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历史中诗意人生教学理念的形成
2020-02-25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文/广州市八一实验学校
一、诗意历史诗意人生教学理念的提出
我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初源于一群被“遗弃”的孩子。这是一个由杨箕村、公安厅、部队子弟组成的鸡仔班,学生不读书、家长爱生事、老师不肯教,这个班成为全校有名的臭狗屎。刚毕业没几个月,校长突然把我从初中抽调上去做这个高中班的班主任,自觉学校对我信任有加,自感荣幸至极,等了解真相,木已成舟,悔之晚矣。与其抱怨,不如戴着镣铐跳舞。拼尽全力争夺课堂控制权是我当时战胜职业恐惧的唯一出路。与其每天被他们“逗着玩”,不如我“逗他们玩”。我认真备课,设计了许多故事、活动吸引他们找寻学习的乐趣……慢慢地,在学习外我看到这些孩子许多的优点,在活动中我与他们一起分享生命成长的许多精彩故事,我开始感受孩子们多样性的创造力,在他们变化中感悟教育的神奇,尽管这在当时并不被传统教育所接受,甚至还被学校和家长诟病为影响孩子们高考。迷茫时,我读到《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接触到“幸福教育”理论,这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与其讲他们不愿意听的知识点,做他们反感的答题技巧练习,不如改变授课方式,通过趣事、诗词、文献考古、问题辩论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上历史课,在问题解决中孩子们逐渐形成历史正见。孩子们根正了,学习枝干自然直了,学习内动力也充足了,高考成绩,他们竟然跟重点班不相上下,我们师生间也结下了近20年深厚的情谊,至今还常常家庭聚会,这让我更坚定了做教育要“做人的教育”。
那个阶段,我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定位,但对如何把握课堂、如何形成特色,还没有系统的思考。接着,我读到了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突然找到做人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学生的教育生命大部分在课堂度过,做教育要立足课堂,让课堂成为孩子乐学、爱学的好地方,成为他们向往的地方,让课堂成为诗意生命起航、栖息的港湾。
二、诗意历史诗意人生教学理念的实施
1.秉承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在“精”、“简”、“实”上下功夫。老子曰:大道至简。课堂教学要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不肤浅。我的“精”就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每一堂课我只围绕一个中心,设计一条主线,依据课标精神,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有效地去粗存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简”是指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删繁就简,减少课堂教学程序。摒弃迈小步、亦步亦趋的线性教学,实施大历史观教学,“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实”是指实际教学中不图花哨,不摆架子,围绕核心问题夯实基础,发展孩子们学科综合素养。如三国,我们就围绕乱世——治世——定势这一中心主线,将众多人物和事件穿插其中,言简意赅,孩子们一下就把握了历史顺势而为的趋势。
2.在课堂实践中,遵循方法灵活和节奏鲜活。我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是事实性知识我会用讲授法(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明辨是非真伪可以采用讨论法(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的影响)、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可以采用发现法(二战爆发的原因)等等。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会给学生明确的指向,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学习,课堂效度自然得到保证。初中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我的课堂会把握适度的节奏,会穿插漫画、视频、歌曲、历史笑话等,阶段性营造快乐氛围,允许孩子们有间歇性分心,然后再用史料,回收他们的思路。这就避免了师生的冲突,保证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在教学中,创造情景交融的教学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历史文字背后一定承载着人的命运、情感,而人就是历史的构成。没有人,没有情感的课堂犹如没有水的池塘。我们不得不承认教材中更多的是冰冷的文字,孩子们只能形成间接经验。老师要让教材动起来、活起来,与学生生活经验联通起来,给历史课堂营造丰富的画面,尽可能带领学生跳出课本学知识,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以他们已有的经验视通课本间接经验。如在学习全球一体化问题,我就将学生最熟悉的朋友圈信息传递、支付宝移动支付、阿里的控股公司、一带一路的经济构想联系起来,历史问题走出课本,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自然理解深刻。
