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建设研究

2020-02-25李晓云陈树良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教材

李晓云 陈树良

(辽宁工业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01)

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在高等学校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这是一个适应时代发展且具有专业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紧紧围绕高校学子走进校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土木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把学生培养成既能够进行项目决策又能进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如何进行工程管理专业不断完善,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核心课程建设,更加关注使学生即具有深厚的管理底蕴和充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又能具有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与人才复合型的特点,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以及进一步深造能力的锻炼,培养为社会经济和发展建设做出贡献的复合型高级工程管理专门人才。经过对多年来从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工作的总结,如何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建设上达到这些目标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作为教学基本单元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从工程管理专业和学科特点看本课程是工程管理等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内容因工程项目的特点而具有全寿命周期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实践性强、信息量大、参与方多、多变性等特点。因此,长期以来从该课程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均随着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效果亟待提升。辽宁工业大学自1998年为工程管理专业设立该课程,随后又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也开设了该课程,并且设立了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内容。但课程建设总体情况来看,面对着社会及专业的要求还有许多需不断完善之处。

一、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框架体系设计

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并且因为工程项目管理内容因其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已不再是确定性的产品,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的具有创造性的过程。因此特别强调教授者和学习者共同通过理解和寻求学习的意义、探求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将工程项目管理这门核心课程正确定位。在全面理解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丰富性、关联性以及严密性等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辽宁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定位,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

(一)加强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针对培养目标要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其中重要的环节需要有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材。教材选择中要选择适合授课对象的精品教材,而作为精品教材既要反映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世界科学技术,又要反映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更要反映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先进教学水平。作为精品教材应具有的基本特征应包括:首先,应是众多同类教材中的精品。这类精品教材应该是经过运用受到同行的公认、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更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具有实践基础和背景。其次,精品教材不仅要吸收高水平同类教材成果,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消化提升。精品教材要做到与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与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发展趋势要求相适应,更要做到与时代发展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相对应。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结合、与职业标准结合、与行业需求结合。通过搜寻大量的工程项目管理教材,发现教材数量较多,但适用于培养应用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材并不多。分析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不管是从教育界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界的角度,均对工程项目管理范围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般认为工程项目管理活动主要是以承包商为主体进行的,因此把工程项目管理范围主要限于施工阶段。而事实上,工程项目管理范围很广,是对项目构思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活动,目标是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造价允许的费用和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按期完成。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管理非常复杂,有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建设单位、工程承包商、勘察设计单位、政府部门等各参与方。因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既涉及技术、政治、法律,又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而且各学科的内容在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中,因此,工程项目管理学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吸收国际上最新教材的相关内容。随着国际工程承包的广度和深度的延伸,既要吸收具有在世界上有指导意义的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的相关原理,又要吸收《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PMBOK)相关规定和知识要求。既注重理论性的探讨,又强调应用性的实践。既要熟悉国际上关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动态,又要注重当今教育和社会越来越强调培养不断学习的能力。

(二)加强教学内容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内容庞杂,要求教学过程中即要了解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构成、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所涉及的各参与方的项目管理内容,还要明确适合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方式与发展方式,还要掌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目标控制原理、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还必须具有应用本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管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集成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要达到此目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基本内容应包括: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态势;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工程建设项目方案评价及其决策过程;工程建设项目的分析策划;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范围及其合同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工程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沟通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后评价。在基本内容基础上,随着施工可视化,施工管理动态化、信息化发展,增加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化成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BIM其基本理念是:建立在三维几何模型基础上、包括其它相关信息和支持开放式标准的建筑信息为基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软件系统,提高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能力和水平、施工管理效率和水平、运行及维护的效率和水平;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建筑全寿命期管理,从而实现建筑全生命期成本、工期、资源等相关方面的优化。因为在未来工程领域的发展过程中,BIM会成为工程建设主要相关方必备的工具,而施工方会成为最主要的用户,这种发展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这一技术。

二、进行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进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要不局限于书本,必须通过实践教学在职业环境中训练出来。因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的特点,在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不完善的实践教学的方式。具体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一些典型事例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独立研究与互相讨论相结合,也可以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尝试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真实感受。第二,建设完善工程管理实验室,利用软件和专门模拟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提高操作能力。如相关的的沙盘软件就可以做到这一点,通过各种软件模拟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第三,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简单教学模式,使教、学、做、创新为一体。为此,需要针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相关的实践环节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一)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到目前,工程管理专业除了有工程项目管理等实训外,相关的课程也进行了课程设计,还有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但是整个实践环节的过程质量难以控制。长期以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仍然是理论课重于实践课。学校虽然购买了BIM5D施工管理实训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实训中也使用了BIM5D进行了软件操作,但只限于给定的个别案例进行简单操作,且实训时间短,应用性不强。为此,应根据BIM应用发展情况学校不断完善软件的投入和使用范围,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过程在相关的课程中分别运用软件的不同功能,使学生全面系统掌握BIM技术,这样才能满足未来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作技能的需求。当然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与工程管理相关的专业在教学计划、师资调配、实验室建设方面总体安排,难度较大。

(二)加强建设实习基地提供的项目。对于校外实习单位,企业不愿意接收,且岗位难找,实习时间少,只是流于形式的在规定时间内了解一下工程实施情况,并没有深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造成了校外实习边缘化。摆脱这种局面需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把校企合作办学落到实处,在工程项目管理全周期的各个阶段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基地与实践教学尤为重要,针对工程项目的实习实践可以通过项目带动型的实习基地加以锻炼。为了达到此目的,可以是教师所承担的横向课题项目,也可以是相应实习基地提供的项目。

(三)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因为校内实践场所和条件有限,实践基础设施条件投入不足,学生缺少工程修养和工程实践,在解决问题时无所适从,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可以利用现有条件,通过项目管理沙盘,让学生模拟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各种角色,设置各种风险事件,团队危机冲突等,进行讨论分析,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考证相关内容的介绍与训练。包括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安全员、质检员、消防安全工程师等内容加入到教学中。

(五)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和学习任务进行培养模式的调整,实行3+1培养模式。入学后的前三年集中在校学习,完成基本理论的学习,最后一年集中进行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可以在施工单位、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并与本地大型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开展校企合作,保证实习工作的开展,以保证和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教学手段与师资的改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学手段要采用立体化形式,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场音像进行模拟化仿真教学,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基于Intenet的网络资源进行远程学习。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先行,对于从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只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工程管理专业性质决定了必须结合实际,从项目立项到结束,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做真实工程,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信息化能力,把项目融入课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大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激励措施。解决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外聘工程管理方面的专家,填补本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以培养有实战能力的学生。

结束语

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教学资源的投入,一定会收到教学相长,更有利于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为社会培养工程建设方面的高端管理人才。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教材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m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