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法“金课”建设路径分析

2020-02-25吴小国

法制与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国际法金课一带一路

●吴小国

(铜陵学院法学院,安徽 铜陵244061)

十八大以来,随着硬实力的与日俱增,中国开始深度融入国际秩序,中国在国际法治中的话语权也逐步增强。中国在现有国际法体系中的角色也正发生着明显变化,由国际规则的“接受者”“跟跑者”向“参与者”转变,在诸如国际气候变化等领域已成为“引领者”。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展现出尊重国际法、运用并发展国际法的鲜明特征,注重制度性权力和软实力的构建,并在实践中着力改革现有国际法体系的弊端,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②主动走出去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合作,需要对国际规则有充分的了解和研究,需要更多实践技能强和理论水平高的国际法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际法的教学改革已是十分紧迫的任务,特别是2018年6月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后,金牌课程建设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模式。本文主要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打造国际法“金课”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法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际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从历史来看,世界大国强国总是十分注重制度性话语权的建设,国际法是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内容,近现代国际法已经成为国际治理的最重要工具。中华民族的强盛和崛起也必然重视国际法这个制度工具的使用。讲好“中国故事”,国际法语言是最好的表达主张和立场的方式。中国是当下国际法体系的重要参与者,我们坚定不移地维护和支持现有的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为代表的多边国际制度,并逐渐向改革者和主导者的角色转变,这也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担负大国责任的体现。而无论是国际法话语权的增强,还是从国际规则的被动适应向主动利用的角色转变,都需要先进的国际法理论,国际法人才的大量储备,高校的国际法教育无疑承担着最主要的任务,提升我国国际法的教学水平势在必行。

(二)妥善处理国际热点问题需要国际法

中国目前“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其核心判断就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着秩序重塑、治理机制亟待改革和完善的变局。当前,众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活跃在国际舞台,此外,围绕网络、太空、国际环境保护、贸易纠纷等热点问题此起彼伏,而要妥善处理这些国际争端,除了硬实力的保障外,我们必须学会运用国际法的武器。世界各国对于国际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在处理争端和热点问题时运用国际法语言,可以树立我们有责任有担当和遵守国际法的大国形象。③

(三)“一带一路”实施需要国际法

“一带一路”倡议的顶层设计中充分重视国际法的制度保障和促进作用,对合作机制进行了专门的安排,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实现合作共赢。④而倡议的实施,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意味着中国从过去国际法参与者向国际法引领者的角色转变,从被动接受有关国际规则到主动参与改革并制定国际规则转变,从过去国际法治的应对思维发展到推进性思维。⑤虽说中国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人民探索世界的产物,即使是近代以来,中国有了一定的国际法实践,但在自己主动设定议题、引领国际法的发展方面,并没有形成成熟的经验和完备的理论体系。因此无论是国际法理论水平的提升和创新方面,还是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具体交往实践上,急需一批熟稔国际规则,了解沿线各国政策和法律的国际法人才,这对当下国内的国际法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当下国际法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为落实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提出了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即“金课建设”计划。⑥“金课”是相对“水课”而言的,教育部高教司提出“金课”的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反之,“水课”就是那些低阶性、陈旧性和不用心的课。⑦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具备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不再是以本为本,能够跟上学科的前沿问题导向,与时俱进;二是学会利用新媒体教学手段,延展45分钟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维度,改变满堂灌、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挑战度则是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增加备课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课上45分钟的宝贵时间,课下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与思考。

因此,与“金课建设”标准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法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较,当下的国际法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意识上的不重视

与国内法的教学,特别是民法、刑法等主干课程比较,国际法教学并未得到同等的重视。师资力量偏弱,很多开设法学院的高校并没有按照国际法的部门分类招聘和培养老师,一个老师带多课头的现象非常普遍,很难保证国际法教学质量。国际法科研的现状也不理想,相较而言,制约因素很多,有学者专门统计过,历年来法学二十几本重点刊物刊登国际法类论文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国际法的教学安排也是明显受到轻视的,国际法课程大多在大三大四的高年级才会安排,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此时多数学生考研的方向已定,选择国际法方向的学生数量偏少。教学大纲中对课时的安排也较为仓促,一般只有50课时左右,而国际法课程内容庞杂,知识点多,有限的时间内要讲好讲透彻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国际法教学更要注重案例教学的穿插分析,这就更难了。意识上的不重视,和当下国人对国际法在外交实践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是密切相关的,这也导致国际法教学中理论与国际法实践的严重脱离,显然,不和中国日益频繁的国际法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困难很多。