“花开自在情深处,无情岂能百媚娇。”好的课大多“有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我善于将情作为一种纽带,师生间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喜悦和悲伤,在教室内传递情感,引起共鸣。如《人类起源》一课,我们就围绕直立行走、语言能力、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等场景,利用网红鹦鹉、网红猴子、美国佛罗里达实验室烧烤食物的黑猩猩等,跟孩子们在一次次哄笑中探寻历史真相。
4.生成诗意盎然的课堂环境。“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富有韵律美,饱含着丰富想象和感情的诗歌铭刻着人类的理性与情感、睿智与思索、想象与呐喊、坎坷与坦途。我尽量运用诗歌解读历史,透过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及诗歌中的历史信息,展示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历史王朝的兴衰荣辱、人类命运的跌宕起伏。如我们学习《唐朝文化》,就围绕着《长恨歌》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引出的政治、文化、艺术、民俗、对外交往等一系列历史场景在诗歌中重建,将历史文本上升到文化,上升到美与情感需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使学生对英雄红军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5.打造有个人成长的课堂文化。学习除了能拥有美好,还要能创造美好,课堂要为孩子能过上幸福生活奠基。我于是开始思考课堂除了引人向善外,还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人生习得?历史学科的价值在于思维导向的作用,即用历史解释解决现实问题,提升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我们开展大国关系研究、开展跨国公司成功经验研讨、开展股票与经济等论坛;分享唐诗宋词的韵味;给历史人物写颁奖词;朗读抗战家书感怀国之殇等,在生命体验中促使孩子精神成长。同时我还会引导孩子们读名人传记,做《我与名人有个约会》规划,让孩子从名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共通点,为自己未来人生规划。如我教过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忙着谈情说爱,搅得我所在年级的男生鸡飞狗跳。以致别的班主任公开说,“防火、防盗、防李╳”。我于是围绕民国四大才女的命运,在班级开展“既貌美如花,又能君临天下”的辩论赛,在一次次引经据典的辩论过程中,真理自然越辩越明,早恋在孩子们中间不再是香饽饽。孩子们在学习中拥有了正确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上述提及的女孩,现在成了某公司华南区的项目负责人。
鲁迅说:“中国唯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唯有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孩子们的成长是要有国魂,历史教学是培养国魂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要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我从大一统、中华文化、社会民俗等让孩子认同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从反侵略斗争、一寸河山一寸血认可多难兴邦的民族团结精神;从张謇、邓稼先等人看到中华民族前进的动力。学科感召让孩子们各有各的生命成长,都能在各自领域贡献于社会。如我班上一个女汉子,原来老打架,现在是品牌包销商。她在微信上说,“感恩亦师亦友的莫老大一直伴随我们左右。还记得你跟我们讲刘邦的大风歌,记得你跟我们讲孟姜女哭倒的八百里豆腐渣长城!”“我做到了,我们班的,都做到了。”孩子们这一本真的理解,也许就是对我诗意历史教学最质朴的阐释。
我的这些教学举措,改变了课室生态,课堂是幸福的存在(学生常说,老师,你的课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学生是灵性地参与,课堂慢慢形成一种文化场。
三、诗意历史诗意人生教学理念的构成
我对诗意的理解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从哲学视角看,我认为诗意是精神和心灵的自由;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诗意是是某种直觉和顿悟,是活在当下的态度;从存在论的角度看,诗意是有意味的感性存在;从美学角度看,诗意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和升华;从伦理学角度看,诗意是善良、仁爱和悲悯;从心理学视觉看,诗意是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从社会学角度看,诗意是一种内在的幸福感。从教学简单操作层面,我把它解构为生成美的教学环境、落实美的教学过程、产生美的教学影响。
我的诗意教学由四部分组成:1.人际和谐之美——宽松幽默氛围,让孩子乐学、爱学;2.课堂实施之美——教材的选取和重构;3.品德塑造之美——诗意渲染与精神唤醒教化;4.心灵滋养之美——润泽学生诗意生命。