而不竭,则宜永锡汝以善矣。”[3]258案:朱熹释“匮”和“类”皆同于《毛传》和《家语注》。朱熹对《诗》句释义近于王肃。

另,朱熹对“帝命式于九围”(《商颂·长发》)中的“九围”以及“诒厥孙谋”(《大雅·文王有声》)中的“孙”等的解说[3]328,251,皆同于《毛传》和王肃《家语注》[2]74,103。《诗集传》中这些释句义近于王肃,当是受到王肃《诗》说影响的结果。

(二)《诗集传》仅同于《家语注》

1.有时,《毛传》无注,《诗集传》全同于《家语注》。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毛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恐坠也,恐陷也。”[1]742《家语·观周》注:“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恐坠也,恐陷也。”[2]30朱《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如临深渊,恐坠也。”[3]182案:《毛传》和郑玄《毛诗笺》(后简称“郑《笺》”)皆不释“兢兢”。朱熹对“兢兢”的解释全同于王肃《家语注》。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小雅·何草不黄》)

《家语·在厄》注:“率,循也。言非兕虎而循旷野也。”[2]55朱《传》:“率,循也。旷,空也。言征夫非兕非虎,何为使之循旷野,而朝夕不得闲暇也?”[3]231案:《毛传》和《笺》皆不释“率”字,朱熹释“率”同于《家语注》,且释句意同于王肃。

2.有时释句意,《诗集传》有同于《家语注》者。

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豳风·七月》)

《家语·困誓》注:“宵,夜。绹,绞也。当以时治屋也。亟,疾也。当亟乘尔屋以善治之也。其复当修农播百谷。言无懈怠。”[2]60朱《传》:“故昼往取茅,夜而绞索,亟升其屋而治之。盖以来岁将复始播百谷,而不暇于此故也。不待督责而自相警戒,不敢休息如此。”[3]121案:对于农人劳作原因,朱熹解说颇同于王肃。以上数例,《毛传》和《毛诗笺》皆不注释,而《诗集传》同于或近于《家语注》,当是受到王肃影响的结果。由此可见,朱熹《诗集传》颇受王肃《孔子家语注》影响。

二、《诗集传》与王肃《毛诗注》

王肃著有《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问难》《毛诗奏事》《毛诗音》等 《诗》学著作多种。惜这些著作均早佚,仅有辑佚本存世。王肃《毛诗注》今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和黄奭《黄氏逸书考》等辑佚本,共辑得佚文三百余条。

王肃《毛诗注》在魏晋时被立于学官,故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在南朝时期,“王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唐代孔颖达主编的《毛诗正义》以郑玄《毛诗笺》为底本,导致“王学”地位一落千丈。至宋时,王肃《毛诗注》尚存,欧阳修等人尚见之,故朱熹亦可能见过王肃《毛诗注》。朱熹《诗集传》博采前代众说,其对王肃《毛诗诗》亦采纳颇多。

朱熹《诗集传》释义较为精炼简洁,且较少直接引用前人观点。据笔者统计,朱熹《诗集传》同于王肃《毛诗注》者共五十五条,其中朱熹引“苏氏曰”和“张子曰”各一条。

(一)释义同于《毛传》和王肃《毛诗注》

王肃申毛,故其《诗注》多有同于《毛传》者。将《诗集传》与毛、王比较,便可发现,朱熹多有同于毛、王者。

耆定尔功。(《周颂·武》)

《毛传》:“耆,致也。”[1]1342《正义》引王肃云:“致定其大功,谓诛纣定天下。”[1]1342朱《传》:“耆,致也。”[3]308案:“耆”,郑《笺》解作“老也”。朱熹从毛、王。

以御于家邦。(《大雅·思齐》)

《毛传》:“御,迎也。”[1]1010《正义》引王肃云:“以迎治天下之国家。”[1]1011朱《传》:“御,迎也。”[3]243案:“御”,《毛传》和王肃均作“迎”解,而郑《笺》云“御,治也”[1]1010。朱熹同于《毛传》和王肃。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小雅·鹿鸣》)