(二)教学内容的陈旧

国际法的教学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实际上可以分为很多分支,这对国际法的教学能跟上时代和最新国际社会的实践的步伐,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可谓汗牛充栋,且不断的在更新当中,而且这些条约所规定的事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实距离遥远,只有身处一线的外交和从事国际法工作的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抽象的意义。普通教师缺乏实践的切身感受,很难将国际法事件中的国际理论讲透彻,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这些国际外交事件似只是发生在遥远的故事,也很难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的滞后和国际法理论研究的创新不足密切相关。国际法学科体系还基本处于20世纪中后期的以国际法结构状况为基础的体系框架内,而国际法的一些传统理论与时俱进不够,特别是和国际社会的情势变化及中国当下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改变不相适应。⑧教学内容的滞后和国际法理论研究的创新不足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不够理想。⑨国际法与国际政治经济、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等跨学科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际法的教学中,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内容的引入程度不够,不利于学生对国际法理论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的落后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仍停留在纯粹知识传授阶段,方法方式上主要体现就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这种课堂教学方式虽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课程知识体系,形成基本知识框架,但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兴趣往往和教师授课水平有很大关联,一旦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国际法教学也面临这种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困境。案例分析一直是法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取西方法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国内法的案例教学由于案例多,而且很多老师本身具有律师的实践基础,因此案例教学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但对于国际法来说,案例距离学生现实生活遥远,学生不能取得亲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老师也是纸上谈兵,国际法的案例教学一直以来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当下国际法教学中,陈旧案例仍占很大比例,中国当下越来越多的国际法实践未能引起多数国际法老师的重视。国际法案例的教材编撰也明显不能满足国际法案例教学的需要。国际法教学方式的落后还有一个体现就是新媒体教学手段运用不够。无论是案例教学,还是国际法公约的学习,新媒体教学方式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最大程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过去一直要进行教学改革,但改革的重心始终集聚在“教”上,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最终检验是学生“学”的方面,因此单方面要求提升教的质量和水平,不去检验学生学的效果怎样,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法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金课”的标准是“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打造国际法“金课”,首要的是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其次是提升国际法课程学习的挑战性,创新教学方式。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伴随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与国际事务的深度融合,急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复合型、应用型国际法专业人才。因此在国际法教学的理念上我们应作出相应的改变。之前国际法的教学满足于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国际法知识性内容,并不注重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金课”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具备解决未知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吉林大学国际法学者何志鹏提出提升国际法教学中做到“真知、真爱”,“真知”就要做到对国际法相关知识的真正掌握和了解,明了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功能和地位;“真爱”是在真知基础上培养对国际法学习和实践的浓厚兴趣和认同感,培养国际法为实现中国梦重大作用的使命意识和敬业精神。⑩

(二)提升国际法课程学习的挑战性

国际法课程内容距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学习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为提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都主动降低了国际法学习的内容的深度。为打造国际法“金课”,目前的国际法学习的深度是不够的,提升国际法课程的挑战度势在必行。提升挑战度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增加备课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仅要充分利用课上45分钟的宝贵时间,课下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与思考。一是跨学科学习意识的培养。学好国际法必须了解国际政治经济的现实基础和国际关系背景。在没有专门开设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课程的情况下,为学好国际法,必须安排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法教学内容,这也是国际法教学改革的突破所在。⑪二是案例教学更多关注中国实践。案例的选择是国际法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经典案例的剖析是必不可少的,这方面也有一些权威的教材可供借鉴,但随着中国外交实践的活跃,我们目前的难点和重点应该是运用国际法理论和知识来分析中国最新的国际法实践。在这方面案例教材缺乏的情况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中国外交方面的时事新闻,可以自己编制时事案例,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拉近国际法学习的距离感,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造国际法“金课”,我们教学改革的重心应该聚焦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性的发挥,前提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前面我们提到的新学习理念的树立和增加课程挑战性的改革目标才有可能实现。目前关于创新教学方式的论述已经有很多,这里我们认为翻转课堂在打造国际法“金课”中是很值得推荐的。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教师为了让生病学生跟上教学进度,制作课件和视频供学生在家自学,回校后再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这种方式实现了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的翻转,更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的产物。⑫

