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
——以A公司为例

2020-02-25汪逸凡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内审风险管理财务

汪逸凡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21世纪以来,我国迈入一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大数据的兴起已然掀起众行业创新发展的巨浪。近年来,大数据信息技术在企业多方面的深入运用更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难度,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借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防范网络风险是企业内控人员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新要求。

一、文献回顾

Paola Cerchiello,、Paolo Giudici(2016),利用两种不同的数据源(金融市场和金融推文)对系统风险模型进行估计,并建议使用贝叶斯方法将它们结合起来。从应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第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系统性风险模型,并表明该模型可以进一步揭示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张仕元、刘行舟(2016)研究发现,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带来异常管理上的变革,企业风险管理者通过对于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前制定应对即将发生风险的方案,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张维(2019)通过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将两者相融合,利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中小企业中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再结合企业实际特征提出基于风险的特征下,企业对于内部控制问题所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可以看出大数据在金融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带来了诸多便捷,但相应的存在一些风险和缺陷。

二、A公司案例介绍

A公司所属医疗保健、制药行业,是国内率先把互联网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公司,自2001年3月19日上市以来,先后多次进行股权融资、股权激励限售、增发、配股,累计募集资金超过160亿元。2019年,A公司在披露上年年报的同时发了一份更正公告,称有299亿的“错误”的会计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告诉广大投资者,有299亿现金不翼而飞了,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财务造假事件。

A公司称,经核查,因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公司存在使用不实单据和业务凭证造成货币资金及收入成本等项目核算未如实反映款项收付的情况,导致未能真实反映公司的货币资金,承认公司存在财务不端的行为[1]。

三、大数据背景下A公司内控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纵观A公司事件的发展,我们分析其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导致了A公司在过去几年频频出事,以至于爆发了299亿的财务造假事件。

(一)信息沟通不够真实、有效

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离不开高质量的信息反馈,而A公司虽然在2014年便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直销,在2017年打造了“大数据+大智慧”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但在这样完整的互联网产业链之下,A公司的财报显示,企业居然持有大量的存货,并且存货周转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A公司在保持业务收入额很高的同时,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净额所占比例极低,这意味着企业拥有极多的应收账款。而在2019年8月证监会对其进行的处罚中显示,在2016年以来,A公司虚增营业收入、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及营业利润,对资产进行虚假记载,并且在《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2018年年报告》中存在重大遗漏,未按规定披露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情况[2]。康美所设立的信息系统不仅效率很低,还有可能提供的是错误信息。这些现象说明康美实行的内控是无效的。

(二)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管手段

内控实施的整个过程都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整个监督才是有效的。首先,A公司的董事会与管理层在任命上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董事长马兴田和副董事长许冬瑾都分别兼任了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管理层和决策层相互交叉,自己监督自己,就无法得到一个有效的监督作用。

其次,A公司在2016年到2018年对企业的多项资产以及收入进行虚增,而内审部门并未发现,同时在2018年出现了299亿元的巨额会计差错更正。在这299亿元的差错中,A公司调增了195亿元的存货,而此会计期间存货的价值并未有大量变动,如此巨大的差错,内审部门只需进行简单的审计程序便能及时发现错误。由此可见,A公司的内审部门流于形式,并未对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的进行监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基于A公司的案例分析,该公司没有相互独立的内控监督机制,且缺乏风险意识,负债和资产负债率的逐年攀升,经营现金流量为负都未给A公司的高层带来警示,公司也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种种缺陷使得A公司的内控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现如今,大数据、云计算逐步成为主流,我们应该增强公司使用大数据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意识。A公司作为国内率先把互联网布局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公司[3],更应该运用好大数据这个工具,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系统。

(二)A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的优化建议

1.积极培养大数据管理专业人才。在大数据背景下,公司的内部审计不能单单具备会计、财务知识,而应顺应时代,掌握更多的大数据技术,在招聘中,应当综合考量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运用大数据的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管理层应该重视并积极培养大数据管理人才,为人才创建良好平台,要求人才积极跟上时代步伐,保持市场机敏嗅觉和持续学习能力,定期开展大数据培训,提高人员专业能力。

2.利用大数据强化资金管理控制。在大数据背景下,结合概率,运用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在制定合乎经营需要的资金预算目标时,可快速、有效地获得多方意见、资料,不断调整,得到最佳方案。例如:A公司可使用聚类算法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取所需中药材质量、类型资料,结合数据分析结果来确定供给商。利用云平台建立公司主账户资金池,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业务情况在主账户和次级账户间精准定向、定期划拨。大数据技术智能加工资金数据信息,同时进行对资金环境进行有效、实时监控,从而达到资金监督管理的目的。

3.提高内部信息传递沟通效率及有效性。企业应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全面的信息交流通道,进行信息共享,快速直接的收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并进行整合,减少了数据传输的中间环节。有效防止了内部控制工作出现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等,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已获得的财务数据分别进行横纵向的核对,找出存在异常的数据进行调整,确认各项数据真实无误后,继续进行后续工作,大幅提升了数据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流动速度,使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提高了相关财务工作的执行效率以及准确性。

猜你喜欢

内审风险管理财务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