《毛传》:“周,至。行,道也。”[1]557《正义》引王肃述毛云:“谓群臣嘉宾也。夫饮食以享之,琴笙以乐之,币帛以将之,则能好爱我。好爱我,则示我以至美之道矣。”[1]558朱《传》:“盖其所望于群臣嘉宾者,唯在于示我以大道,则必不以私惠为德而自留矣。”[3]130案:《毛传》释“周”为“至也”,释“行”为“道也”。王肃亦同。郑玄将“周行”理解为“周之列位”[1]557。“示”,《毛传》无注,王肃如字,而郑玄破读为“寘”[1]557。朱熹释“示”“周”“行”等,皆从王肃,释句意亦同于王肃。

这类例子还有一些。在这些例子中,朱熹皆弃郑玄说,而从《毛传》和王肃说,体现了对其王肃说的重视。

(二)郑《笺》破读,朱熹多从毛、王

1.郑玄《毛诗笺》释《诗》,好从今文三家《诗》,多作破读。而王肃《毛诗注》好用本字,以本字申毛。对于这类情况,朱熹皆一概弃郑,而多从《毛传》和王肃说。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否。(《小雅·甫田》)

郑《笺》:“攘,读当为饷……喜,读为饎。饎,酒食也。”[1]842《经典释文》(后简称《释文》):“(攘)王如字。”[4]192《正义》引王肃云:“曾孙来止,亲循畎亩劝稼穑也。农夫务事,使其妇子并馌馈也。田畯之至,喜乐其事,教农以闲暇攘田之左右,除其草莱,尝其气旨土和美与否也。”[1]844朱《传》:“攘,取……田畯亦至而喜之。乃取其左右之馈,而尝其旨否。”[3]207案:此数句《毛传》无注。朱熹释“攘”和“喜”皆同于王肃。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小雅·角弓》)

郑《笺》:“‘遗’读曰‘随’。”[1]909《释文》:“遗,王申毛如字。”[4]197朱《传》:张子曰:“不肯贬下而遗弃之,更益以长慢也。”[3]222案:“遗”,《毛传》无注。朱熹所引“张子曰”从王肃,释“遗”为遗弃。

棠棣之花,鄂不鞾鞾。(《小雅·棠棣》)

《毛传》:“鄂犹鄂鄂然,言外发也。鞾鞾,光明也。”[1]569郑《笺》:“承华者曰鄂。不当作拊。拊,鄂足也。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鞾鞾然盛。”[1]569《正义》引王(肃)述之曰:“不鞾鞾,言鞾鞾也。”[1]570朱《传》:“此燕兄弟之乐歌。故言常棣之华,则其鄂然而外见者,岂不鞾鞾乎?”[3]133案:郑玄将“不”破读为“拊”,而王肃则如字。朱熹释义从王肃。

2.有些字词,郑玄未单独出注,但从其释句意,亦可看出其作破读。例如:

其风肆好,以赠申伯。(《大雅·崧高》)

郑《笺》:“言其诗之意甚美大,风切申伯,又使之长行善道。”[1]1217《释文》:“(风)王如字,云音也。”[4]221朱《传》:“风,声。”[3]284案:“风”,《毛传》无注。郑玄未单独作注,但从释句意可看出,其读作“风切”,即“讽”。王肃如字,释为“音也”,朱熹释为“声”,二者同。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常用字,郑玄往往作破读,王肃则从本字。对于这类情况,《诗集传》多接受王肃之说,从其本字,而不作破读。

(三)释词义仅同于王肃《毛诗注》

1.有时《毛传》无注,朱熹从多王肃《毛诗注》。

篨籧不鲜。(《邶风·新台》)

郑《笺》:“鲜,善也。”[1]176《释文》:“(鲜)王少也。”[4]136朱《传》:“鲜,少也。”[3]35案:“鲜”,《毛传》无注。朱熹从王肃,释“鲜”为“少也”。