首先,翻转课堂让学生回归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结合,以往我们提教学改革关注的都是教,而忽略了学,其实教只是方法和过程,学生学好才是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所在。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线上课堂的设置,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不仅可以保证线下教学的时间和质量,教师还可以根据线上学习的情况调整线下教学的内容,做到以学为主。

其次,翻转课堂可以克服国际法教学遇到的困难。国际法教学内容十分庞杂,仅靠课堂教学时间远远不够,诸多知识点只能点到即止,无法结合大量典型案例来进行深入论述。教师利用学习通、雨课堂、中国慕课等学习软件提前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教师只要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加以进一步解释,大大延展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学生课堂主动发问,改变了过去国际法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好的锻炼与提高。

再次,翻转课堂利于因材施教,培养个性化人才。培养个性化、实务性法律人才是当下我国法学教育的改革目标。翻转课堂的设置和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打破了过去国际法教学一刀切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在进行基本理论和知识点教学之外,上传司法考试、学术研究和典型案例等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将来职业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最后,国际法翻转课堂构建是线上——线下——线上相互结合的过程。国际法翻转课堂的建设,线上课堂的构建是关键性内容,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要制作微视频,介绍学习要点。用学生喜欢的语言特点和风格,从学习内容关键点和学生兴趣点的结合处切入,高质量的微视频是国际法“金课”建设成功的第一步。二要建设案例资源库。案例资源库不仅要包含经典的国际法案例,当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纳入中国因素,诸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等最新中国的国际法实践。三要根据学生需要设置司法考试题库和学术研究资源库。

而线下课堂仍是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重要步骤。线上课堂设置并不是为了取代线下面对面授课,而是要辅助线下授课的开展并提升线下授课的效果。按照翻转课堂的理念,线下授课时,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通过线上的提前学习,发现问题,这些问题中,有因个别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差异引起的,也有多数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因此教师先要针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再对个性问题进行单独分析。线下学习中遇到的新困惑再反馈到线上,如此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的学习过程,让学习效果得到充分保证。

四、结语

国际法教学改革已经提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当前教育部提出一流课程建设计划,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打造国际法“金课”。而国际法“金课”建设也必须落实在中国要成为国际法强国的背景下,树立新的国际法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应用型的国际法专业人才为第一要务。国际法课程改革要充分借鉴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理念,加大国际法教学的挑战性,创新国际法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

注释

①新华网:《习近平的全球治理观》,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15/c_128320863.htm,2015 年10 月15 日,2018 年1月30 日访问。

②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同志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倡议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8/c64094-22843681.html.访问时间2018 年1月31 日。2013 年10 月3日,习近平同志到访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与东盟国家发展新型海上良好合作关系,共同建设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http://www.gov.cn/ldhd/2013-10/03/content_2500118.htm.访问时间2018年1月31日。

③何志鹏.走向国际法的强国[J].当代法学,2015(1)。

④中国一带一路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https://www.yidaiyilu.gov.cn/yw/qwfb/604.htm,访问时间2018年1月31日。

⑤何志鹏.国际法治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的全球治理视角[J].太平洋学报,2017(5)。

⑥[中国网]教育部发力本科建设打造“金专”“金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0601/mtbd/201904/t20190430_380194.html,2020年3月16日访问。

⑦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在广州召开—地方—人民网http://m.people.cn/n4/2018/1125/c3522-11946328.html,2020年3月16日访问。

⑧邓烈.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际公法学研究述评[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8(3)。

⑨刘志云.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15(3)。

⑩何志鹏.中国国际法教学提升的“道”与“术”[J].中国大学教学,2017(4)。

⑪李岚红.将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引入国际法教学[J].法制与经济,2010(7)。

⑫吴彩容,罗锋.应用型高校管理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施及效果分析[J].大学教育,2020(5)。

猜你喜欢

国际法金课一带一路
论陈顾远之先秦国际法研究及启示——基于《中国国际法溯源》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南京事件的争论与国际法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