国外研究[23-24]也表明,LA病变范围主要位于深部侧脑室周围的脑白质内,长期脑灌注不足导致LA认知损害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自由基形成、炎性反应,细胞凋亡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各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神经传导及受体功能异常,逐渐导致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生。同时,高血糖使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小动脉正常的舒张功能受到影响,加重小血管痉挛,使白质区慢性缺血加重。糖尿病可使LA发病风险增高,且可影响LA的病变容积,一定程度上使病损区增大而加重了认知损害[25]。

民虽靡膴。(《小雅·小旻》)

郑《笺》:“膴,法也。”[1]740《释文》:“(膴)王火吴反,大也。”[4]185朱《传》:“膴,大也,多也。”[3]182案:“膴”,《毛传》无注。朱熹释义同于王肃。

2.有时字词,王肃释义不存,但从释句意可看出王肃作何解。对照便可发现,朱熹释义亦与王肃相同。

於皇时周,陟其高山。(《周颂·般》)

郑《笺》:“皇,君。”[1]1375《正义》引王肃云:“美矣,是周道已成,天下无违,四面巡岳,升祭其高山。”[1]1376朱《传》:“言美哉此周也,其巡守而登此山以柴望。”[3]314案:“皇”,《毛传》无注。从上引王肃语可看出,“皇”释为“美”。朱熹亦释“皇”为“美”,与王肃同。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商颂·玄鸟》)

郑《笺》:“商之先君受天命而行之不解殆者,在高宗之孙子。”[1]1445《正义》引王肃云:“殷质,以名著,商之先君成汤受天命,所以不危殆者,在武丁之为人孙子也。”[1]1449朱《传》:“言商之先后,受天命不危殆,故今武丁孙子犹赖其福。”[3]326案:《毛传》于“殆”无注。从以上释义可以看出:“殆”,郑玄作“解殆”解,而王肃作“危殆”。朱熹从王肃说。

成王不敢康。(《周颂·昊天有成命》)

郑《笺》:“成此王功,不敢自安逸。”[1]1297-1298《释文》:“成王,王如字。”[4]226朱《传》:“疑祀成王之诗也。”[3]300案:《毛传》于“成王”二字无注,郑玄作为两个词解,而王肃释为“成王”,朱熹同于王肃。

淑旗绥章。(《大雅·韩奕》)

《正义》引王肃云:“章所以为表章。”[1]1231朱《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于旗竿之首,为表章者也。”[3]287案:“章”,《毛传》无注,郑《笺》亦无注。朱熹释义同于王肃。

庆既令居。(《大雅·韩奕》)

《释文》:“(令)王力政反,善也。”[4]223朱《传》:“令,善也。”[3]288案:《毛传》于“令”无注。郑《笺》仅释“庆”字,“庆,善也”。[1]1237朱熹释“令”同于王肃。

《诗集传》中这些弃郑玄说而从王肃说的例子,可见《诗集传》多受王肃《诗》说影响。

(四)释句意同于王肃《毛诗注》

对于《诗》句意思的解说,《诗集传》颇有不少同于王肃《诗注》者。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小雅·节南山》)

郑《笺》:“昊天不自出政教,则终穷苦百姓。欲使昊天出《图》《书》有所授命,民乃得安。”[1]704《正义》引王肃云:“言政不由王出也。”[1]704朱《传》:苏氏曰:“乃不自为政,而以付之姻亚之小人,其卒使民为之受其弊,以至此也?”[3]169案:此句《毛传》无注。郑玄以天命论释《诗》,而王肃直接点明“政不由王出”,朱熹引苏氏说,其意大体同于王肃。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邶风·绿衣》)

《毛传》:“兴也。绿,间色。黄,正色。”[1]118郑《笺》:“言褖衣自有礼制也……今褖衣反以黄为里,非其礼制也。故以喻妾上僭。”[1]118《正义》引王肃云:“夫人正嫡而幽微,妾不正而尊显。”[1]118朱《传》:“言绿衣黄里,以比贱妾尊显而正嫡幽微。”[3]22案:郑玄主要从礼制角度论其非礼,而王肃则从“尊显”角度加以解说,朱熹解说大体同于王肃。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小雅·渐渐之石》)

郑《笺》:“山石渐渐然高峻,不可登而上,喻戎众强而无礼义,不可得而伐。山川者,荆舒之国所处也,其道里长远,邦域又劳劳广阔,言不可卒服。”[1]940《正义》引王肃云:“言远征戎狄,戍役不息,乃更渐渐之高石,长远之山川,维其劳苦也。”[1]941朱《传》:“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3]230案:郑玄重在释“不可伐”,而王肃重在言征伐“劳苦”,朱熹释义同于王肃。

(五)释义与王肃《毛诗注》大体相同

有时释义,虽然朱熹用词不尽同于王肃,但其大意同于王肃。

倬彼云汉。(《大雅·云汉》)

郑《笺》:“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于天。”[1]1193《释文》:“(倬)王云著也。”[4]219)朱《传》:“言云汉者,夜晴则天河明。”[3]280案:“倬”,《毛传》无注,朱熹将其释为“明”,显然同于王肃“著也”。

进退维谷。(《大雅·桑柔》)

《毛传》:“谷,穷也。”[1]1186郑《笺》:“前无明君,却迫罪役,故穷也。”[1]1186-1187《正义》引王肃云:“进不遇明君,退不遇良臣,维以穷。”[1]1187朱《传》:“言上无明君,下有恶俗,是以进退皆穷也。”[3]279案:郑玄仅释“进”,朱熹对“进”和“退”解释大体同于王肃。

龙盾之合。(《秦风·小戎》)

《毛传》:“龙盾,画龙其盾也。合,合而载之。”[1]418《正义》引王肃云:“合而载之,以为车蔽也。”[1]419朱《传》:“画龙于盾,合而载之,以为车上之卫。”[3]97案:此句郑玄无注。王肃认为其功能为“以为车蔽”,而朱熹释为“以为车上之卫”,二者意思相同。

(六)释义融合郑玄和王肃释义

有时朱熹释义,不全从郑玄或王肃,而是合取二人之长。如: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风·敝笱》)

《毛传》:“兴也。鳏,大鱼。”[1]349郑《笺》:“喻鲁桓微弱,不能防闲文姜,终其初时之婉顺。”[1]350《正义》引王肃言:“言鲁桓之不能制文姜,若敝笱之不能制大鱼也。”[1]350朱《传》:“齐人以蔽笱不能制大鱼,比鲁庄公不能防闲文姜,故归齐而从之者众也。”[3]79案:郑玄说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而王肃则说“敝笱不能制大鱼”义,朱熹将二人之说合而为一,以“敝笱不能制大鱼”比喻鲁桓公不能防闲文姜。

乱之初生,僭始既涵。(《小雅·巧言》)

《毛传》:“僭,数。涵,容也。”[1]755郑《笺》:“僭,不信也。既,尽也。涵,同也。王之初生乱萌,群臣之言,不信与信,尽同之不别也。”[1]755《正义》引王肃云:“言乱之初生,谗人数缘事始自入,尽得容。其谗言有渐也。”[1]756朱《传》:“言乱之所以生者,由谗人以不信之言始入,而王涵容,不察其真伪也。”[3]187案:“僭”,王肃从《毛传》,释为“数”,而朱熹从郑玄,释为“不信”,而“涵”字从《毛传》和王肃,释为“容”,其释句意则近于王肃。可见,在句意解说方面,《诗集传》对王肃《诗》学接纳颇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字词注释,还是句意解说等,朱熹《诗集传》对王肃《诗》学接纳颇多,故不可忽视王肃《诗》学对朱熹的影响。

猜你喜欢

郑玄毛诗朱熹
安大简《诗经》虚词异文考略
从官场到书房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一代通儒郑玄
郑玄“文王受命”问题考论
郑玄:做官不如读书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毛诗》与三家《诗》异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